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班·阿依拖拉
摘要:新時期,草原監測工作對生態文明建設有現實意義與重要作用,但目前草原監測工作存在多種問題,需制定針對性的工作對策,確保草原監測工作能發揮應有的職能作用,加速生態文明建設。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分析了草原監測工作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與作用,并提出了做好草原監測工作的對策。
關鍵詞:草原監測;生態文明建設;意義;作用;對策
中圖分類號:S812? ? ? ? 文獻標識碼:? ? ? ? ?文章編號:1007-273X(2020)02-0039-02
近年來,新疆阿勒泰市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與自治區黨委、政府關于“建設祖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總體要求,確立了“生態立市”發展戰略,全力做好草原生態保護建設工作,在牧區全面落實了草牧場“雙權一制”政策與基本草牧場劃定工作,推行了禁牧與草畜平衡制度。先后組織實施了退耕還林還草、風沙源治理工程與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政策,積極開展了飼草料基地建設、圍欄封育、草地改良、草原鼠蟲害防治、草原防火等工作,推動草原生態明顯好轉,草原植被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有效治理了草原沙化退化。
1? 草原監測工作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與作用
1.1? 有利于草原生態環境保護
土壤與水源是實現草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生態要素,在實際草原監測工作開展中,要重點做好土壤與水源的有效監測。監測內容主要包括草原土壤的受侵蝕情況,土壤中各種營養物質的具體含量,水源在不同時間段內的數量以及該時間段內產生的變化。同時還應該進一步掌握人類的不合理活動對草原生態環境尤其是對草原土壤造成的不良影響。通過進行上述有效監測可以獲得所在區域內草原土壤與水源的具體情況,明確土壤與水源能否維持牧草正常生長。因此,做好草原監測工作,對維持草原生態系統原有的基礎功能,保障整個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安全性有很大幫助。
1.2? 有利于維護草原生物多樣性
草原監測的主要對象是草場上生長的牧草,在監測過程中應掌握轄區范圍內不同牧草當前具體分布情況、生長狀況、本身的植物量、生長態勢以及該時間段內的變化。在監測工作開展過程中,通過獲得牧草在不同生長階段的相關數據分析牧草生長問題,并構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進一步控制好草場的載畜量,讓草場有一個休養生息的機會,確保草畜平衡。草原監測工作還可以應用到其他領域的資源監測中,例如將其應用到林業資源監測中,可以獲得林業資源與林業資源生態系統之間的關系,進而為林業生態系統安全奠定堅實基礎。
1.3? 有利于控制自然災害
自然災害控制是草原監測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草場上常見的自然災害主要包括鼠害、火災、蟲害等。自然災害發生后,經常會對草場的生產能力造成毀滅性打擊,甚至破壞整個草場的生態系統,造成草場逐漸退化,沙漠化、荒漠化進程加快。草場進入自然災害發生高峰期后,草原監測工作站通過有效的監測技術手段,對草原的各項受災數據進行有效測量分析,可將自然災害引發的不良影響降低在最小范圍內[1]。在整個草場的生態系統中,包含多種生物群落,除做好草原的自然災害監測工作外,其他生態系統也可能發生自然災害。因此通過對草原進行有效監測,明確該項工作在控制自然災害中的作用,有利于應對其他生態系統的災害,以保證整個生態平衡。
1.4? 改善氣候環境
牧場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要營造復雜的植物群落與動物群落結構。而多樣性的群落結構構建,需要日照、降水、溫度、濕度等多種要素共同參與,也是草原監測的主要工作對象。在草原監測工作實際開展過程中,監測人員通過對上述氣候環境的組成要素變化情況以及適宜草原植物的最佳生態情況進行有效監測分析,可得出最適合植物生長的氣候概況。通過將上述監測內容應用到其他植物監測領域,能進一步優化植物的生長環境,對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 做好草原監測工作的對策
2.1? 完善草原監測體系
將構建完善的草原監測體系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盡快構建健全的草原監測機構,保障各項儀器設備配置完善,技術規范,整個工作隊伍專業素質過硬,確保有完善的后續保障。地方政府部門與相關主管部門應認識到草原監測工作的重要性,積極構建草原監測機構,明確具體的工作責任與工作范圍,促進草原監測機構不斷完善,發揮其生態環境保護作用,加速生態文明建設。另外,在草原監測體系構建過程中,還應切實提升整個地區的監測技術水平,注重做好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加快研究統一規范的遙感與地面相結合的數據分析模型[2],提高先進儀器設備的應用能力與應用范圍,極大提高草原監測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2.2? 加快推進草原固定監測點建設
結合自治區草原監測工作實際情況,不斷加強國家級草原固定監測點數量,保證各個固定監測點布局合理,擴大監測范圍,發揮其應有的職能作用。自治區應該按照草原監測工作安排與具體部署統籌全局,進一步思考固定監測點監測業務與具體的建設內容,提出具有可執行性的建設方案,杜絕建設方案與實際情況不相符的現象。在加快固定監測點建設的同時,還應該定期組織開展監測點建設技術培訓工作,這樣可以保證固定監測點建設的統一性,確保管理更加規范,運行更加合理。在培訓過程中,應該重點講解固定監測點的建設方法與具體內容以及各個儀器設備的具體使用方法,確保固定監測點能高質量完成監測工作,以此提升整體的監測能力。自治區應該結合地區實際情況,印發具有本地區實際特色的草原固定監測點管理辦法,明確各個管理單位的具體責任與義務,將責任落實到人。
2.3?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草原監測工作是一個十分系統且繁雜的工作,特別是地面監測工作量巨大,耗費的人力、物力與財力較大,需要有大量的資金投入才能高效開展。在具體的監測工作開展中,只依靠監理中心的經費補助,很難確保草原監測工作能穩步開展[3]。針對這種情況,要求各級監測部門要主動向上級主管部門與相關部門匯報情況,申請專項資金,增加管理部門對草原監測工作的了解程度與重視程度。一方面要努力爭取當地財政部門與上級財政部門的支持,增加草原監測專項費用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還應積極申請并成立草原監測經費,為草原監測工作提供強有力的經費保障。還應該進一步加強監測工作相關單位的有效聯系,構建良好的合作關系與資源共享機制,在轄區范圍內形成監測合力,確保各地區之間相互支持,緊密配合,為切實做好草原監測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3? 小結
草原監測工作的順利高效開展,能使草原的生態要素、土壤情況得到有效的監督與管控。該項工作順利開展,對生態文明建設具有極大促進作用。在改善氣候環境,預防自然災害,保證草原生態環境與生物多樣性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掌握影響草原監測工作的常見問題,并構建針對性的解決對策,提升草原監測工作質量與工作效率,保證草原監測工作能高效穩定開展。
參考文獻:
[1] 《中國畜牧業》雜志社采編部,劉? 源.草原監測結果概要[J].中國畜牧業,2019(13):19.
[2] 李建偉,羅志娜,范天文.草原監測在伊犁州的發展與建議[J].當代畜牧,2018(8):6-8.
[3] 柴? 勇.草原監測工作對生態文明建設的促進作用探究[J].甘肅畜牧獸醫,2018,48(9):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