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玉萍 龔明 阿不都熱西提·衣不拉音 阿不都賽買提·艾買提
[摘 要] 本文以桑樹嫁接體移栽育苗為例,介紹接穗條搜集和存儲、砧木選取及預處理、嫁接周期和方法、嫁接體儲備和移栽等技術要點。同時,本文詳細分析該項技術的優點,相較于以往火焙接育苗技術而言,可以避免桑苗嫁接過度依賴天氣,緩解工人勞動力,從根本上提高嫁接成活率,顯著提高經濟利潤。同時,對于沒有嫁接育苗條件的區域,選擇嫁接體移栽育苗方式,可進一步減少嫁接苗運輸資金。
[關鍵詞] 桑苗;嫁接;移栽育苗
[中圖分類號] S88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07-103-2
無性繁殖是桑苗繁育常用的方式,其優勢主要有嫁接桑苗形狀相同,根系較為發達,移植后生長速度和發育速度比較快,成林周期短,桑葉產出量高、質量優。桑苗的嫁接方式多樣,而袋接法相較于其他方法而言操作起來更加便捷,有著較高的成活率,被廣泛應用于生產加工中。廣接、室內袋接、火焙接是袋接的3種類型。砧木可以在苗圃中進行培育,直接嫁接的可稱之為廣接和就地袋接;剛剛挖出來的砧木苗經過移栽后進行嫁接的被稱為火焙接;把剛挖出來的砧木移栽至室內并實施嫁接,此類做法叫作室內袋接。苗區種植人員與蠶桑技術人員經過漫長的生產實踐,深入且全面地調整和完善了桑苗室內袋接技術,從根本上提高了嫁接效率,使桑苗嫁接成活率有所提升。
1 桑樹嫁接體移栽育苗技術要點
1.1 接穗條搜集和存儲
剪取接穗條之前,首先要觀察桑葉脫落情況,選擇直徑不超過15 mm、具有足夠的養分、冬芽充實、沒有受到病蟲害侵害的樹枝。很多苗區種植人員會把上一年的嫁接苗干用到下一年,把剪好的接穗條捆綁好后標記其品種、位置、時間,之后進行存儲[1]。
選擇接穗條存儲環境時要格外謹慎,選在濕度高、陰涼且沒有陽光的區域,通常在封閉的泥地小屋和地下室,隨后在墻體上鋪設高度為2 m的塑料薄膜。在存儲接穗條的過程中,首先把地面打濕,再鋪上10 cm厚的濕稻草,如果地面濕度大可少鋪一點,干燥則多鋪一些;隨后把捆綁整齊的接穗條豎著擺放,數節較多時可以橫著擺放,堆放高度在1 m左右;最后用塑料薄膜進行遮蓋。合理掌控貯藏室溫度,5~15 ℃最佳,濕度為80%~90%。存儲過程中要按時檢查,如果太干或者太濕,要及時補充水分或排除濕氣,根據氣溫狀況隨時通氣和調整接穗條方向。存儲周期為90 d,不可過長,整體要求不僅要預防接穗條水分流失,還要防范溫濕度偏高導致出現發霉情況。
1.2 砧木選取及預處理
針對砧木實生苗來說,其苗徑一般超過5 mm,主根系完好且新鮮,沒有受到病蟲害侵襲。為了盡快完成嫁接,要求保持溫度和濕度適宜,將萌動時間提前,快速剝離皮層和木質。如果實生苗非常新鮮,那么需進行預處理。如果采購的實生苗已經失去水分,需要在水中浸泡5 d,提高其水分含量,隨后在房屋南向地面上鋪滿塑料薄膜,鋪墊10 cm厚的濕稻草,落實好保溫保濕工作,溫度不超過25 ℃,相對濕度為80%~90%。砧木預處理過程中需仔細觀察,首先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補濕,以免實生苗失去水分;其次避免溫度太高而引發燒苗現象。在向陽位置搭建塑料薄膜拱棚,實生苗根部和地面保持45°角并傾斜,埋入濕沙和泥土中隨后完成砧木預處理,按時補濕。砧木預處理周期與實生苗播撒季節、溫度高低有著直接聯系,通常不超過15 d[2]。
1.3 嫁接周期和方法
通常春節過后,移栽期剩余30 d時是嫁接體生產的最佳時節,可選在雨天或夜晚在室內進行嫁接體制作。嫁接體生產包括剪砧木、削接穗、插接穗等環節。
1.3.1 剪砧木。砧木的來源有2種:實生苗和他生苗木。選取實生苗,將其主根留出10 cm,把較長與受損嚴重的側根剪掉,在實生苗青黃交界位置沒有側根的另一方剪成45°光滑斜面。
1.3.2 削接穗。通常4刀可完成,進刀位置選在芽反面下端1 cm處,削成長度為3.0 cm的斜面,形狀為弧形,尖端稍留木質部;在斜面2.5 cm處橫刀削去最長部分;最后兩刀在斜面兩端中間位置進行修剪,讓接穗兩端及尖端顯露青色斜面,接著剪斷芽端。接穗削減要求是刀口光滑,三面露青,穗尖寬窄合適,皮層不會與木質部分離。
1.3.3 插接穗。用手指將砧木剪口部位的皮層剝開,類似袋口,在袋口中把接穗斜面向外端緩慢插入,直到插緊為止,防止太過用力撕開皮層。
1.4 嫁接體儲備
在紙箱、竹籮筐和泡沫箱中放入塑料薄膜,把嫁接體沿器具橫向擺放整齊,疊放過程中動作不宜太大,中間位置留出一點縫隙并放入濕稻草,每個嫁接體數量不能太多,儲存器具切勿疊放,一些存儲時間比較長的器具要適當通風。要合理調控嫁接體儲備環境,濕度在80%,室內自然溫度下進行儲備;時刻觀察儲備時間,避免發霉、濕度流失、蒸熱情況的發生,當氣體溫度偏高時,要盡快移至陰涼位置。嫁接體儲備周期長短與溫度有著直接聯系,如果氣溫高,儲備時間就短;如果氣溫低,儲備時間就長;當氣溫在10 ℃左右時,儲備時間不宜超過30 d。
1.5 嫁接體移栽技術
嫁接體需要在穗芽脫苞之前進行移栽,傳送期間動作不宜過大,要輕拿輕放。移栽之前要裁剪一些接穗松弛的嫁接體,不包括砧木上新長出的砧芽,移栽過程中利用種刀把嫁接體埋入土內,行距、柱距分別控制在35、5 cm,緊接著用細土遮蓋至接穗上端約1 cm的位置,夯土時要避免接穗松弛。移栽結束后按畦向用地膜覆蓋,氣溫要高于20 ℃,不能遮擋薄膜[3]。
1.6 苗期管理
1.6.1 揭膜。揭膜的最佳時間是按照移栽日期而定的,如果是2月移栽,那么15~20 d可揭膜;如果清明前進行移栽,10~15 d可揭膜;如果是清明后進行移栽,7 d可揭膜。如果氣溫持續上升至20 ℃,需要仔細觀察,盡快揭膜,避免引發燒苗。
1.6.2 排灌水。當苗圃地處于干旱狀態時,晚上灌水直至苗床淹沒,接著排水。當雨水較多時,要立即對排水溝加以疏導,避免苗圃積水。
2 嫁接體移栽育苗技術優點
2.1 節省勞動時間
不同嫁接方式的用工量與成活率有很大差異,因此可進行比價試驗。選取1 000株嫁接體移栽育苗和1 000株火焙接育苗,在下午時刻分別利用2種方法展開試驗,嫁接體儲備25 d后可移栽至土中,火焙接當時削接穗后進行嫁接,觀察桑苗成活率。結果顯示,選擇嫁接體移栽育苗技術可在某種程度上縮減勞動力,節省勞動時間。火焙接剪砧木、削接穗、插接穗均在田間進行,因此在生產過程中會伴隨勞動時間的推移,而使工作效率與嫁接質量持續下滑,嫁接用工的真實節約量會比試驗數值高。選擇嫁接體移栽育苗技術時,除了在田間完成移栽入土任務,前期各類操作環節都是在室內完成,不但降低了勞動強度,而且提升了勞動工作效率與作業舒適度。需要注意的是,年齡偏大的老年人或身體較弱的人員也可以操作。
2.2 提高嫁接成活率
在室內完成嫁接體任務,相較于田間作業而言,其操作安逸度和嫁接仔細度均表現良好,并且通過長時間的科學儲備,加快了砧木與接穗愈傷組織的愈合。而且采用嫁接體移栽育苗技術的育苗成活率比火焙接育苗技術成活率高。
2.3 避免桑苗嫁接過度依賴天氣
苗圃種植人員在嫁接體移栽育苗之前已經對砧木和接穗條進行了預處理,通常選2月中旬著手在雨季或晚上這些相對空閑時間在室內完成嫁接任務。嫁接體的儲備時間非常長,有利于科學有效地規劃種植人員的家庭勞動力,延長嫁接時間。在天氣晴朗時段進行移栽入土,避免過度依賴天氣,防止因為雨天操作不便而影響嫁接成活率,進一步解決了火焙接生產周期短、勞動力緊張、受環境影響、春期持續陰雨天氣而耽誤嫁接季節等難題[4]。
2.4 提高育苗經濟效益
近年來,我國農村勞動力持續轉移,勞動工值呈上升趨勢,省工節本是提高嫁接育苗經濟收入的關鍵因素之一。相較于火焙接育苗而言,嫁接體移栽育苗在2013年期間雇傭嫁接員工按90元/人計算,每667 m2育苗面積能節省勞動用工6人,節省人工費用500多元。另外,嫁接體移栽育苗成活率進一步提升,以前2年的桑苗合格試驗調查為例,其百分比為89.43%,平均每株0.4元、每667 m2育苗3.5萬株,增加合格桑苗936株,經濟收入大約為374.35元。2項合計節本增效914.35元。
3 結語
隨著我國農業產業及技術的改革與創新,種植嫁接桑已遍布全國各地,除了個別省市以種植雜交桑為主。我國嫁接桑苗產地主要集中在南方各個省市,而蠶桑產區時長因為生產習性、土壤氣候、繁苗技術的限制和困擾,增加了嫁接桑苗繁育的開展難度。因為嫁接商品苗的規模偏大,對此個別省市蠶區在購買過程中要投入較多的運輸資金,所以引入嫁接體移栽育苗技術后,不但從根本上緩解了種植人員嫁接操作勞動力不足問題,還節省了不少工本費,提高了經濟收入,進一步減少了嫁接苗運輸資金,便于蠶桑新區更好地育苗。
參考文獻
[1]梁朝品.桑樹嫁接苗的培育技術探討[J].農家參謀,2018(15):80-81.
[2]徐世清.桑樹草本化栽培四要點[J].農家致富,2019(4):32-33.
[3]姚永泉,劉永輝.老桑樹截干嫁接復壯及快速成林管理技術[J].蠶桑茶葉通訊,2019(4):19-20.
[4]劉剛,黃蓋群,危玲.桑樹嫁接苗袋接育苗技術[J].四川蠶業,2019(3):45-48.
作者簡介:印玉萍(1966—),女,中專,農藝師,研究方向:桑樹育種與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