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鈺
摘要:項目活動源于意大利瑞吉歐教育經驗,是指“幼兒在教師的支持、鼓勵與幫助下,將某個大家感興趣的問題或事項作為項目進行深入探究,通過小組合作等方式,發現相關知識,建構相關經驗”。本文以大班幼兒進行的“蘇式湯圓”項目活動為例,詳細介紹項目活動的計劃、實施過程與收獲。
關鍵詞:項目活動;蘇州美食;社會性發展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運用幼兒喜聞樂見和能夠理解的方式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蘇式美食與蘇州絲綢、園林、工藝并列為蘇州四大文化支柱,蘇州美食文化有著獨特的價值,本文將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需要出發,以蘇州傳統美食——蘇式湯圓為切入點,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詢”“覓”“做”“嘗”,從知識經驗、生活經驗、分享經驗等方面深入感知了蘇州傳統美食的獨特與魅力,增加“新蘇州兒童”對蘇州文化的認同感,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促進社會性的自主發展。
一、關注興趣熱點,建構項目網絡
(一)自主投票,生成項目內容
蘇州的傳統美食種類豐富,啞巴生煎、海棠糕、蘇式糕點都是幼兒喜歡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美食都能讓幼兒動手體驗,經過討論、篩選,幼兒自主投票,一致決定制作蘇式湯圓。
(二)圍繞興趣點,建構項目網絡圖
幼兒紛紛為即將要進行探索的項目活動《蘇式湯圓》“出謀劃策”,各自表達觀點,進行匯總,規劃設計網絡圖,通過以簡單的圖文描述,把各級主題和環節的關系用層級圖表現出來,形成形象鮮明的記憶思維圖,將環節細節化、完善化。
二、探索蘇式湯圓,挖掘美食文化
(一)家園攜手,實地尋訪
幼兒園的活動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家長資源的引入不僅解決了幼兒園的實際困難,也能讓家長自然參與到活動中,更加激發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幼兒在家長的帶領下來到朱新年點心店、萬福興等店,一個個扮演小記者,實地收集蘇式湯圓的信息,通過觀察、比較,認識各種湯圓的形狀、配料,并與工作人員交流,圍繞自己感興趣的地方采訪,通過親身看、親口嘗感受蘇式湯圓美食的魅力,并將自己的感受通過圖片與介紹的形式呈現出來。
(二)自主、合作,制作蘇式湯圓
1.自主分組,組建項目活動各小組。
幼兒根據自己的關注點自主地選擇小組:肉湯圓組、芝麻湯圓組、蘿卜絲湯圓組、豆沙湯圓組。在完成分組后,組內進行了討論、分工,每個幼兒又各自領取了不同的工作內容:揉面、拌餡料、包湯圓、煮湯圓。
2.前期準備;
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了充足的前期準備,根據不同工作內容制作了不同的工作牌,紅色的“包湯圓”牌、黃色的“餡料制作”牌、藍色的“煮湯圓”牌、橙色的“揉面”牌,這些工作牌可以很好地幫助幼兒區分工作角色,有效地幫助幼兒了解自己在項目活動中承擔的小任務。另外各組確定了湯圓的造型,四種味道的湯圓分別設計了相對應的形狀,水滴狀的芝麻湯圓、橢圓形的蘿卜絲湯圓、圓圓的豆沙湯圓、兩個小豬耳朵的肉湯圓,還根據設計的形狀還另外制作五塊所屬的湯圓區域牌。
3.同制美食,合作成長。
活動當天,幼兒佩戴上了工作牌、服裝,成員們合作將藍印花布整齊地鋪在桌上,并在上面鋪上一次性的桌布,放置區域牌,有條不紊地將場地布置出來,全程模擬朱新年點心店制作區的場景來進行。幼兒們根據分組來到所屬區域:肉湯圓區、芝麻湯圓區、豆沙湯圓區、蘿卜絲湯圓區,每個區域我們都邀請了蘇州本地的奶奶來當志愿者,共同帶領幼兒參與其中。在整個制作過程中,幼兒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和積極的思維,在湯圓很難包出對應造型時,幼兒間不斷地進行討論與嘗試,不斷地發現問題并與同伴共同解決問題,成員們友好地分工、合作、交流,克服困難,成功包出四種造型的湯圓。
三、品嘗互享美食,感受交往樂趣
(一)互品美食,在分享中感受歡樂
分享展示是項目活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僅是幼兒表達與交流的平臺,更是幼兒對自主學習的總結。展示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這其中有分享、有爭論、有創新。幼兒上臺大膽介紹制作完成的湯圓,邀請同伴品嘗,并針對湯圓造型、味道進行集體評選,各自拿好選票,給好吃又好看的湯圓投上一票。另外,幼兒還分成各個小隊,帶著自制的評選表和熱乎乎的蘇式湯圓,主動邀請不同的教師進行評選,幼兒相互爭搶著介紹評選要求,將評選的依據完整地表達,以幫助教師有針對地投票,在整個過程中,讓幼兒成為主角,大膽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分享自己的好方法,與同伴、教師積極互動。
(二)大帶小,了解蘇式美食之味
大帶小的模式,每個大班的哥哥姐姐認領一個弟弟妹妹,向弟弟妹妹介紹蘇州的傳統美食——蘇式湯圓的歷史,講解制作的方法,主動詢問弟弟妹妹想吃什么味道的湯團,盛取后給弟弟妹妹品嘗,主動關心弟弟妹妹,幼兒的個性和社會性因此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三)關心慰問,愛的升華
當看到剩下的湯圓時,幼兒說:“天氣這么冷,我們把熱乎乎的湯圓送給辛勤值班的門衛叔叔品嘗”,一個小的活動就這么生成了,幼兒又進行了探討,從三樓送到一樓如何將湯圓保溫,最終大家確定保溫器皿……我們需要根據項目活動的推進與幼兒興趣、需求不斷調整和豐富,更好地支持幼兒的學習需求,從而幫助幼兒獲得完整的知識經驗。
四、收獲經驗滿滿,促進幼兒發展
通過此次項目活動,幼兒與外界產生了更多的交流,這不僅是語言上的思想交流,更是行為與精神上的交流。幼兒深入了解蘇式湯圓的制作,以蘇式湯圓敲開了蘇州傳統美食的大門,對蘇州傳統美食文化也有了濃厚的興趣,獲得交流交往的機會,促進其社會性的發展。幼兒經歷了“尋訪——制作——品嘗——升華”一系列過程,一碗蘇式湯圓的制作,幼兒們經歷了尋找、尋訪、交流、前期準備,付出了自己的勞動才品嘗到湯圓,知道需要許多的工序才能完成;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自理能力得到了顯著的提高,遇到問題互相商量,共同尋找解決方法,幼兒間的分工合作有了很大的進步。
五、結語
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資源是鮮活的、生動的。作為教師,我們需要用善于發現的眼光觀察、整合、優化周圍事物,將其變為適合幼兒學習、探索的資源,以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支持、滿足幼兒獲取經驗和情感體驗,讓幼兒從中了解家鄉美食文化,體驗家鄉的獨特和美好,從而激發了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
參考文獻:
[1]王翠萍,祝曉燕.項目活動在幼兒園游戲活動中的實踐與探索[J].教育導刊(下半月),2018 (11).
(責編翁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