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霞 韓先珍 章明慧
(深圳市寶安區中心醫院, 廣東 深圳 518102)
腎結石是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其病因復雜,結石產生機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確[1,2]。 腎結石可引發腰腹部絞痛、血尿、感染等癥狀。 手術作為腎結石重要的治療手段,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 手術創傷所造成的疼痛對患者生理及心理均有影響, 不利于術后康復。 如何有效緩解或消除腎結石患者術后疼痛,是臨床護理工作的重點。 為進一步探尋腎結石術后最佳疼痛護理方法, 本研究將多模式鎮痛護理應用于臨床,現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 2016 年 6 月至 2017 年 12 月收治的腎結石患者204 例為研究對象, 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02 例。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審查并批準。納入標準:年齡≥18 歲;意識清楚,無交流障礙;符合腎結石診斷標準[3]且經影像學檢查確診;手術指征明確。排除標準:重要臟器嚴重功能障礙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精神疾病患者;慢性疼痛性疾病患者;有睡眠障礙史者;有藥物、酒精依賴史者。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心理護理、遵醫用藥(包括止疼藥物的使用)、 營養支持及健康教育等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術后多模式鎮痛護理。
1.2.1 疼痛評估 患者麻醉清醒后, 應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4]對患者進行疼痛評估。 在紙上劃10 cm橫線,1 cm 代表1 分,橫線兩端分別為0 分與10 分。患者根據自我感受在橫線相應位置標注。 分值與疼痛程度呈正相關。 護理人員以VAS 評分結合患者面色、表情、行為進行評估。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
1.2.2 心理干預及疼痛相關知識宣教 醫護人員積極與患者交流,耐心傾聽患者訴求。 主動疏導、安撫患者情緒。 囑家屬多陪伴、鼓勵患者,減輕患者心理負擔。 保持室內安靜,幫助患者取舒適體位,為患者播放輕柔、舒緩音樂,指導患者在聽音樂時微閉雙眼,全身放松, 對音樂所呈現的美好場景或事物進行冥想,分散對疼痛的關注度,每次音樂干預時間30 min左右,每天1~2 次。 轉移疼痛注意力。 通過與患者交流,了解患者愛好,指導患者通過看書、看電視等方式,減少對疼痛的關注度,并在平時交流溝通時,多探討患者喜好的事物。同時向患者講解術后疼痛發生的原因、機制及緩解方法,消除患者對疼痛的恐懼感。
1.2.3 物理干預 對于評估疼痛程度較明顯患者(VAS 分 3~5 分)遵醫囑給予穴位按摩及熱敷等。 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合谷、三陰交、腎俞穴。 各穴位按摩3 min,以患者有酸、脹、麻感覺為度。按摩后以熱毛巾對上述穴位予以熱敷,熱敷溫度40~50°,以皮膚微紅為度,物理干預每天1~2 次。
1.2.4 藥物干預 對于 VAS 評分>5 分者, 在上述方法的基礎上,遵醫囑給予鎮痛藥物,通過靜脈推注、自控鎮痛泵持續泵入、口服等方式給藥,根據患者疼痛程度調整用藥劑量及給藥方式。
1.3 觀察指標 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及焦慮自評量表(SAS)[5]對患者心理狀況予以評估。 兩量表均以1~4 計分,各包含 20 個條目,分界值 SDS 為 53 分,SAS 為50 分。分值越高,提示心理狀況越差。記錄兩組患者術后首日睡眠質量、 首次下床時間及住院時間。 睡眠質量以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估[6]。包含睡眠效率、入睡時間、睡眠障礙、睡眠質量、催眠藥物、睡眠時間及日間功能障礙7 個因子。 采用0~3計分,分值范圍0~21 分。 分值越高,睡眠質量越差。患者出院前填寫自行設計的住院舒適度調查問卷(信度系數 0.847,效度系數 0.853,信效度良好)。 問卷內容包括環境、生理、心理及社會文化4 個維度,滿分 100 分。 >90 分為舒適,60~90 為一般,<60 為不舒適。 舒適率=(一般例數+舒適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 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頻數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 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情況 術后6 h 兩組患者疼痛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 24 h、48 h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不同階段疼痛情況對比(分,)

表2 兩組患者術后不同階段疼痛情況對比(分,)
組別 n 術后6 h 術后24 h 術后48 h觀察組 102 5.68±0.85 3.65±0.69 3.14±0.58對照組 102 5.61±0.93 4.08±0.71 3.56±0.65 t 0.561 4.386 4.869 P 0.575 <0.001 <0.001
2.2 兩組患者術后心理狀況對比 術后6 h 兩組患者心理狀況 SDS、SAS 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 48 h, 觀察組SDS、SAS 評分與同期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6 h、48 h 心理狀況對比(分,)

表3 兩組患者術后6 h、48 h 心理狀況對比(分,)
組別 n SAS術后6 h 術后48 h 術后6 h 術后48 h觀察組 102 39.62±5.83 30.41±5.37 37.15±5.21 29.32±4.68對照組 102 39.67±5.81 34.92±5.48 37.46±5.25 32.84±4.73 t 0.061 5.937 0.423 5.343 P 0.951 <0.001 0.673 <0.001 SDS
2.3 兩組患者康復情況對比 觀察組首日PSQI 評分、首次下床時間及住院時間與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術后首日PSQI 評分、首次下床時間及住院時間對比()

表4 兩組患者術后首日PSQI 評分、首次下床時間及住院時間對比()
組別 n 首日PSQI評分(分)首次下床時間(d) 住院時間(d)觀察組 102 8.41±1.43 6.87±1.31 15.43±2.75對照組 102 10.17±1.76 8.15±1.57 17.86±2.89 t 7.838 6.322 6.152 P<0.001 <0.001 <0.001
2.4 住院舒適度對比 觀察組住院舒適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術后住院舒適率對比
3.1 術后疼痛護理 手術后疼痛是一種特殊疼痛類型,手術造成機體組織損傷,加之傷口炎性反應,導致痛覺傳導通路出現敏感化,最終引起疼痛。 疼痛對機體各系統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若術后疼痛控制不佳,可能引發應激反應,導致血壓、心率波動,并影響患者精神、情緒及睡眠質量,不利于術后康復[7,8]。如何有效緩解患者術后疼痛,一直是臨床研究熱點。護理人員作為患者疼痛評估者及鎮痛措施的落實者,對腎結石術后患者實施有效干預措施,是緩解患者疼痛的關鍵[9]。 但在以往臨床實踐中,護理人員疼痛干預方法較為單一, 較多患者術后疼痛仍較為明顯,因此在臨床實踐中,應將多種鎮痛方法相結合。
3.2 多模式鎮痛的臨床應用 多模式鎮痛是應用不同作用機制的方法或(和)藥物,作用于疼痛病理生理的不同靶位或(和)時相,使鎮痛作用協同或相加,從而最大程度地控制疼痛[10]。 有報道證實,多模式鎮痛護理對緩解術后疼痛有確切效果[11,12]。 本研究將多模式鎮痛護理應用于觀察組患者中, 以分析其可行性。 疼痛評估是開展有效鎮痛護理的前的提條件[13]。本研究中,護理人員以VAS 評分法結合患者面色、表情、行為,可提高疼痛評估的準確性,為后續護理提供參考。 對患者實施心理干預及疼痛宣教,能減輕患者壓力,降低疼痛敏感性,改善患者對疼痛及鎮痛護理的認知。物理干預是臨床常用的疼痛緩解方法。本研究所用穴位按摩及熱敷,可增加腦內啡肽分泌,抑制致痛物質釋放,并能促進血液循環,加快炎性因子吸收。 實施音樂干預,可舒緩患者緊張情緒,同時能分散患者對疼痛的注意力。 有學者認為,當患者疼痛評分>5 時,應當遵醫囑給予鎮痛藥物[14],本研究中,護理人員對于VAS 評分>5 分者,均遵醫囑給予鎮痛藥物,以保障疼痛有效緩解。
3.3 多模式鎮痛護理的臨床價值 本研究對患者術后各階段疼痛情況予以監測,結果顯示術后24 h、術后48 h,觀察組VAS 評分同對照組對比,均明顯較低, 提示多模式鎮痛護理可有效緩解腎結石術后疼痛程度。 同時,觀察組患者住院舒適率達91.18%,顯著高于對照組, 表明多模式鎮痛護理可通過緩解患者疼痛,減少生理及心理不適感。 良好心理狀況對患者康復至關重要,而術后疼痛可使患者出現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 不良心理狀況會刺激大腦神經調節中樞,造成內分泌調節功能紊亂,使內源性抑痛物質減少,疼痛閾值降低,進一步增加疼痛敏感性[15]。本研究中,觀察組術后48 h SDS、SAS 評分均明顯較對照組低, 提示多模式鎮痛護理在減輕腎結石患者負性情緒,改善其心理狀況方面,有確切作用。 本研究還顯示,觀察組術后首日PSQI 評分、首次下床時間及住院時間等指標均優于對照組, 表明多模式鎮痛能改善患者睡眠質量,促進患者術后康復。
綜上所述, 多模式鎮痛護理可有效減輕腎結石患者術后疼痛,改善心理狀況,提高住院舒適度,促進術后恢復,具有較高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