馬寧 滕艷華
(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 國家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天津市“腫瘤防治”重點實驗室 天津市惡性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天津 300060)
肺癌是發病率和病死率增長最快, 對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脅最大的惡性腫瘤。 其中男性肺癌發病率和病死率均占所有惡性腫瘤的第一位, 女性發病率和病死率占第二位[1]。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化療、放療、手術等成為肺癌治療的重要手段,其中外科手術治療依然在肺癌治療中占有重要位置。 相關調查顯示,ICU 患者疼痛、焦慮、睡眠障礙等不適體驗發生率高[2],往往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的心理痛苦,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存質量和期望壽命。美國國家綜合癌癥網絡(NCCN) 指出,心理痛苦已成為繼疼痛之后的第六大生命體征,有研究顯示,癌癥患者的心理痛苦發生率高達24.1%~77%[3,4]。 我國因為護士心理知識不足,患者羞于談及心理等各種原因,對該方面研究較少。 鑒于此種現狀,本研究對肺部腫瘤患者ICU 不適感與心理痛苦展開調查, 分析二者相關性,進而為臨床護理提供依據。
1.1 對象 采用方便抽樣方法, 于 2018 年7 月至12月選取天津市某三級甲等腫瘤專科醫院肺部腫瘤術后患者。 納入標準: ①肺部腫瘤術后患者,經研究者說明調查目的后,同意參加調查;②具備接受問卷調查的身體能力;③意識清楚,能以文字或語言與研究者溝通;④已轉出 ICU 超過 24 小時。 排除標準: ①既往有精神病史或智能障礙; ②氣管切開而致溝通障礙的患者。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90 份,回收有效問卷182 份,有效回收率為95.79%。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1.2.1.1 一般資料問卷 根據研究目的自行設計,包括患者性別、年齡、學歷層次、婚姻狀況、有無醫保、術式、手術部位、既往有無吸煙史等。
1.2.1.2 中文版ICU 患者不適評估量表 本研究采用解艷紅等[5]修訂的量表, 量表條目采用線段評分法,用一條10 cm 長的直線,線段兩端為0 和10,0 代表舒適,10 代表非常不舒適,被測者根據自身感受在直線相應部位的數字下面做標記,1~3 分為輕度不適,4~6 分為中度不適,7~10 分為重度不適,量表總分為各條目份數相加的和,計分越高不適程度越重;量表初始條目包括3 個維度、17 個條目,即心理及軀體不適條目9 個,與 ICU 環境相關的不適條目5 個,與生理需求相關的不適條目3 個。 該評估方法簡單易操作, Cronbach’s α 系數為 0.83,各維度 Cronbach’s α系數為0.71~0.78,其重測信度為0.871。
1.2.1.3 心理痛苦溫度計量表2003 年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 (NCCN) 推出了心理痛苦溫度計(Distress Thermometer,DT)[6],該量表一共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心理痛苦溫度計:包括從0(無痛苦)~10(極度痛苦)共11 個尺度,患者在最符合自己近1 周所經歷的痛苦水平的數字上做出標記。 1~3 分為輕度痛苦,4~6 分為中度痛苦,7~9 分為重度痛苦,10 分為極度痛苦。 第二部分,心理痛苦相關因素調查表:該問題列表包括癌癥患者病后遇到的各種問題,包含5 個維度 40 個條目,即實際問題(6 個)、家庭問題(4 個)、情感問題(9 個)、身體問題(20 個)、信仰/宗教問題(1個)。 量表采用“是”、“否”進行評價,并測得該量表Cronbach’s α 系數為 0.87,內容效度指數為 0.77[7,8]。
1.2.2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25.0 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 計量資料運用,計數資料采用頻數、百分比來描述。 由于統計數據方差不齊,采用非參數統計方法進行肺部腫瘤術后患者一般資料與ICU 不適的總分比較。采用Pearson 相關分析法分析肺部腫瘤術后患者ICU 不適感總分以及各維度與心理痛苦相關性。 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同特征肺部腫瘤術后患者ICU 不適得分比較 結果表明ICU 不適總分在性別、年齡、婚姻、費用類型、術式、手術部位、是否吸煙上存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進一步兩兩比較顯示,年齡越大、離異/喪偶、外地 醫保、開胸手術、全肺切除術后ICU 不適得分更高(P<0.05)。

表1 肺部腫瘤術后患者一般資料與ICU 不適的總分比較(n=182)
2.2 肺部腫瘤術后患者ICU 不適水平 研究結果顯示,肺部腫瘤術后患者ICU 不適量表總分為(2.93±0.85)分,各條目中,得分最高的前5 條,由高到低為疼痛不適(4.39±1.94)分、口渴的不適(4.27±1.94)分、焦慮(3.87±1.65)分、胸悶、呼吸困難(3.54±1.59)分、活動受限的不適(3.33±2.10)分。 肺部腫瘤術后患者ICU 不適及各維度得分情況見表2。

表2 肺部腫瘤術后患者ICU 不適及各維度得分情況(n=182)
2.3 肺部腫瘤術后患者心理痛苦水平 研究結果顯示,182 例肺部腫瘤術后患者心理痛苦得分為 (4.74±1.63)分,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痛苦,心理痛苦程度見表3, 心理痛苦程度在中度及以上144 例,心理痛苦檢出率為79.12%。

表3 肺部腫瘤術后患者心理痛苦程度(n=182)
2.4 肺部腫瘤術后患者心理痛苦程度相關問題 對肺部腫瘤術后患者心理痛苦相關問題5 個維度中40個條目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 其中發生率從高到低排序前5 位的條目見表4。

表4 肺部腫瘤術后患者心理痛苦程度相關問題排序前 5 位的條目(n=182)
2.5 腫瘤術后患者ICU 不適感與心理痛苦相關性 結果見表5。

表5 腫瘤術后患者ICU 不適感與心理痛苦相關性(r)
3.1 肺部腫瘤術后患者ICU 不適水平 本研究結果顯示, 肺部腫瘤術后患者ICU 不適量表總分為(2.93±0.85)分,其中,疼痛不適、口渴的不適、焦慮、胸悶、呼吸困難、活動受限的不適評分最高,表明肺部腫瘤術后患者存在ICU 不適感,這與解艷紅等[9]和丁君蓉等[10]的研究結果相一致。 本研究結果中,不適程度最高的是疼痛不適,分析其原因,一方面,這可能與手術的部位以及病種有關系, 肺部腫瘤患者術后往往都會保留1~2 根胸腔閉式引流管,同時,術后患者必須進行有效咳嗽,促進積液積氣痰液的排出,促使肺復張,然而患者一旦咳嗽,震動胸壁,往往刺激胸壁神經, 導致傷口以及引流管留置處劇烈疼痛[1];另一方面,此次調查中,所有術后患者均配有止疼泵,但是由于使用止疼泵后會加劇患者的麻藥反應,如惡心、嘔吐等,部分患者拒絕使用止疼泵,導致疼痛不能有效控制。 此外,吸痰以及靜脈注射等護理操作,也會增加患者疼痛。 因此,提示護理人員應該加強術后患者疼痛的管理, 及時評估患者疼痛等級[11],采取相應的措施降低疼痛程度,幫助患者進行有效咳嗽、咳痰,早期進行活動,促使患者早期康復。
統計分析表明,ICU 不適總分在性別、 年齡、婚姻、費用類型、術式、手術部位、是否吸煙上存在差異, 具有統計學意義。 且男性患者的不適感高于女性;年齡越高,不適感越高;自費患者比有醫保的患者不適感更高;離異以及喪偶患者的不適程度高于未婚患者,已婚的患者不適程度最低,這與解艷紅等[9]的研究結果相一致。 因此,提示護理人員應引導患者家屬主要是配偶,帶給患者積極的心理支持。 開胸患者的不適感遠遠高于胸腔鏡以及機器人微創手術者,全肺切除的患者不適感高于部分肺葉切除的患者,這與開胸手術以及全肺切除術創面大, 恢復時間長有關。 吸煙患者的不適感高于不吸煙的患者,有研究顯示,吸煙導致患者肺順應性差,術后出現肺膨脹不全可能性增加,加上肺部感染等對胸膜的刺激,導致術后引流液增多,非吸煙肺癌患者較吸煙肺癌患者,肺功能更好,組織分化程度更高,術后肺部感染發生機率更低,恢復更快[12]。
3.2 肺部腫瘤術后患者心理痛苦水平 本研究結果顯示,肺部腫瘤術后患者心理痛苦發生率較高,心理痛苦程度在中度及以上144 例, 心理痛苦檢出率為79.12%,這與彭青[13]的研究的結果相一致。在臨床中,腫瘤術后患者的軀體癥狀表現明顯, 是醫護人員關注和治療的目標,而心理痛苦常常被忽視。 本調查中研究對象為肺部腫瘤術后患者,術后疼痛等不適,對術后康復效果、放療、化療藥物副作用等的擔心,加之很多患者有“談癌色變”的恐懼心理,這些都可能是造成患者心理痛苦檢出率偏高的原因, 應盡早發現患者的心理痛苦,了解其發生的相關因素,并及時給予相應處理,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療,避免發展至嚴重的心理障礙。 有研究顯示[14],肺癌患者的生命質量與獲得的社會支持呈正相關。 在未來,可將家庭、朋友和社會等重要的支持系統納入到肺癌患者的護理計劃中,同時加強對患者及其家屬的健康教育,促使他們主動尋求社會的幫助, 充分合理使用各種現有資源,以減輕肺癌患者的生理、心理痛苦[15]。
肺部腫瘤術后患者心理痛苦相關問題發生率從高到低排序前5 位是疼痛、身體活動受限、呼吸、擔憂、無時間精力照顧孩子/老人。提示護理管理者應重視術后患者身體以及情緒問題, 盡可能幫助患者達到身體以及心理的舒適狀態;鼓勵家屬陪伴,給其帶來安慰,滿足患者情感需求,鼓勵患者向護理人員傾訴內心的不良情緒,避免心理障礙的發生。
3.3 肺部腫瘤術后患者ICU 不適感與心理痛苦相關性 近年來,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 將癌癥患者可能發生的一系列心理不適概括為癌癥相關心理痛苦,影響患者有效應對疾病、治療及軀體癥狀的能力。 心理痛苦可表現為精神脆弱、 沮喪、 擔憂等正常心理反應,也可表現為焦慮、抑郁、孤獨和精神危機等嚴重的心理障礙反應[16]。 本研究結果顯示,肺部腫瘤術后患者ICU 不適感與心理痛苦成正相關, 與生理需求不適以及心理軀體不適兩個維度成正相關, 即肺部腫瘤患者ICU 不適感越高, 其術后心理痛苦程度越高。 分析原因在于肺部腫瘤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后,不僅要經受疾病的最終診斷帶來的心理創傷, 還要經受術后一系列身體上的不適, 這一系列的不適又加重了患者對自我形象、經濟以及身體的負擔,從而加重了心理痛苦程度。 另一方面,有研究顯示,有50%的患者離開ICU 后仍留有疼痛、焦慮、口渴和睡眠障礙等不適體驗的痛苦記憶[11], 70 %以上的患者在ICU 期間有過一次以上的焦慮和躁動[17]。 因此,作為醫護人員,應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及時發現患者在術后ICU 不適感,采取相應措施減輕其癥狀,包括疼痛的管理、心理的疏導等,幫助患者做好心理干預,從而降低其心理痛苦程度。
綜上所述, 肺部腫瘤術后患者ICU 不適感與心理痛苦程度呈正相關,ICU 不適感越高, 心理痛苦程度越高。 因此,在護理工作中,醫護人員應當關注離異或喪偶的男性高齡患者、 實施開胸或者全肺切除的患者,加強患者術前戒煙的健康教育,以及術后疼痛的有效評估以及管理,適時與患者進行溝通,加強患者家屬對于患者積極的心理支持等,降低患者ICU不適感,從而降低患者心理痛苦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