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 燕朋波 宋文靜 孫志萍 郝晶
(1.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天津 300192;2.天津市北辰醫院;3.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4.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COVID-19) 簡稱新冠肺炎[1],人群普遍具有易感性,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為主要的傳播途徑,以發熱、乏力、干咳為主要表現,少數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瀉等癥狀,重癥患者可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毒癥休克、 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還可出現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生命[2]。2019 年12 月,新冠肺炎在湖北省武漢暴發,并迅速蔓延至全國。 面對疫情,天津市衛健委迅速集結第一批醫務人員于2020 年1 月26 馳援武漢。 醫療隊員共138 人,其中領隊3 人,醫生36 人,護理人員及感控管理人員共99 人, 全隊人員來自32 家醫院。 接管床位80張。 現就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護理人力資源配置的管理經驗介紹如下。
1.1 人員結構 醫療隊共有護理人員93 人,醫院感染管理人員6 人,共計99 人。依據工作任務將人員分為護理及醫院感染管理兩個大組。護理人員中重癥醫學科48 人,呼吸科、感染疾病科等內科45 人。 男性19人,占20%。護理人員中高級職稱3 人,其中正高級1人,副高級 2 人;中級職稱 43 人,初級職稱 47 人。 感染管理組6 人,高級職稱1 人,中級職稱5 人。
1.2 人員管理框架 依據工作內容及床位設置情況,將護理人員分為5 個崗位,包括護理管理崗、臨床護理崗、感染控制管理崗、清潔區保障崗和物資保障崗。其中護理管理崗2 人,包括護理及感染防控管理者1人,助理 1 人。 臨床護理崗 80 人,分為 8 組,見圖1。
2.1 崗位設置

圖1 人員管理框架圖
2.1.1 臨床護理崗位設置 紅區醫護人員每4 h 一班,根據班次需求,首先確定臨床護理組、感染控制管理組、物資保障組、清潔區保障組的各組組長。 臨床護理組組長選擇年齡35 歲以上、工作年限≥8 年、三級綜合醫院有護理管理背景人員8 人作為組長, 每組配置護理人員9 人,為均衡各組人員,按醫療隊員的年資、職稱結構比例配置,其中2 組各有一位高級職稱人員, 其余6 組均為初級及中級職稱人員, 每組初、中級人員各占40%~50%,每組分配男護士2 人。臨床護理組每日上崗6 組,輪休2 組。
2.1.2 感染控制管理崗位設置 依據醫護人員工作班次,6 名醫院感染管理崗位人員每4 h 一班,每日上崗無輪休,另外1 人負責感染控制培訓及管理工作。
2.1.3 清潔區保障及物資保障崗位設置 清潔區保障崗為定期輪換崗,主要為年齡≥45 歲人員,與臨床護理崗人員動態調整。每班1 人,工作時長6 h。每日上崗 4 組,輪休 2 組。
物資崗4 人,其中男護士1 人。 其余3 人年齡≥45 歲,工作時長 6 h。 每日組長固定上崗,無休息。 負責與接管醫院進行物資接洽和制定物資計劃, 配合醫療隊物資聯絡員做好物資調配工作, 并負責一級庫房管理。 其余 3 人。 每日上崗 2 人,輪休 1 人。 負責醫療隊員物資發放,二級庫房管理,物資申領、運送及傳遞。
2.2 崗位人員職責
2.2.1 護理管理崗位職責 管理人員職責為快速調度醫療隊人員,全面落實各項緊急救治任務,保證患者救治護理安全。 配合醫療隊開展醫療護理工作,積極協調各方面涉及護理及感染防控工作事宜。 保障防護物資的按需分配,高效使用。 并根據臨床護理工作需求,制定護理管理體系,明確各級崗位職責及任務分工。保障護理質量和護理人員的職業安全。指導醫療、護理人員規范正確穿脫防護裝備,降低器械相關壓力性損傷的風險。 做好護理人員感染預防及職業暴露后的應急處理。 制定各類護理管理規范、操作流程。 管理助理了解護理人員社會、心理、生活需求,及時了解隊員心理健康狀況, 積極開展心理疏導等措施,并負責每日醫療、護理數據采集、統計、上報,及時匯總分析數據。 協調各組人員調整及班次調整。
2.2.2 臨床護理崗位人員職責 本次接管新冠肺炎感染隔離病房固定床位共計80 張,分為2 層樓,其中一層固定床位60 張,另一層固定床位20 張。 病房為回字形結構。 每側病房病室6~7 間, 每間床位數3張,均收治確診患者。床位使用率>95%。組長負責本組人員工作時段的護理管理工作。 因病區內無保潔及其他輔助人員,設立消毒崗位1 人。 負責環境、物體表面消殺。 各種物品消毒處理、垃圾清運等。 組內人員分為4 個責任組,其中3 組每組2 名責任護士,每組負責20 張床,主要管理普通型及重型患者。 另外一層樓的20 張床由組長指定1 名高年資護理人員帶領當地4 名護理人員進行臨床護理工作。機動1人負責危重型患者,依據每天患者病情評估結果,由各班組長動態安排ICU 學科、 年資≥10 年護理人員管理。 臨床護理人員職責包括醫囑處理、各項醫囑實施,患者生活護理、基礎護理、病室清潔等。
2.2.3 感染控制管理崗位職責 醫療隊有感染控制人員7 人,主要來自于三級醫院感染管理科,高級職稱1 人,中級職稱6 人。 工作職責為負責每班上崗醫護人員體溫情況統計,身體狀況問詢,統計本班次上崗人員數量及未上崗人員情況及原因。 采用“人盯人”管理方式, 對上崗人員的防護裝備檢查合格后方可進入工作區,負責緩沖區環境消殺、空氣消毒、護目鏡消毒及處理,各種物體表面及空氣標本的留取,并一對一監督每名下班醫護人員脫卸防護裝備, 巡查紅區內醫護人員操作及感染預防情況, 將檢查結果及改進建議上報負責人。 每班次糾正及培訓醫護人員落實各項感染防控要求。
2.2.4 物資崗崗位職責 物資崗人員共4 人, 主要負責醫療隊物資管理,制定使用計劃,與臨床對接所需物資,與醫院物資科、藥劑科進行物資需求聯絡。 制定3 日物資儲備計劃。 每日清點、計劃所需物資,按照醫護人員上崗名單備好相應型號防護裝備, 為每班次人員發放上崗所用防護裝備,專人型號,避免與身材不符可能引發暴露隱患及物資浪費。
3.1 科學合理排班 作為新冠肺炎患者的密切接觸者, 控制護理人員感染的重點與難點是人力資源管理,抗擊疫情一線的護理人員缺乏經驗、工作量大、護理人員長時間的超負荷工作是早期護理人員感染的高危因素, 對護理管理者的危機管理意識是一個嚴峻考驗。 臨床護理崗每組10 人,護士長機動人力調整,依據所上班次時間段的工作量調整人力配置。8 個護理組中,單號組及雙號組分別固定了每日三個時間段的上崗時間, 保證了對該時間段工作內容的充分熟悉,按照時間段制定各班次工作職責,保障無縫銜接。 分別落實治療方案、基礎護理、患者生活護理及衛生消毒工作。 建立微信工作群,通過微信及時溝通物品儲備、醫囑交接等工作。 每組配置2 名男護士,承擔如搬運氧氣瓶,搬運藥品,運輸醫療及患者生活垃圾等重體力工作。 對護理人員要求雙入雙出執行各項護理操作。 保障護理人員可能在工作中出現任何問題的人力補充及護理人員人身安全。
3.2 感染控制管理 新冠肺炎是一種突如其來的新型傳染病,診療方案、護理措施以及消毒隔離制度、防護措施等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嚴格遵照《醫療機構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 (第-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護中常見醫用防護使用范圍指引 (試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對可能存在的暴露風險充分硏判,防護裝備科學使用,不能輕視,亦不宜過度,遵循程序正確穿脫防護裝備, 由感控專職人員監督在工作中認真執行,確保醫護人員感染防控落實到位。
新冠肺炎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甚至出現超級傳播者,是一種病原未明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由于本身致病原因和傳播途徑未完全明確, 因而護理人員承受前所未有的心理壓力, 有防護服帶來的憋悶不適,有危重患者救治無效的打擊,有病毒感染的嚴重風險,有對遠方家人的思念與擔憂,多因素可導致護理人員情緒的起伏與心理的變化。 隨著支援時間的延長,從開始的緊張、激動,逐漸開始出現焦慮、情緒不穩定。 為了解一線護理人員的心理狀況,我們開展了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一線護理人員心理健康現況調查研究, 對護理人員進行心理彈性與心理健康問卷調查, 對心理健康差的護理人員除了進行規范的職業培訓,還要及時進行心理疏導,鼓勵護理人員通過自己的途徑宣泄情緒, 尋找適合的傾聽對象通過微信分享工作或生活中的喜怒哀樂, 獲得親友支持和幫助;用心觀察發現身邊感人的故事,傳遞正能量;不斷豐富護理人員的業余生活,使其精神有所寄托,保證充足睡眠休息,促進身心健康,使其能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到工作中。
新型冠狀病毒主要以呼吸道傳播, 人群普遍具有易感性,作為抗擊新冠肺炎的一線護理人員,通過合理的人員結構調整,在工作中不斷完善,科學的人力資源配置,使護理人員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投入到抗擊疫情的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