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摘 要:近年來,我國建筑行業發展取得了輝煌成果。但是在建筑施工的過程中,相關施工人員必須要注意到防水的重要性。因防水混凝土本身的密實性較高,又具有圍護、抗滲方面的功能,所以可以在施工中起到較好的防水效果。本文主要闡述了防水混凝土施工質量要求以及建筑工程滲漏水的原因,最后對防水混凝土施工技術展開論述。
關鍵詞:防水混凝土;滲漏;施工技術;施工質量
一、引言
在建筑工程中,開裂、滲漏等工程質量問題經常會發生,這就影響到工程正常功能的發揮。所以,針對于防水、防滲、防裂工作應該從設計、施工等環節著手,可以充分利用防水混凝土施工技術。事實上,防水混凝土指的就是將普通混凝土作為其基礎,促使自身的抗滲能力以及密實度得到較大提升,從而形成特殊的混凝土。因防水混凝土具有特殊的性質,所以對其施工技術水平也有著更高的實際要求。只有不斷提高防水混凝土施工技術水平,才能使防水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得到保證。一般要求利用高頻機械對防水混凝土振搗密實,按照混凝土泛漿和不冒氣泡來決定振搗的時間。完成澆注后,還要做好防水混凝土的養護工作,用草簾及時將其覆蓋。待其硬化之后,再安排專人負責養護,最少要養護14天。
二、防水混凝土施工質量要求
防水性能是防水混凝土最突出的特點,通過調整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用量、灰砂比等因素,可以對塌落度及水灰比進行有效的控制,最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實性,減少混凝土內部的孔隙,真正起到防水的效果。還要注意改善混凝土的內部結構,采取添加外加劑的方式,主要是添加防水劑、膨脹劑、減水劑等,目的是提高密實性與抗滲性能,被稱為外加劑防水混凝土。此類混凝土的作用是承重、維護,同時也具備抗滲、耐腐蝕等性能,所以被當前的建筑工程施工廣泛的應用。在整個防水混凝土施工過程中,要按照規范嚴格控制施工進度,從根本上保證防水混凝土的施工質量。
三、建筑工程滲漏水原因
1、設計因素
在防水混凝土中,重要成分就是水泥,而水泥的弱點是具有收縮性,同時在建筑工程的設計中,自然因素、人為因素等又影響著混凝土結構,保護層的厚度不夠時就將有裂縫現象發生,開裂的部位會有地下水滲入進去,如果混凝土中有不密封部位存在,水必然會滲出來。還有的滲漏情況是因為建筑結構中的模板與鐵絲、鋼筋等發生了接觸,加上不規范的拆模施工過程,因而導致形成自然的滲水通道,順著鐵件很容易使地下水向混凝土中摻入,滲漏現象就由此形成。此外,對細部構造進行差異化設計,致使細部構造出現不科學的施工方案、不當的選材等隱患,也是建筑工程滲漏水的原因,嚴重影響到施工質量。
2、施工因素
連接側墻與底板所采取的工藝及措施不科學,所以混凝土施工中出現的質量問題較多,接縫滲水現象由此產生。此外,混凝土結構本身在施工中也有質量缺陷存在。在混凝土裂縫中,變形縫是最易導致發生地下室滲漏現象的原因,而將變形縫產生的原因可以概括為以下幾方面:一是施工中選擇不合理的止水帶施工,影響止水帶功能,甚至其功能和作用都無法發揮出來;二是施工中使用的施工材料質量不佳,不利于混凝土密實施工,最終引發滲水問題。與此同時,混凝土的澆筑是施工中一個重要環節。因此,必須要嚴格的遵守規范進行防水混凝土的澆筑,以工程施工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對防水混凝土的澆筑厚度做出明確規定。然而,在實際工程施工中,防水混凝土有時有著很厚的澆筑分層,澆筑量過多,又因為振搗器作用沒有完全發揮出來,采用不規范、不標準的操作,這些原因都會導致混凝土的振搗不嚴實,進而有麻面、蜂窩等質量問題產生,由此使混凝土的防水抗滲性能明顯降低。防水混凝土澆筑后的養護措施如果不規范、不合理,那么混凝土發生早期脫水現象的幾率就很大。發生這種情況之后,水泥水化要想達到相關標準就非常困難,蒸發掉游離水后,毛細管孔網就此形成,成為了滲水通路。基于這一形勢下,會增大混凝土的收縮程度,龜裂問題也將產生,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混凝土的抗滲性能。
四、防水混凝土施工技術
1、對原材料的質量及成分配比的要求
水泥、石子、砂、水、外加劑、膨脹劑等是防水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要求水泥具有較好的抗水性、較小的泌水性、較強的抗侵蝕性、低水化熱。外加劑的摻入時可以應用礦渣硅酸鹽水泥;在受凍融作用影響下,普通硅酸鹽水泥應該被優先選用,碎石、碎礦渣或卵石可以用于粗骨料中,針狀、片狀顆粒≤15%,5—30mm的粒徑,要求顆粒的吸水率<1.5%為宜,石子的含水量≤l%。細骨料:要求所選用的中粗砂的含泥量小于3%,而且有0.4mm左右的平均粒徑,能夠充分適應砂的粗細顆粒級配。此外,要確保使用的水為潔凈水,其中不能含有害物質。為此,應該在施工現場對所有材料進行抽樣檢驗,經檢驗合格再使用,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在進行配比防水混凝土的成分時,水灰比與含砂率、砂石級配、水泥實際用量、灰砂比等因素的關系是相互制約的。可以根據以上的相互制約因素來配制防水混凝土,再充分考慮到設計對抗滲標號及強度方面的較高要求,對配合比做初步的計算,再進行相應調整,這時施工配合比才最終被確定出來,也就意味著能達到防水抗滲標號要求和結構強度要求,在普通混凝土的抗滲標號基礎上提高0.2MPa。
2、嚴格處理防水混凝土的施工縫
防水混凝土施工中一直將施工縫作為其薄弱部位,因此,施工縫盡量是不設或者少設。保證底板混凝土澆注時是連續進行的,不得沿垂直方向在防水混凝土墻體設置施工縫。一般情況下,水平方向的施工縫與底板面的距離最少應該是500mm。保證混凝土的施工縫部位設置時澆注間的粘結性,為了壓力水的滲漏得以阻斷,則應該對滲水路線適當的延長一些。為了防水混凝土在施工縫兩側能將接縫做密實,就有必要鑿毛處理兩側的混凝土表面,同時徹底清理掉面層的垃圾,使表面保持干凈。設置于施工縫內的止水帶必須均勻分配在施工縫的上下部位,由此有利于對水的滲漏現象予以阻斷。澆注施工縫部位的混凝土時,混凝土表面完成鑿毛處理后,用清水浸濕其表面,將強度等級相同的水泥砂漿鋪設上面即可,接縫表面就不會因不足量的砂漿而有麻面出現,也就杜絕發生滲漏。有的施工縫要將凹槽的位置留出來,凹槽處不得有積水存在,以免對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產生不利的影響,加大了水灰比,而且積水過多的情況下還將有防水混凝土的離析現象隨之產生,對防水混凝土的施工進度及質量產生消極的影響。
3、做好穿墻管道處構造的防水處理
當管道有較小的伸縮量或者是結構發生了較小變形時,在混凝土內可以直接埋入穿墻管道,這種固定式防水法的防水效果較好,主管必須滿焊止水環。當管道有較大伸縮量或者是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形時,套管式防水法比較適用,要注意套管與止水環應滿焊。有較多穿墻管線時,穿墻盒法可以應用其中,而且必須焊嚴墻上的預埋角鋼及盒的封口鋼板。
結語
防水混凝土施工中要處理好施工的每個環節,精心施工,提升防水混凝土的抗滲性能,確保在完成工程施工后沒有滲漏現象出現。
參考文獻:
[1]梁曉龍.對我國地下工程綜合防水混凝土施工技術的分析[J].建筑施工,2014(3).
[2]夏志平.試論地下工程混凝土防水技術[J].科技信息.2017(11).
[3]孫愛勇.對防水混凝土工程滲漏水的原因及預防對策的分析[J].科技信息,2018(6).
[4]陳春榮.建筑地下室結構防水施工技術的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