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強

【摘 要】目的:仔細探究尿液分析儀在尿常規檢測中的質量控制管理。方法:選擇性分析本院自2017-2019年收取的100例體檢人員作為分析對象,按照隨機的形式分成50例每組,均采取了尿液常規檢測,前者應用常規的管理,后者采取了質量控制管理。分析兩組人員的檢測準確率。結果:對照組的檢測準確要低于觀察組,其數據差異性顯著。結論:面對要進行尿常規檢測的人員需要進行質量控制管理,以此來增加檢測的準確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尿液分析儀;尿常規檢測;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R44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9--02
臨床醫學的研究主要是在實驗室進行,因此實驗室對醫療事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在對各種疾病的研究過程中,臨床醫學檢驗可以作為有效的工具提高人們對疾病的認識。臨床檢驗質量控制指標可以不斷的解決臨床試驗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保證臨床試驗結果的真實性。現以自2017-2019年收取的100例體檢人員作為分析對象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性分析本院自2017-2019年收取的100例體檢人員作為分析對象,按照隨機的形式分成50例每組,
觀察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從27~72歲不等,平均年齡為(45.86±2.74)歲;
對照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從28~73歲不等,平均年齡為(45.95±2.81)歲。
兩組的性別、年齡和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說明兩組是存在可比性的
1.2 研究方法
兩組人員均采用了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尿液干化學分析儀。
觀察組:給予質量控制管理,
第一,尿常標本采用一樣的留尿杯,需要干凈避免滲漏。嚴格按照按照正常的方式進行采集,針對一些可能會影響到結果的情況要特別的注意,例如,月經期等。最好是選擇清晨的尿標準最好,該尿液是濃縮的,可以最為回收沉渣。通常尿液標本留取至少為30毫升。應用在2小時內檢查完畢,避免細菌繁殖以及形成破壞。之后可以運送到尿液標本當中,若是不能夠及時的送到,需要冷藏[1-2]。但時間不能超過6小時,保存的溫度也要在8度左右。最后要采用尿液采集容器上貼好條形碼,記錄采集者的基本信息。
第二,檢驗室內采取全自動的尿液分析儀器,標本在檢測之前要保證實驗室的環境干凈和通風正常,并且也要確保儀器的正常運行。針對儀器的調整,每天在正常工作之前,也要檢測器正常和異常兩種控制,針對檢測結果要確保質量。之后再次確認標本上的信息準確性,檢查儀器密封性良好并與儀器配套應用,試紙條的保存注意密封和避光等,定期清洗,禁止手去觸碰。
第三,再檢查結果出來之后要及時的打印報告,并且結合患者的性別以及以往的病史進行分析結果,若是患者的結果與患者的病情不符合,要記得再次檢測。
1.3 觀察指標
分析兩組人員的檢測準確率[3-4]。
1.4 統計學處理
統計學分析處理中的數據均納入到統計學軟件SPSS13.0中,計量和計數指標分別為平均數±標準差()、例數/百分率(n/%)的形式表示,檢驗方法分別為t和卡方,P<0.05,則表示組間有顯著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的準確率比較分析
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的準確率更高,2組比較有明顯差異(P<0.05),具體見表1。
3 討論
檢驗質量是根據我國臨床試驗應用部門頒布的要求來定義檢驗標準的,這種要求決定了臨床檢驗的質量標準,醫療衛生部門應當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得臨床檢驗的質量能夠符合這個要求。為解決該問題,經過長期的理論研究給定了不同結果,當使用和比較兩種方法時,只要兩種方法近似何種程度即可。
近幾年,醫學界對檢驗結果溯源性尤為重視,溯源性好壞與否,檢驗結果的溯源性能否滿足某種要求,基準性基礎的參考方法如何,會達到何種精密度和準確度等問題都與臨床檢驗分析質量指標的設定密切相關。提高臨床檢驗質量的水平能夠為醫療人員提供更加科學、安全的依據,保障治療過程與治療環境有利于患者的身體健康。現階段臨床檢驗質量控制指標所存在的主要問題:臨床檢驗工作人員對質量控制指標的重視程度不夠;對于血液樣本的檢驗項目,由于患者的溶血情況、采血時間、采血部位及體位等因素不同,均會影響相應的臨床檢驗結果。患者本身存在體質差異,伴有其他類別程度不一的基礎性疾病,影響了臨床檢驗結果。臨床檢驗結果出來后,檢驗結論的得出需將檢驗結果與執行標準進行比較,而大部分醫院目前所采用的標準已經過時,且部分檢驗標準值無統一上下線,從而影響了臨床檢驗結果。采集的標本量不足在檢驗時也會影響臨床檢驗結果。完成臨床檢驗樣本的采集后,若運輸方式不恰當、貯存方式不正確或貯存時間過長,檢驗樣本均有可能因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發生變化,從而對檢驗結果的準確性產生影響。重癥病危患者的臨床檢驗,其檢驗報告應采取危急值,但現實中報告延誤影響治療效果的病例并不少見,嚴重時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若檢驗工作人員操作水平較低、責任心不強等,使得相關操作不規范或誤操作,也可影響檢驗結果[5]。
綜合上述分析可以有效得知,對照組的檢測準確要低于觀察組,其數據差異性顯著。面對要進行尿常規檢測的人員需要進行質量控制管理,以此來增加檢測的準確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潘雪夜.尿液分析儀在尿常規檢測中的質量控制管理[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29):58-59.
宋麗娟.尿液分析儀與顯微鏡手工法檢驗尿常規結果分析[J].醫藥前沿,2018,8(8):57-58.
郭燕冰,何麗.探討尿液分析儀尿常規檢測前后的質量控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2):217-217.
占玲蘭.臨床尿常規檢驗的影響因素分析[J].醫學信息,2017,30(16):188-189.
楊玲,蔡建興.尿常規檢驗的質量控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4,(22):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