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淑梅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腸內營養對胃癌根治術后患者的療效及護理干預的臨床意義。方法:此次研究的對象是選擇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間我科擇期行胃癌根治術的49名住院患者,將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按入院先后,隨機分為治療組25人和對照組24人,治療組在術后早期給腸內營養支持治療,對照組給腸外營養支持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胃腸動力恢復時間。結果:無論是在飲食恢復時間、排氣恢復時間,還是在排便恢復時間上,治療組均較對照組的時間短,兩組比較,P均<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早期腸內營養能夠縮短胃癌根除術后腸道功能的恢復時間,及促進術后康復,同時也應重視護理干涉重要性,減少并發癥發生。
【關鍵詞】腸內營養;胃癌根治術;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54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9--02
胃癌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的特點,消化吸收難,多有中度營養不良。胃癌根除術后,有效恰當的營養補給顯得尤為重要。腸內營養臨床實踐和發展,其療效的到公認。結合臨床上,我們胃癌根治術后患者以腸內營養,效果令人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間,于我科擇期行胃癌根治術的49名住院患者。年齡在35-72歲。其中男28例,女21例。按就診順序,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25人,對照組24人。所有患者均有胃癌病理學診斷,具備胃癌全切的手術指正。不合并其他系統基礎疾病。肝腎功能均在正常范圍。兩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予胃癌跟治術后常規護理,治療組給予早期腸內營養(EEN),對照組給腸外營養(PN)。EEN組:均于術中在結腸-結腸吻合處下端20cm處放置鼻腸管。在手術結束后24小時內予腸內營養。為減少患者不適嘔吐、腹脹等不適反應,第一天應通過鼻腸管先給0.9%Nacl溶液250ml。如患者耐受良好,生命體征平穩,第二天予百普素500ml,鼻飼泵控制滴速按40-80ml/h。如患者仍反應良好,則百普素可用至1000-1500ml,滴速不變。密切觀察患者腸胃恢復情況。第三天或者第四天可給予少量清水和流食,并適當減少腸內營養液的用量。患者恢復良好后可改為口服。PN組:予常規周圍靜脈輸液,且需要嚴格禁食至腸胃功能恢復。
1.3 觀察所有患者腸蠕動恢復時間。包括飲食恢復,排便、排氣恢復。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用t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EEN組25例,飲食恢復的時間為52.8±4.2小時;PN組24人,飲食恢復的時間為68.4±3.8小時,兩組經t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在排氣恢復時間上,EEN組為51.9±2.3小時,PN組為67.2±4.12小時,兩組經t檢驗,P<0.05。在排便恢復時間,EEN組為89.1±4.9小時,PN組為132.5±5.4小時,兩組經t檢驗,P<0.05。無論是在飲食恢復時間、排氣恢復時間,還是在排便恢復時間上,治療組均較對照組的時間短,兩組比較,P均<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 論
3.1 護理干預 護理人員是EEN主要參與者與操作者,有效的護理干預能夠降低并發癥[2]。①心理護理:醫護人員要用通俗的言語詳細介紹腸內營養的具體實施步驟,對于腸道恢復有何種優勢,可能產生哪些不良反應,出現異常情況時如何處理。減少患者的緊張心理,贏得患者的積極配合,幫助其順利度過置管期。②營養輸注時的護理:營養液要現用現配制,使用前先搖晃均勻,用鼻飼泵控制液滴速度,按40-80ml/h,根據患者的反應調整滴速。鼻飼時盡量使患者處于半臥位(加抬高床頭約20-30度)。營養液使用前應給予加熱,溫度控制在37℃左右,由個體差異適當升溫,使腸道處于最適應的狀態。③營養管的護理:為保證營養管干凈、無菌,通暢,在給營養液前后均應用溫度適宜的20ml左右溫開水沖洗管道。每日檢查營養管固定是否良好,有松動或者吻合不全時及時調整或者更換。④并發癥及拔管的護理干預:在營養液的輸液過程中,定時巡查,觀察詢問患者的反應。是否有腹痛、腹脹、惡心、嘔吐、腹瀉、嗆咳等并發癥表現。及時常規處理后向醫生回報。拔管嚴格按無菌操作規范進行。
3.2 EN在全胃切除術后應用的重要性 腸內營養是目前營養支持的首選方式。胃癌患者本身消化功能較差,手術后腸粘膜功能損壞更加嚴重。正常人的營養物質通過腸道粘膜細胞吸收,長期禁食會造成腸粘膜萎縮。并且禁食會導致腸道菌群失調,免疫力下降,增加腸道感染的機會。EN模擬生理狀態,能夠維護腸黏膜細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從而有效的維護腸道屏障。營養液能夠刺激胃腸道神經內分泌系統。研究表明,人體的80%的免疫球蛋白在腸道產生。良好的腸道粘膜屏障,能夠增加機體免疫功能,促進術后恢復[3]。
4 小 結
目前胃癌最有效的治療方法為胃全切手術,術后營養支持一直是外科值得關注的問題。隨著醫學科學及經濟的發展,腸內營養支持治療越來越得到發展和普及。本組臨床觀察通過術后早期腸內營養組和腸外營養組對比,得出EN方法給藥,無論在飲食恢復時間、排氣恢復時間,還是在排便恢復時間上,均較腸外營養時間短,P均<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這與朱利微[4]、譚瑞香[5]臨床報道相似。我們得出結論,早期腸內營養能夠縮短胃癌根除術后腸道功能的恢復時間,及促進術后康復,同時也應重視護理干涉重要性,減少并發癥發生。
參考文獻
鄭曉君.老年胃癌患者手術后早期腸內營養對預后的影響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1,12(06):74+78.
俞士卉.腸內、腸外營養在胃癌術后早期的臨床應用的比較[J].中志,2007,13(07):619-620.
蔣朱明.我國腸外腸內營養支持現狀及推廣合理應用的循證基礎[J].臨床外科雜志,2008,22(12):793-794.
朱利微,徐淑云,趙慶偉,高巖,李大艷.胃癌病人全胃切除術后腸內營養支持的臨床觀察[J].腸外與腸內營養,2011,(02):112-113.
譚瑞香,劉芬.胃癌根治術后早期應用腸內營養的護理[J].實用醫學雜志,2009,26(14):2378-2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