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沙 劉艷明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網絡技術與教育深入融合發(fā)展已經成為常態(tài),互聯網技術在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愈加廣泛。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思政工作中利用網絡進行教學模式的新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一方面豐富了思政課教師的教學資源,提供了先進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造了開放的教學資源,改變了人們以往印象中沉悶枯燥的思政課課堂狀況;另一方面也對傳統的高職思政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基于互聯網,改變教育理念,改革教學方式是增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必然要求互聯網技術的日益進步,我國各項事業(yè)與網絡的融合發(fā)展越發(fā)明確。特別是教育事業(yè),教育信息化已經成為教育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在互聯網背景下,一些高職院校越發(fā)重視思想理論課教學新模式的探索。在網絡技術的推動下,新興媒體走進高校課堂,為高校教育的發(fā)展提供各種支撐。網絡以其獨有的開放性、共享性、龐大的容納性等深受當代高職院校學子的歡迎,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發(fā)展契機,也給教師進行課堂創(chuàng)新提供了新的啟迪。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我國傳播社會主流價值觀的重要方式,對于國家培育政治理念正確、思想道德觀念崇高的全方位人才具有重要意義。我國越發(fā)重視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充分認識到互聯網的教育功能,應該著力發(fā)揮出其應有的效用,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發(fā)展。
1.有利于拓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資源。自從互聯網走進千家萬戶中以來,人們的工作學習方式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越來越多依托互聯網的產業(yè)發(fā)展起來,許多傳統行業(yè)也因為網絡技術有新的突破發(fā)展。網絡以其獨有的特點——傳播速度快、容納的信息資源豐富等受到了青年群體的青睞。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人們習慣了利用網絡去吸收知識,擴展自己的視野。教師們通過借助互聯網探索思想政治理論課堂的創(chuàng)新模式有利于進一步拓展其教學資源。搜索引擎、數字圖書館等平臺為學生們儲備了豐富的學習資源,教師們在思想政治課堂中運用互聯網技術,可以將更龐大的教學資源展現給學生,并且能夠實時更新教學資源,方便更好地為同學們呈現最新的教學知識。教師們自己的知識儲備總是有限的,但是擁有互聯網絡資源,教師們就可以無限拓展教學內容,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
2.有利于突破傳統課堂的時空限制。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的傳播速度在無限擴大,人們不用局限在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可以盡快地了解“天下事”。對于教育事業(yè)而言,也迎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傳統課堂上教師們對授課內容進行整理歸納,然后傳遞給學生,但是這種單向性的教學方式受到教學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教師們很難為學生擴大知識視野,當同學們遇到不懂的難題時,也無法及時有效地與教師進行溝通。但是將互聯網引入課堂之后,就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特別是對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教師與學生們可以借助網絡平臺對授課內容進行良好的溝通。如果對課堂內容有疑問,還可以反復觀看重播。如果想更加深入地研究課題,還可以自發(fā)進行相關資源資料的搜索,主動學習。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學生們都可以進行有效地學習,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傳播力大大增強。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工作變得越發(fā)緊迫。思政教育歸屬于教育屬性學科范疇,根據國家關于教學改良的方向,教育屬性是不應該長期固化的,而應該是順應時代背景的潮流趨勢,對教育的內容不斷改良創(chuàng)新。如此方能讓教學輸出行為,能夠長期處于與時代發(fā)展規(guī)律相吻合的態(tài)勢,方能保證高校思政教育的開展價值。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教育理念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學生的心態(tài)也會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fā)展而發(fā)生改變。互聯網背景,時代觀念時時都在更新,這也給思政教育體系的改良優(yōu)化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這種來源于外界的壓力,對于高職院校本身而言是沒辦法進行調整與干預。因此,在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改良工作越發(fā)迫在眉睫,面臨在巨大的挑戰(zhàn)。
2.互聯網環(huán)境下,多重價值取向與思潮的并存,對傳統思想政教育觀念提出了挑戰(zhàn)。互聯網新時期引發(fā)了一系列人文和思想風潮的轉變,導致傳統的思政教育工作的輿導向作用正在逐漸失效。“全球一體化”的今天,良莠不齊的西方價值取向通過互聯網途徑,正在逐漸侵蝕現今高職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及時行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等價值取向正逐漸挑戰(zhàn)與取代傳統的思政教育。互聯網的開放性與虛擬性使得高職學生對于鋪面而來的大量信息,不懂得分析、思考與辨別,往往不假思索地全盤接收,雖然碎片化采集能力呈現上升趨勢,但深層次的閱讀能力和自主式的閱讀能力在逐步減少,這也導致傳統的思政教育工作根本無法融入大學生的學習結構中,甚至讓學生產生抵觸的心理,導致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堂的教學效果降低,思政教育實體課堂的輿論導向作用正在逐步失效,甚至已經偏離輿論領導核心的位置。
1.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學能力。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對青年一代課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的發(fā)展需要依靠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作為高校培養(yǎng)高素養(yǎng)人才的重要一環(huán),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良好的品德修養(yǎng)、崇高的思想信仰,才能支撐青年一代奮發(fā)向上,促進偉大祖國的繁榮復興。所以這對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教育的新形勢,各高職院校應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打造出專業(yè)的思想政治教育團隊,提升其專業(yè)能力。因為學生學得知識的直接來源便是課堂教育。只有教師們自身的專業(yè)能力和思想素養(yǎng)到位,才能對學生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在潛移默化中為其樹立良好的榜樣。學校可以通過增加各種培訓機會,加強高校間優(yōu)秀教師的交流與研討,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新模式,適應當下互聯網環(huán)境下教育事業(yè)發(fā)生的新變化,努力提升教學能力,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加強課前備課,改善學生們的學習效果。
2.學校及有關部門要加大投入保障并提高運轉效率。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提升僅僅依靠教師提升能力還是不夠,學校及相關的教育部門還要做好基本的服務設施保障。移動互聯網時代,利用網絡拓展課堂,需要首先具備相應的教學設備。資金投入就成為探索新型教學模式的基礎環(huán)節(jié),學校應該積極擴展資金來源渠道,安排專款專項為學生們的教學實踐提供基礎保障。學生們在學好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要加強思想政治方面的實踐,在實踐中獲得真知。學校及有關部門一方面要加大投入保障,合理吸納更多的資金。另一方面也要保障這些資金利用的效率,把實踐教學的經費投入、基地建設及教學管理制度、實踐教學成效等納入評價指標體系,設立不同層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項目。做好監(jiān)督審查工作,讓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3.不斷充實完善網絡教學常態(tài)化建設。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系統的工程,簡單地進行理論傳授顯然是不夠的。學校應該及時提供合適的教學實踐,讓學生們在生活中踐行各種思想理念。這樣就要求學校要不斷地加強實踐教學模式的新探索,加大網絡技術的融入與應用。并且在探索的過程中將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網絡化進行常態(tài)建設。學校要以立德樹人為己任,完善網絡教學常態(tài)化,借助網絡平臺增加學生們了解更多思想政治內容,緊跟時政,學習先進道德楷模,充實自己的大腦,并且在不斷豐富理論建設的同時,在實際生活中也要積極踐行高尚的道德理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互聯網的深入發(fā)展給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同時也帶來了巨大變革,高職院校大學生在互聯網背景下的思想、行為等方面都在發(fā)生著很大的轉變。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高職院校要積極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新模式的探討與改革,善于趨利避害,揚長避短,整合各方資源,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全面提高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