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榮(臺灣)
(作者系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董事兼秘書長、原圓山大飯店董事長)
蘊藏三十菁華,展現陶藝風采。孫中山紀念館于四十七周年館慶之際,邀請陶藝家李仁燿展示個人三十年的創作。開幕當天,李仁燿于逸仙畫廊當眾揮毫長達45.5公尺的書法長軸,一氣呵成,不僅打破了他的單幅作品尺寸紀錄,也創下了孫中山紀念館開館以來的藝術作品尺寸的最長紀錄。孫中山紀念館館長梁永裴對李仁燿“小口瓶”的作品贊譽有加,稱他的創作技藝超群,“小口瓶”幾乎與李仁燿畫上等號。
李仁燿1971年出生自苗栗大湖的果農之家,從小就對周遭的自然萬物都有敏銳的觀察力。加之他遺傳了客家人傳統樸實堅毅的良好基因,無論學書法、研究陶藝都是一步一個腳印,自我要求甚高。
李仁燿自小向廖慶廣老師學習書法,進修于程南軒老師。好學的他利用課余時間向陳樹業老師學習素描、水彩。就讀臺中大甲高中美工科時,他除了持續向侯祿老師學習書法,因緣際會下受到恩師陳仁智的啟蒙,走入陶藝世界。李仁燿早期先后到宮重文及林重光的“如苑陶藝工作室”學習實務技能。退伍后,他進入聯合工商專校陶藝工程科(現聯合大學材料工程系)就讀,在陳煥堂老師的指導下,鉆研釉藥與燒成的技術。之后他又進入朝陽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師承林運征老師,研修設計知識背景。他還在范振金老師釉藥課的引領下,大幅度自我突破與提升。2019年李仁燿獲得聯合大學設計學院碩士學位。

藍屏雅鵲 2018 20cm×20cm×18 cm陶藝 李仁燿

飛翔系列·蜂巢茶壺 2013 14cm×9cm×10cm 陶藝 李仁燿
1987年后,李仁燿的創作更加純熟精彩,創作類型取材范疇亦更廣,包括十二生肖雕塑、人物雕塑、現代造型雕塑、手捏生活陶作、傳統手拉坯等等。他喜愛使用家鄉的“苗栗土”作為創作媒材,富含23%-26%鐵質的苗栗土,經過高溫燒制后,能呈現出紅、黃、褐、黑等繽紛色彩,使作品更加艷麗。為了創作出各種窯燒化學變化的可能性,富有實驗精神的李仁燿長期在不同嚴峻氣候環境中進行創作。對于作品要求近乎苛刻的他,是從無數次的試煉中才創作出獨一無二的作品。例如2012年獲得美國伊利諾大學博物館(Museum of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永久典藏的小口瓶作品《紅唇迷戀》。
李仁燿秉持著“精、氣、神”合一的態度全神貫注于創作,因而得以研制出手拉坯中最高難度的小口瓶,其首創內徑0.01公分的小口瓶可謂陶藝中的精品。李仁燿在2011年當選為文化藝術類的十大杰出青年。而他的小口瓶在2012年被挑選為臺灣世界網球邀請賽的冠軍獎杯,當時的冠軍得主塞爾維亞的名將喬科維奇(NOVAK DJOKOVIC)更是對之愛不釋手。
李仁燿在大湖家鄉創辦了耕陶源藝術中心,期許自己如同陶淵明一樣,在這塊園地上深耕陶藝創作,并讓此基地成為陶藝的“桃源鄉”。因藝術成就卓越,李仁燿后來被推舉為陶藝學會理事長并為推廣陶藝發展不遺余力。過去二十年,他走訪了鄒族與卑南族所在區域小學,也到苗栗縣海拔最高的東興小學等諸多偏鄉學校推廣陶藝,并回母校大甲高中及聯合大學工業設計學系兼任助理教授培育英才。2020年他更是榮任國際及兩岸文化平臺咨詢顧問。
一個國家的強大,在于文化與美學上。李仁燿專注投入小口瓶與梅瓶的創作,就是以美學創作發揚民族文化的最佳實踐。

狗來富系列·旺福添富 2017 20cm×20cm×26cm 陶藝 李仁燿

梅藍共舞 2019 23cm×23cm×25cm 陶藝 李仁燿

甘露 2015 25cm×25cm×33cm 陶藝 李仁燿

王者天下 2008 13cm×13cm×32cm 陶藝 李仁燿

李仁燿 春櫻 2016 22cm×22cm×26cm 李仁燿

飛翔系列·蜂巢茶壺 2017 9cm×16cm×10cm 陶藝 李仁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