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米
劉先生過31歲生日,我給他做了一碗面,還訂了一個小蛋糕。我說:“恭喜你,31歲啦。”他回了一句:“你32歲了。”我1988年春天出生,劉先生1989年冬天出生,其實只大3個月而已。
晚上躺在沙發(fā)上休息,我問劉先生:“你對自己的31歲滿意嗎?”他說:“一轉眼30歲都過了,沒有做出什么成績,很平庸,但我的人生沒有定什么改變世界的目標,所以總體上滿意。”
他這樣說合適嗎?反正聽完這句話,我準備安慰他的話完全沒有發(fā)揮的余地了。
春節(jié)前,我和劉先生提前定好了返程機票,決定乘大年初三晚上的飛機從老家回上海,接著出去玩三天。這是原來的計劃。后來因為疫情,行程全部取消。回家,哪里也不去。
我們重新制定了一個規(guī)劃。我做飯,劉先生打雜。上午和下午的時間,彼此不打擾,自由安排。我寫文章,劉先生看專業(yè)書。下午抽出一個小時,兩個人在客廳里運動,做一些卷腹和平板支撐。晚上一起看兩部電影,聊天一小時。
無聊的時候,我就“調(diào)戲”一下劉先生。我看著他,認真地說:“看著你的臉,我才意識到,找老公,我對顏值還是很有要求的。”我和劉先生天天在一起,每個細胞都透著快樂,天天膩膩歪歪。他正在看書,我跑過去親他一下,他說:“你別打擾我,我在上班呢,和你說過多少次了。”但他眼底的笑意是怎么都遮不住的。我問劉先生,為什么咱們倆這么膩歪?他回答:“因為咱倆不需要出去工作,太閑了。”
朋友說,有人預測2020年11月前后會迎來一波生育高峰,大量的新生兒扎堆在這段時間里出生。隔著屏幕,我會心一笑,告訴她,我們家估計也會隨波逐流。
后來,我們的小區(qū)管理越來越嚴格了,丟垃圾和去超市采購都變成了劉先生的任務,他出去一趟要干很多事。網(wǎng)友調(diào)侃超市里買菜的都是大老爺們,拿著清單認真挑半天,回家還要挨罵。的確如此,劉先生從來沒想過,去超市買東西竟然這么難,因為之前都是我倆一起去超市,他負責提東西。
劉先生是他家里最小的,從小幾乎沒有做過任何家務,連如何使用煤氣都是我教的。對于采購,一定要給他列好清單,要不然他完全不知道買什么。可有了清單也有很多搞不定的,到了超市,整個采買過程還要跟我保持聯(lián)系。
每次從超市回來,我都要對著清單檢查一遍東西,分類放到冰箱,并且告訴他,下次應該怎么挑。還得變著花樣地鼓勵他,激發(fā)他的積極性。結果劉先生真是肉眼可見地進步了:會熬粥了,會蒸米飯,洗碗也洗得特別干凈。他已經(jīng)成了一個很好的廚房幫工。
在我眼中,劉先生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人,他有一個“性感”的大腦。
我們倆一起聊天,聊到奮斗的話題,我開玩笑說:“不想工作了,想靠老公養(yǎng)著。”劉先生突然把我拉過來,讓我趴在他身上,拍著我說:“你睡覺吧,做夢就實現(xiàn)了,這樣一輩子你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達成愿望。”
哼,我從來不會做這樣的夢。
劉先生用很多時間來看專業(yè)書籍,看到自家老公這么上進,我內(nèi)心里很自豪。他不適合走管理路線,我就夸他:“你只能靠自己的硬實力吃飯了。”他看著我,開心地說:“我還可以靠老婆養(yǎng)呀。”劉先生這覺悟可“真高”。在家里蒸米飯,我喜歡吃軟一些的,劉先生喜歡吃硬的,他說:“我喜歡吃硬飯,我要軟飯硬吃。”
我和劉先生剛戀愛時,他的事業(yè)做得比我好,那會我的年薪只有他的五分之一。這幾年他在職場發(fā)展還是很不錯的。只是后來發(fā)生了反轉,我運氣好,抓住了一些機會,自己創(chuàng)業(yè)了。外人看來,事業(yè)算是超過了他。但我個人認為沒有可比性,畢竟我們不能僅僅用賺錢多少來衡量一個人的社會價值。更何況,社會變化太快,未來怎樣不可預知。
這種事業(yè)的反轉,導致身邊朋友和家人特別為我倆擔心,這下不就是女強男弱了?不是說女強人的婚姻沒有幸福的嗎?
一方面,他們擔心我嫌棄劉先生,我公公還旁敲側擊,暗示劉先生要好好工作,一定要把事業(yè)做好。后來,朋友發(fā)現(xiàn)我就是一個“戀愛腦”,整天都是自家老公最帥、自家老公最好,夸老公的詞都沒重復的,于是這個擔憂排除了。
另一方面,他們擔心劉先生有壓力,介意我事業(yè)發(fā)展好了,整天被調(diào)侃老婆厲害,會面子上過不去。結果,劉先生的反應出乎預料:“我旺妻,老婆是我做得最成功的投資。”私底下,劉先生說:“我傻呀,你賺錢多了,還不是婚后共同財產(chǎn)?有我一半,我這才是真正的睡后收入,躺著賺錢。”我只能感慨一句:“還是你厲害!”
劉先生是一個內(nèi)心很富足的人,他能理解人與人的不同,也尊重對方真實的存在。我的覺悟也“很高”——我指望不上老公養(yǎng),我可以養(yǎng)老公,哈哈。
對于事業(yè),他覺得自己混得一般,沒混出什么名堂來,開玩笑說就指望我養(yǎng)了。但作為一名工程師,假期里還不忘看專業(yè)書提升自己的人,在項目緊張時可以連續(xù)加班到深夜回家卻毫無怨言的人,養(yǎng)家還是沒什么問題的。
家庭是一個整體,我們是彼此的防火墻,兩個人都工作,萬一一個人事業(yè)遇到調(diào)整,另一個人可以頂上。兩個人互補,才能經(jīng)營好家庭。
自從正式復工后,劉先生就卸載了手機上所有的游戲。
劉先生屬于不玩游戲則已,一玩就特別專注的類型。宅家的時候,他躺在沙發(fā)上玩游戲,我的電腦遇到點問題,讓他幫我看看。我喊了他三次,他都嘴上答應著,根本不動彈,一直說“玩完這一局”。
我對他說:“你一點都不愛我,我都比不上你的游戲重要。”過了一會,他輸?shù)袅擞螒颍苓^來笑著給我解釋:“我很愛你,你在我心中是最重要的。只是那個當下,你讓我做的那件事,我判斷不如我的游戲重要,可以過一會兒幫你做。”
好吧,他說服了我。想起以前每次吵架的時候,我動不動就覺得我們不合適,他不愛我。他卻說:“你看遇到點事你就糾結,要分手,這是逃避問題,而我想的都是解決問題。”我很生氣:“每次你都給我講道理,不考慮我的感受。”
現(xiàn)在他學聰明了,每次遇到這樣的事,先表明態(tài)度,照顧一下我的感受,再講道理。不管怎樣,他都要和我掰扯清楚事情本身,邏輯能力強真可怕。
劉嘉老師說過:“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一個獨立的心理世界,你所構建出來的心理世界和別人構建出來的心理世界是不一樣的。人們往往錯誤地認為,自己的視角,就是別人的視角。”我很贊同。我和劉先生是兩個獨立的個體,哪怕彼此相愛,也不需要一個人無條件犧牲自我以滿足另一個人,更不意味著我的任何事情都是第一位的。
想起那天情人節(jié),他突然說:“我把我最重要的東西送給你。”我立時睜大眼睛。接著,他把酒精和口罩遞到我手中,鄭重其事地說:“三層防護哦。”你看,我又想歪了,以為他會說把自己送給我。他翻了一個白眼:“你腦子里整天想什么呢?”
能想什么呢?就是想過日常生活呀!
(資源支持:微信公眾號“我和劉先生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