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濤

最近,歐洲紀念二戰勝利75周年之際,美國國防部發文聲稱二戰始于德國和蘇聯入侵波蘭之時。美國妄圖篡改二戰歷史的做法受到俄羅斯嚴厲譴責。事實上,在二戰前夕和二戰期間,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大國不僅“禍水東引”,而且對盟國有過三次大背叛。
捷克斯洛伐克的悲劇
20世紀3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是法國的條約盟國,法國又同英國結盟,所以根據條約,如果捷克斯洛伐克受到攻擊,英法兩國都有義務幫助這個國家。當時,捷克蘇臺德地區生活著幾百萬講德語的居民,而且還活躍著受納粹德國操控的蘇臺德德意志人黨。1938年3月28日,蘇臺德德意志人黨黨魁康拉德·亨萊因前往柏林會見希特勒,后向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提出被稱為“卡爾斯巴德計劃”的一系列要求,這些要求包括生活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內的德意志族自治。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回應稱,愿意向少數民族提供更多的民族權利,但拒絕給予他們自治權。
英法兩國原本應該幫助捷克斯洛伐克抵抗納粹德國的任何入侵行動,但這兩個西方大國的當權者卻想避免卷入戰爭。英國首相張伯倫甚至認為蘇臺德德意志族的不滿是合理的,希特勒的欲望是有限的。作為出賣盟友的第一步,英法兩國建議捷克斯洛伐克接受德國的要求。捷克斯洛伐克總統愛德華·貝奈斯不愿背負不抵抗的罵名,他發起動員以應對德國可能的入侵。緊接著5月22日,希特勒簽署一份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秘密指令,入侵行動將不晚于10月1日實施。然而,英國政府卻壓迫貝奈斯總統請求調停,貝奈斯不想斷絕同西方盟國的關系,只好接受英國的主張。法國外交部長喬治·博內告訴捷克斯洛伐克大使,法國會公開宣布支持捷克斯洛伐克談判,但不準備就蘇臺德問題同德國開戰。
9月中旬,英法變得跟希特勒一個腔調,要求捷克斯洛伐克將蘇臺德地區割讓給德國,但遭到捷克斯洛伐克拒絕。9月23日,捷克斯洛伐克頒布全國總動員令。捷軍現代化程度高而且擁有堅固的邊境防御系統,準備好迎戰納粹德軍,蘇聯也宣布愿意提供援助,但是英法兩國卻拒絕支持捷克斯洛伐克。不僅如此,9月29日和30日,英法德意四國簽署《慕尼黑協定》,擅自將蘇臺德地區割讓給德國。捷克斯洛伐克這才發現了英法兩國的背叛,隨著具有有效防御體系的重要地區蘇臺德喪失,該國已經無法抵御德國入侵了。蘇聯領導人斯大林對《慕尼黑協定》深感憤怒,他認為這些西方大國與希特勒勾結,把一個中歐國家移交給納粹德國,將來也會對蘇聯這樣做,于是斯大林決定同納粹德國談判,以防止西方大國禍水東引。1939年3月,捷克斯洛伐克剩余部分也被納粹德國吞并。
在捷克語中,“慕尼黑”“慕尼黑背叛”和“慕尼黑指示”成了“背叛”的同義詞。捷克抒情詩人弗朗泰斯克·哈拉斯發表過一首關于“敲響背叛的鐘聲”的詩,指責西方國家背叛盟友。
坐視波蘭淪陷
1933年希特勒在德國上臺后推行擴軍備戰的政策,英法和波蘭簽署了一系列“互助聯盟”條約,包括法波軍事聯盟和英波軍事聯盟,這些條約規定,如果其中一個盟國遭到攻擊,其他盟國將進行動員以及兩周內展開“地面干預”,以支持被攻擊的盟國。
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英國和法國在兩天后對德宣戰。在波蘭戰役期間,大部分德軍部隊都在波蘭境內作戰,沿德法邊境防守的西線德軍數量很少,但是英法兩國卻坐視波蘭苦苦掙扎,甚至打起了“假戰爭”。9月4日,英法兩軍首腦在法國舉行會議,會上決定不向德國發起大規模陸地或空中攻勢。英軍總參謀長艾恩賽德上將在日記中披露道,“法國人對波蘭人撒謊說他們會進攻,法國人根本就沒想過進攻。”其實,英國的表現也好不到哪里去,英國轟炸機在德國上空的大多數活動是空投傳單和偵察。英國空軍大臣金斯利·伍德公然在議會聲稱,德國黑森林地區屬于“私人財產”,不能被轟炸。
為了繼續欺騙苦戰中的波蘭,9月7日,法軍在西線發起象征性的所謂“薩爾攻勢”,但是法軍沒打多久就撤回自己的防線。為讓波蘭繼續同德軍血拼,法軍指揮部沒有告訴波蘭真相。與此同時,法軍各師被命令沿著馬奇諾防線撤回兵營。直至10月6日波蘭徹底淪陷,英國和法國這兩個“大忽悠”國家根本沒有切實行動支援波蘭。德國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作戰部部長阿爾弗雷德·約德爾上將戰后在紐倫堡審判期間供認:“我們沒有在1939年崩潰,那是因為波蘭戰役期間,西線大約110個法軍師和英軍師在對陣23個德軍師時完全無所作為。”另一位德國將軍齊格弗里德·韋斯特法爾也說,如果1939年9月法軍在西線發起大規模攻勢,德軍只能堅持一到兩周。
當過波蘭流亡政府總理的作家斯坦尼斯·麥基維茲在1964年出版的一本書中稱,英國有時推動波蘭同蘇聯作戰,有時推動波蘭與德國交戰,就像1939年發生的事一樣。在1939年3月英國對波蘭做出所謂擔保之后,他們根本就沒打算在希特勒入侵波蘭時給予波蘭幫助,英國希望波蘭首先與德國交戰,并盡快輸掉這場戰爭,這樣德國就能同蘇聯面對面然后交上火。
忽悠華沙起義
隨著二戰進行到1944年,蘇聯軍隊越戰越勇。7月13日,蘇軍跨過原來的波蘭邊境,西方開始擔心起蘇聯在戰后“赤化”波蘭,于是讓總部位于倫敦的波蘭流亡政府策動國內“救國軍”舉行華沙大起義,趕在蘇軍到來前控制華沙。8月1日,華沙大起義打響,但由于缺乏重武器,起義軍逐漸抵擋不住德軍的反擊。8月6日,波蘭流亡政府向美國陸軍航空隊發出緊急請求,希望美軍飛機能空運補給物資給正在華沙同德軍激戰的起義軍。波蘭流亡政府的備忘錄還提到,丘吉爾原先承諾向華沙空投軍火武器的行動并沒有實施。沒想到,8月7日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回信稱,“相信波蘭大使應該被告知,他的呼吁已得到美國軍事當局最同情的考慮,但根據盟軍最高統帥部商定的政策,為波蘭地下抵抗部隊提供物資和裝備是英國的責任,波蘭的要求應該提交給英軍總參謀部。”8月25日,丘吉爾打電報給美國總統羅斯福,提議試著派飛機到華沙空投物資,但羅斯福回復稱,“我認為這不利于長遠的戰爭前景”。
蘇聯從9月13日起開始華沙空投行動,總計投下55噸物資。然而戰至10月,華沙大起義被德軍鎮壓下去,估計有1.6萬名波蘭抵抗戰士犧牲、6000人受重傷,波蘭平民死亡人數在15萬至20萬之間,其中很多人遭到大規模處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