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
摘要:教師要充分利用家庭資源,開展家園合作,加強對幼兒禮儀教育的培養與熏陶,促進幼兒良好禮儀的養成。本文主要從建構組織網絡、營造和諧環境、合理安排內容等角度闡述家園合作下幼兒禮儀教育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幼兒園;家園合作;生活禮儀
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素以“禮儀之邦”聞名于世。大方得體的舉止是尊重他人的表現,良好的禮儀修養也能獲得他人的尊重。幼兒是禮儀素養養成的重要階段,能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要借助良好的禮儀環境,讓幼兒耳濡目染,在日常生活中受到一定的影響。很多家長對幼兒的教育方法不科學,而幼兒園的教師又忽略了與家長溝通交流,沒有聽取家長的建議,在幼兒禮儀教育中存在諸多問題。幼兒園要加強與家庭的聯系,指導家庭教育,同時也要多多聽取家庭的寶貴建議,促進幼兒禮儀的養成。
一、建構組織網絡,加大培訓力度
幼兒教師是幼兒模仿的對象,幼兒園要建立完善的禮儀教育管理體系,要讓教師樹立主人翁意識。幼兒園要建立禮儀養成領導小組,由園領導——課題組——班級教師——家長等成員構成,園領導負責制定禮儀教育實施方案,禮儀養成教育活動分工,課題組由骨干教師組成,提出禮儀養成教育研討方案;教師負責將教研成果運用到日常活動之中,保障禮儀教育的順利實現;家長通過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與幼兒園建立聯系,學習科學的教育方法,共同做好幼兒的禮儀教育工作。家長、社會要與幼兒園密切配合、步伐一致,為幼兒園提供有價值的資源,幼兒園要開展動員活動,借助教師業務會議、家長委員會等開展禮儀的宣傳教育活動,編發《幼兒一日生活環節禮儀行為的基本要求》,對幼兒的入園、就餐、離園等環節提出明確的要求,要求家長做好監督工作,規范幼兒的行為。幼兒園要對全體教師、家長進行專題輔導,規范教師的禮儀行為,讓他們了解禮儀的基本知識,并為幼兒樹立榜樣作用,精心設計禮儀教育。
二、營造和諧環境,滲透禮儀教育
幼兒園要重視環境的渲染、教育作用,讓良好的禮儀根植于幼兒的內心,讓他們感受到禮儀教育給我們帶來的美好而和諧的生活。幼兒園要精心布置宣傳欄,選擇幼兒易于理解、記憶的文明禮儀宣傳張貼圖,呈現主動問好、道別、交往的圖片,為幼兒營造文明、和諧的氛圍,讓他們學會禮讓,讓幼兒園的每個角落都會成為育人的環境會給幼兒的成長帶來積極的影響。在幼兒園內的主題墻上設置禮儀教育的版塊,向幼兒宣傳節日的禮儀,并依據幼兒的認知特點,用圖片、文字向幼兒呈現禮貌的言行舉止。各班級要開辟家園共育欄,向家長介紹家庭禮儀教育知識,指導他們用正確的方法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用豐富多樣的形式去影響幼兒。教師要在各個區域內張貼活動規則,讓幼兒按照規則參與活動,能懂得與同伴交往、合作、操作材料與玩具應當遵守的禮儀,教師還通過開放日等活動,邀請家長參與到活動之中,共同參與游戲,體會禮讓,形成禮讓的好習慣。
教師要在一日生活常規中滲透禮儀教育,讓他們在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能做到舉止文明,形成規則意識和對行為進行道德判斷的能力。教師要將生活、交往、學習等方面的禮儀融入日常訓練之中,并與家長多建立聯系,能在家中學禮儀、用禮儀,能掌握待客禮儀、做客禮儀、問候禮儀、餐桌禮儀、穿著禮儀。如幼兒在待客時要做到面帶微笑,能主動與客人問好,要熱情友好地與客人進行交談;在大人交流的時候不要插嘴;在客人離開后,要主動熱情地送客,與客人說再見;在做客時要做到未經允許不隨意翻、拿別人的東西;玩耍時要尊重小主人的意見,與小主人多商量。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他們逐漸形成固定的禮儀行為。
課間操也蘊含著禮儀內容,借助于歡快的音樂、易懂的兒歌,輕快的旋律、優美的動作,讓幼兒運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大方得體地表達自己的理解,展示自己的精神面貌。教師要依據幼兒的年齡、興趣安排豐富多樣的禮儀操內容,運用《洗手洗臉》等生活禮儀操,這樣不僅能調動幼兒做操的興趣,也能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理解禮儀內容。
三、合理安排內容,豐富活動形式
禮儀教育的內容廣泛多樣,教師要精心選擇、合理分類,依據年齡特征制定詳細的計劃,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促進幼兒系統地掌握禮儀教育的內容,從而能養成用禮儀的良好習慣。愛聽故事是小朋友的天性,教師要依據這一特點,將禮儀養成的內容融于形象有趣的故事之中,幫助他們認識不熟悉的事物、理解不明白的道理。教師在將故事內容傳達給學生的同時,也能讓學生接受禮儀教育。一些節日禮儀內容相對易于理解,教師可以引領幼兒認識節日的由來、節日的內涵。如在“甜甜的月餅”禮儀活動中,教師為幼兒講解“給月亮姑娘做新衣”的故事,引出禮儀活動的主題,讓他們知道這八月十五這一天是中秋節。教師呈現一個月中月亮變化的視頻,讓幼兒對月亮產生興趣。教師提出問題:月亮最圓的是哪段視頻?你知道什么時候月亮是最圓的?教師呈現教學掛圖,讓幼兒說說這是什么地方?陽臺上還有誰?他們在干什么?芳芳將月餅分給了誰?與幼兒一同念兒歌,讓他們懂得分享、尊老的禮儀,結合自己的經歷說說以往的中秋節是如何過的?教師引領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月餅,讓他們感受不同口味的風格,學會分享。教師要設計多樣的問題,能借助于具體的情境引導幼兒去思考、討論,能正確地辨別生活中的美丑、善惡。如在禮儀活動“愛護公物”中,教師以形象生動的故事引發幼兒對小椅子“嘆氣”的思考,讓他們懂得不亂畫、不搖晃小椅子,要懂得愛護小椅子,要輕拿輕放,經常擦洗小椅子。教師可以通過直觀的示范,讓幼兒去模仿,從而掌握正確的行為方式。如在升旗時站姿要標準、敬禮的動作要規范。教師也通過分享交流會等活動,讓專家學者介紹禮儀教育的理論,模仿家庭介紹禮儀教育的經驗,讓家長彼此帶動,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禮儀養成環境。
四、結語
總之,在幼兒禮儀教育中,幼兒園要充分利用家庭資源,開展家園合作,對幼兒進行良好的教育熏陶,促進幼兒良好禮儀的養成。
參考文獻:
[1]王艷茹.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踐行幼兒禮儀教育[J].新課程,2012(6).
[2]王敏.幼兒禮儀教育的內容、原則和途徑[J].山東教育,2007(3).
[3]周錦秀.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J].成功:教育,2011(4).
(責編楊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