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冬梅
【摘 要】目的:探討循證護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發心力衰竭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方法:選擇我院2017年1月到2018年5月期間收治的50例心肌梗死并發心力衰竭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來院時間先后順序分為循證組(循證護理)及常規組(常規護理),對比兩組患者采取護理措施后的死亡率、并發癥發生率及護理滿意評分情況。結果:進行護理后,循證組的患者死亡率及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組,護理滿意評分明顯高于常規組,組間對比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心肌梗死并發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循證護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概率,提高患者的生存幾率及護理滿意程度,值得相關醫務工作者進行學習和應用。
【關鍵詞】循證護理;心肌梗死;心力衰竭
【中圖分類號】R654.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9--02
心肌梗死主要是指因急性、持續性冠狀動脈缺血缺氧導致的心肌壞死情況,通常因情緒激動、大量吸煙、酗酒、過度勞累等原因引起,死亡率非常高,且近年來還存在著上升的趨勢。而心力衰竭作為心肌梗死患者的嚴重并發癥之一,具有病情兇險、發展速度快等特點,給患者的生命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威脅[1]。而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應用合理的護理措施,對提高心肌梗死并發心衰患者生存幾率有著積極意義,因此,本文對循證護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發心力衰竭護理中的臨床應用進行了探討,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7年1月到2018年5月期間收治的50例心肌梗死并發心力衰竭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來院時間先后順序分為循證組及常規組,每組各25例對象。其中,循證組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齡(66.7±8.5)歲;常規組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齡(64.3±10.1)歲。兩組患者均無其他重要器官疾病,對比組間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進行心肌梗死并發心力衰竭的相關治療。常規組在此基礎上,進行常規的護理措施。循證組在常規組的基礎上,采用循證護理措施,具體方案如下[2]:①患者入院前期,由護士長及專業醫師、責任護士建立循證護理小組,查閱疾病相關的文獻資料(本次共計查閱110篇),并對護理方式進行統一的培訓,采取頭腦風暴法對護理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提出和討論,并制定解決方案;②患者入院后,結合患者的病情、病史等資料評估患者的情況,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措施;③觀察并記錄患者每日的生命體征、臨床表現情況,根據患者的情況調整靜脈滴注速度,并做好床旁交接,及時反饋給醫師;④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耐心的疾病知識科普,對患者的情緒狀態進行關注,及時的進行心理疏導,對患者的不良情緒進行耐心的傾聽,幫助患者建立治療信心;⑤合理控制患者所在病房的溫度、濕度水平,避免外界環境給患者造成的不良影響,督促患者進行良好的日常生活;⑥制定合理的飲食方案,管理患者食用易于消化、低鹽的食物,并服用促進長到蠕動的藥物,避免便秘給患者帶來的不良影響;⑦對患者的受壓位置進行及時的護理和按摩,避免壓瘡的發生;⑧根據患者情況和耐受程度,進行了循序漸進的日常訓練。
1.3 評價指標 觀察并記錄患者的搶救后死亡情況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由患者對責任護士進行護理評分,滿分為100分,評分結果越高則護理滿意程度越高。
1.4 統計學處理 以SPSS 15.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加減標準差表示,通過t檢驗,計數資料有(%),采用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的死亡率及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采取護理措施后,循證組死亡患者1例,死亡率為4%(1/25),并發癥發生人數為2例,并發癥發生率為8%(2/25);常規組死亡患者3例,死亡率為12%(3/25),并發癥發生人數為5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0%(5/25)。對比組間數據,循證組的死亡率、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組(=4.348,p=0.037;=5.980,p=0.014),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
2.2 患者的護理滿意評分對比 采取護理措施后,循證組患者的護理滿意評分為(92.3±3.3)分,常規組的護理滿意評分為(81.2±2.8)分,對比組間數據,循證組的護理滿意評分明顯高于常規組(t=12.824,p=0.001),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心肌梗死并發心力衰竭的患者,臨床表現多為咳嗽、煩躁及呼吸困難等,疾病具有死亡率高、發展迅速的特點,而隨著護理行業的進步,循證護理作為一種先進的護理理念,主要通過有選擇性的將文獻資料、科研結果與患者實際病情相結合,以實現患者的科學護理配合,現已被廣泛的運用于各科醫療之中[3],因此,將此理念運用于心肌梗死并發心力衰竭患者之中十分有必要。
本次研究中,一方面,通過在患者入院初期建立循證小組,結合護士長及專業醫師的經驗及文獻資料的結論,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出了臨床護理方案,為患者的治療提供了基礎保障。另一方面,通過疾病宣教、心理疏導及飲食、訓練計劃的制定,拉近了醫患之間的距離,使得患者的后期治療過程擁有了更為全面的保障。此外,還通過結合此種疾病的特點和病因,給患者進行及時的按摩和用藥治療[4],促進了患者的康復進程。本次研究證明,應用循證護理的患者死亡率及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護理患者,并且護理滿意評分也明顯高于常規護理患者。
綜上所述,對心肌梗死并發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循證護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概率,提高患者的生存幾率及護理滿意程度,值得相關醫務工作者進行學習和應用。
參考文獻
龍瓊珍.循證護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發心力衰竭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科學,2016,6(8):142-144.
王懷霞.循證護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發心力衰竭護理中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34):64-65.
康淑榮.循證護理用于在心肌梗死患者并發心力衰竭護理的效果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7):245-246.
蔡霞.循證護理在心肌梗死并發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15):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