霽顏

讀研究生期間,22歲的我和大我四歲的男友商量,準備結婚生子,一來有時間照顧孩子并能陪他更長時間,二來年輕生子恢復快。那一年,丈夫研究生畢業后在醫院上班,我還要上3年的學。備孕了一段時間后,我懷上了寶寶,這么年輕當了媽媽,身邊很多人都擔心我帶不好孩子。但我覺得只要勤于學習,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難。
兒子小豆皮出生后活潑可愛,白天我和丈夫請了阿姨帶他,我們一個忙工作,一個繼續學業,到晚上才帶小豆皮一起睡。好在小豆皮是個標準的“天使寶寶”——三個多月就斷了夜奶,自己在床上玩會就能入睡,一歲的時候就能一覺睡到天亮,很少哭鬧。
小豆皮2歲后,迎來了第一個叛逆期,他開始有自我意識,說話都是以“我”開頭。有次吃飯,我們都在桌子旁就位了,他還扭扭捏捏不過來,一直說“我要玩玩具”,直到我們飯都快吃完了,他仍拒絕吃飯。丈夫有點著急,就過去把他抱進了專用小桌椅。小豆皮卻手腳揮舞,開始大哭,怎么都停不下來,把我和他爸都嚇壞了。
阿姨見狀連忙把他抱下來攬在懷里,哄了好久小豆皮才平復下來。他抽抽噎噎,我們心里也難受。當晚,我查了一些資料,上面說,2歲的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了,家長不能強制性逼迫他做一些事情,想讓他做一件事得和孩子商量。但因為孩子的年齡小,不會表達情緒,父母得讓他先認識情緒再教他表達情緒。這自然需要父母的引導。于是,我找了很多圖片,圖片上畫的是各種寶寶。不同的是,有的寶寶在笑,有的寶寶在哭。
我每天都會花點時間,與孩子一起學習情緒詞匯,如平靜、開心、難過、沮喪、興奮、失望……孩子不懂情緒,但我可以通過圖片和自己做表情來教他認識自己和他人的情緒。我常常描述自己的情緒,以提高小豆皮的情緒敏感度:媽媽今天很開心,因為小豆皮笑了;媽媽今天有點難過,因為小豆皮發脾氣卻不把生氣的原因告訴媽媽;媽媽今天有點失望,因為有人忘記了和我的約定,沒按時上床聽故事睡覺。
有天晚上,因為小豆皮洗澡時間過久,導致我們進房的時候都快10點了,我有點煩躁。可還沒等我開口,他自己仰著小臉對我說:“媽媽有點不開心,寶寶有點……有點怕怕。”被他這么一說,我又不自覺地笑了,他見狀對我小聲說:“媽媽笑了,開心了,不生氣了。”我輕輕捏捏他的小臉,對他說:“以后別貪玩了,我們早點上床講故事!”見他似乎明白了似的點點頭,我很欣慰,他學會分辨情緒了。
漸漸的,小豆皮開始模仿我的句式、感受我的情緒,進而了解自己的情緒。每晚睡前,小豆皮都會給我說他內心的感受:“我今天很高興,因為爸爸媽媽回家早,陪我玩了很久。”“我今天難過,因為我還沒玩夠,明天還想玩。”說完這些話后,他還會做出相應的表情。
當小豆皮能理解自己的情緒并準確表達時,親子間的有效溝通就成功了一大半。但這還遠遠不夠,懂得表達情緒只是第一步,能控制情緒、學會溝通才是更重要的。
有一次,小豆皮最喜歡的挖掘機“挖挖”找不到了,我順口說了句“你到處丟到處扔,肯定找不到呀。”他的眼眶立馬紅了,眼神里帶著怒氣,說話帶著哆嗦:“我沒有亂丟,就是不見了!我很生氣!”我意識到,他的情緒來了,教他控制情緒、學會溝通的好時機到了。在他描述完自己“生氣”的情緒后,我連忙進入第二步幫他思考情緒與第三步反思的過程。
這時候,他開始主動說出讓他生氣的事來:“我生氣找不到挖挖,我生氣媽媽說我。我想讓媽媽幫我一起找。”他一邊掉眼淚一邊玩自己的小手指,時不時抬頭看看我。我抱了抱他,拍拍他的背后,說:“我和你一起找可以嗎?”他點點頭,給了我一個噘著嘴的笑容。
我們最終在茶幾底下找到了挖掘機,原來小豆皮把挖掘機放到了茶幾底下,但我拖地時沒注意把它推到了里面。
趁著小豆皮心情變好,我拉著他的小手說:“媽媽冤枉你了,我現在有點難過。”他認真盯著我的眼睛,隨后過來給了我一個大大的擁抱:“不難過不難過,寶寶現在很開心。”
從那之后,小豆皮遇到了開心和不開心的事,都會分析自己為什么會這樣,也會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
他不開心了會找我說,尋求我的幫助;他開心了會給我分享他的趣事,讓我也樂樂。他還會在家默默觀察每個人的表情,來做出自己的判斷,我們都說他是“小紳士”。
一次周末家庭聚餐,表哥表嫂一帶著4歲的兒子晨晨也來了。吃飯時,晨晨突然丟下碗筷,朝著嫂子大吼:“還沒吃完,我要回家看動畫片,你快點快點!”
嫂子看了他一眼,沒有說話,繼續吃。看到嫂子沒有及時回應他,晨晨惱羞成怒,小臉唰地一下就漲紅,只見他從凳子上跳起來,火速跑到嫂子面前,猛地把嫂子的碗筷一股腦地往桌下丟。表哥一個箭步跨到小侄子面前,揚起手來,準備揍他。我們拉住他勸了好久才算平息下來。
這時候,正在吃飯的小豆皮抬起頭來淡定地對晨晨說:“哥哥你坐下來,你現在不冷靜,先不要說話。”正在鬧別扭的晨晨根本沒把小表弟的話當回事,仍發泄著對爸媽的不滿,只是聲音變得很低了。這時,小豆皮提高聲音說:“你現在很生氣,還有點害怕,你坐下來會沒事的。”家里人停了下來,看著小豆皮慢悠悠走到晨晨身邊,拉了拉他的衣袖,示意他坐回去。晨晨半信半疑,看了看家人,默默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多虧了小豆皮,這次聚餐總算沒有一個不愉快的收尾。
聚餐結束后,嫂子把我拉到一邊悄悄問我:“你脾氣真好,把兒子調教得這么懂事。這么年輕要孩子,沒看出來育兒有一手呢,能教教我嗎?我實在拿小家伙沒辦法了。”
我笑了笑說:“你家晨晨這是被寵慣了,管不住自己的情緒,他剛剛是在尋求家人的關注。”之后,我又跟她解釋,當情緒上頭時,晨晨是無法思考的。對付情緒大起大落的小孩,得有三個步驟:一是表示理解,幫他描述情緒,二是和他一起分析發怒的原因,三是引導孩子反思整個過程,并指出發怒并不會解決問題,溝通才能解決問題。同時,還得引導他們體會他人的感受。嫂子聽了若有所思。
正在此時,我忽然聽見小豆皮和晨晨吵了起來,只見小豆皮紅著臉,大聲說:“你賠我的機器人,你把它吵醒了!”唉。正夸他懂事呢,沒想到這么不禁夸。我連忙過去問怎么了,小豆皮哽咽著說:“哥哥亂拿我的機器人,可機器人正在睡覺,明天要和我一起打壞人的。”聽了小豆皮的哭訴,我立刻進入角色,順著他的邏輯說:“是的,被吵醒會耽誤執行任務。現在我們想想辦法,把機器人重新送回去休息怎么樣?”在我的一番安撫下,小豆皮很快不鬧了,他又積極地玩起了玩具。
如今,我們一家三口的關系很好,即使小豆皮才3歲,還沒上幼兒園,但我和他爸爸逐漸能讀懂他的小心思。每次帶他去別人家做客,他說起話來都像小大人一樣,逗得親朋好友忍俊不禁,說和他溝通起來一點障礙都沒有。
我也是第一次當媽媽,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相信,只要“對癥下藥”,摸清小家伙的脾性,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