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達木盆地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是青藏高原高寒生態系統向西北干旱生態系統的過渡屏障,自然條件嚴酷,生態系統脆弱,植被稀疏,風沙大,嚴重影響著人居環境和工作環境,封沙育林、退牧還草還林是建設生態環境的有效措施。環境決定植被,植被選擇環境。如何科學開發利用植物土種資源,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統一,是擺在林草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
唐古特白刺屬于蒺藜科多年生灌叢植物,主要分布在海拔2700-3100米間的干旱地帶,柴達木盆地尤為廣泛,其中以德令哈市、格爾木市、都蘭縣較多,總面積105公頃,其葉可作飼料,其果味道酸甜,可加工成飲品,有治愈咳嗽、胃病等多種疾病的功效。唐古特白刺自然抗逆性突出,常是干旱鹽堿地帶植物群落建群種。柴達木盆地土地沙漠化鹽漬化較為嚴重,農牧產業單一,研究開發唐古特白刺的生態效能和經濟價值具有深遠的意義。
在降雨量50-200mm,蒸發量為1873-2204mm,土壤質地為輕砂壤,墑情表土呈干深層(21-35cm)呈潮的條件下,白刺仍能生長發芽。種子在土壤含水量20%-22%時,出苗率為65%-70%;在土壤含水量13%-17%時,出苗率0%-5%。裸苗移栽成活率達80%,育苗袋育苗移栽后,只需灌水一次,成活率就可達95%以上。[1]
據測定,唐古特白刺在pH值為9.7的土壤上仍能生長。根據苗期試驗,唐古特白刺在相同條件下,抗鹽堿能力高于檉柳和枸杞2-4倍,倘若在pH≥8.4以上的土壤中,成活率是檉柳的4倍,達84%。
唐古特白刺在氣溫極端值+33℃和-35℃狀況下能正常生長,流沙地表溫度+56℃時生長未發現異常現象。
唐古特白刺在風速8-12m/s,甚至達21m/s時,流沙隨唐古特白刺聚集成堆,呈不規則半圓形,上覆白刺,高≤35cm。沙包高于地表50-300cm,半徑在30-150cm之間,固沙量與其堆的大小成正比例,固沙量高時可達10m3。
據觀察,在土壤pH值7-9.5之間,降雨量在180-200cm,并在相對的暖季播種時,一般20天可出苗,當年生4-7枝,匍匐或斜生,枝長7-15cm,冠覆蓋面積150-250cm。根系發達,主根不明顯,側根多,一般≥7枝,多時達13枝。次年生長期滿,叢高≥25cm,覆蓋面積≥200cm2。枝長12cm,有的可達35cm。據分析,其生命周期中,生長速度呈階段性。1-5年間,枝條平均每年伸長≥15cm,從第6年起開始下降,若水資源充足,其生長更為旺盛,在年灌溉2-4次時5年則生長高達1.8m,叢徑可達1.5m,覆蓋面積在3m2,并開始產果。[2]如遇旱災,始初表現為“假死”狀態,休眠而不發芽或不生長,當水分滿足其要求時,則很快又進入新陳代謝狀態。老百姓形象地講:“白刺三年不算死,楊樹三年不算活。”在流沙地帶,白刺常隨流沙侵入而不斷向上和周圍擴展,并生出新根、新芽、新枝,進入良好生長狀態。據當地人講其樹可活80年至100年。
其果、葉均可被利用,無任何副作用,而且可做藥和營養品,功效高于一般同類植物。
1.因地施策,嚴加保護。唐古特白刺是干旱地區特殊條件下的產物,不僅牧用,還可為人所用。因此,在開發利用中,應結合使用方式制定策略,保護優先,科學利用,防止過度開發。
2.綜合效益,三元統一。其開發利用要和生態環境治理、地方經濟相結合,科學規劃,合理利用,保護優先,做到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有機統一。
1.發揮生態治理先鋒作用。唐古特白刺有很強的抗逆性和固沙能力,其根錯綜盤結,莖枝繁茂,風不易穿過,能降低風速,固沙功能強大,因此,在生態環境治理中應作為先鋒植物進行開發。一是科學開發。將唐古特白刺列入退耕還林等生態工程建設項目范例,開展基礎性研究,建設培育土種資源,為技術推廣提供科學依據;二是合理利用。結合柴達木盆地生態環境治理、綠洲保護農田、城市防護林帶建設,完善和建設技術體系,充分發揮唐古特白刺生態性能,合力遏制土地退化,建設盆地生態環境。
2.建設白刺果深加工生產基地。唐古特白刺果作為飲料和中藥原料被利用多年,并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其市場需求量進一步增加。青藏高原日照充足,空氣質量好,唐古特白刺生長環境無污染,對加工企業產業化經營十分有利。要以市場為導向,系統開發建設,統一生產經營管理,通過產、供、銷一條龍模式,打造柴達木有機特色產品。
3.建設特色畜牧業基地。唐古特白刺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據分析,含蛋白質17.27%,脂肪1.62%,粗纖維21.66%,粗灰分14.35%,無氮浸出物33.97%。從發展特色草地畜牧產業角度看,建設“白刺型畜牧生產基地”,打造“白刺型特色牛羊肉”品牌,為農牧民創收增添新路子。同時,制定唐古特白刺生產利用警戒線,合理利用白刺草場,杜絕過度重牧,實現特色牛羊肉產業可持續發展和唐古特白刺草地資源永續性利用。

2000年,唐古特白刺被德令哈市林業局列入退耕還林還草工程項目建設規劃中。海西州林業站(草原站)在尕海鹽堿地試驗栽培,成活率是外來引入苗木品種的4倍以上,是鹽堿地改良和防風固沙的絕佳品種。但唐古特白刺作為林草植物資源進行開發,脫離不了農牧弱質性產業特性,具有投資大、周期長、效益低等缺點。因此,唐古特白刺的開發、利用、保護工作,政府應予以扶持,應結合土地保護和沙漠治理,建立激勵機制,在政策上給予傾斜,在稅收方面實施減免,加大引智納才和招商引資力度,推進其產業化發展。
注釋:
[1]祁迎林,馬玉林,費迎霞.青海草業[J].2003,4。
[2]謝長禮,鄭建宗,烏蘭英.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J].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