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宇晴
摘要:民間非營利組織是非營利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非營利組織作為現代社會的“第三部門”,承擔著彌補“政府失靈”、“市場失靈”的資源配置作用;同時,我國政府加強創新社會管理、加快向服務型政府轉型,也離不開民間非營利組織的參與。本文通過分析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存在的種種問題,在借鑒西方非營利組織會計經驗基礎上,提出了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改進的構想:重塑非營利組織會計體系;確立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新模式;創新非營利組織會計核算基礎;補充、完善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
關鍵詞:民間;非營利組織;改進
一、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改進
非營利組織,是存在于政府和營利企業之外的、不以營利為目的、具有公益性或互益性的正式社會組織,在我國主要包括事業單位和民間非營利組織。民間非營利組織,又稱民間組織、社會組織,是非營利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非營利組織作為現代社會的“第三部門”,承擔著彌補“政府失靈”、“市場失靈”的資源配置作用;同時,我國政府加強創新社會管理、加快向服務型政府轉型,也離不開民間非營利組織的參與。近年來,隨著我國民間非營利組織的快速發展,各種負面新聞不斷曝光,引來公眾的一片質疑之聲,也造成了組織公信力下降、發展受阻的嚴重后果。本文通過分析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存在的種種問題,在借鑒西方非營利組織會計經驗基礎上,提出了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改進的構想:重塑非營利組織會計體系;確立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新模式;創新非營利組織會計核算基礎;補充、完善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
二、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管理的現狀和不足
在西方國家,對非營利組織的研究已經有了比較完善的理論,對非營利組織的管理機制也日益成熟。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公益組織的陸續興起,加速了非營利組織的發展,但是由于它在中國的發展時間短,在會計管理上還有許多不足,具體如下:
(一)會計監管制度不完善
我國的會計監管模式,分為行業自律、政府主導和政府監管與行業自律相結合的三大模式?,F在我國主要采取第三種模式即由政府監管和行業自律相結合。但是雖然我國政府實行了有關行政法規的綜合多層次會計監管制度,旨在能保證會計監督制度的全面實施,但在執行監督的過程中,會計監管制度仍存在許多缺陷。加上行業內部監管的意識不強,會計人員沒有執行內部監管的職責,內部監督事實上形同虛設,很難達到行業自律模式的預期效果,造成非營利組織管理的混亂。
(二)會計獨立性不夠
由于我國實際國情導致政府與非營利組織的關系特殊,在某些情況下,非營利組織被認為是政府的一個下級部門,一部分的人員來自政府并受政府監管,這種不平等的關系會極大地防礙非營利組織管理的自主性,在決策和管理方面都會受到政府決策和管理的影響。而且非營利組織的資金來源主要來自社會資助和政府撥款,政府對非營利組織的管理會影響非營利組織在會計管理過程中的獨立性。
(三)缺乏組織預算管理
我國大多數機構都不太重視項目預算,缺乏組織預算的意識,加上許多的機構業務都比較單一,造成表格相對比較簡單,也減少了對項目的預算評估。由于我國很少有非營利組織取得穩定收入,大都是由不定期的社會資助和特殊時刻的政府撥款,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機構的預算執行情況,加大了預算管理的難度。
(四)會計人員素質水平不高
正是由于非營利組織的特殊性,非營利組織普遍員工比較少,而且有一部分都是志愿者,缺乏專業的會計從業人員。甚至出現一個會計人員需要身兼幾個職位的情況,很難專注于會計工作。在實際情況中,沒有取得從業資格證書或者初級會計證書的人員就擔任會計職位的例子也不在少數。部分志愿者更是法律意識淡薄,不遵守職業道德,影響組織會計管理。
三、提高非營利組織會計管理的意見
(一)健全法規體系,加強內部監管制度
加強會計監督必須建立在健全的會計法律制度基礎之上,規范和完善會計監督法律制度和會計活動的法律法規。根據我國實際國情,建立非營利組織會計監督的法律制度,要明確會計監督的職能和作用,規范監督的行為。在內部控制方面,非營利組織首先應該強化財務控制,建立合適的內部財務管理機制,合理設置財務方面的有關工作,然后完善業務授權控制體系,明確管理人員或者會計人員的職權和職責范圍,在職權范圍內行使權利,形成各個職能間的相互制約。
(二)政府簡政放權,明確組織自身使命
在改變政府職能的過程中,政府通過減弱對非營利組織的控制力度,把部分公共事件交給非營利組織,轉而也會提高政府的效率。在非營利組織符合法律規定的情況下,促進組織內部管理的專業化與民主化。政府不應該讓非營利組織在其力量下依存運行,而應該明確非營利組織的權利和義務,促使非營利組織在法律范圍內、在政府的合理監督下獨立自主地發展。
(三)加強組織預算管理
組織預算管理主要包括收入預算、成本預算、支出預算等。從執行項目角度來看,預算的編制是不可缺少的。通過收入預算指標的分解,我們可以清楚地完成非營利組織計劃的財務保障和非營利組織依法通過各種渠道募集資金的能力。通過研究支出預算指標,可以全面了解非營利組織資源配置情況,及時掌握機構的發展速度和目標方向。明確對應完成評估成本指標的獎懲制度,并通過預算控制績效考核分析差異,從而提高資本運作效率。
(四)提高會計人員整體素質
要加強高級管理人員和管理人員的會計知識培訓,不斷提高會計管理業務水平。特別是會計人員在學習了解《會計法》和《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等相關制度后,在有了豐富扎實的會計理論基礎上,不斷加強實踐經驗和實際業務處理能力。確保會計人員的會計管理系統會計實務資格考試、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繼續教育、會計職業道德教育。一方面要注意會計專業的專業年齡和專業能力;另一方面要改革和完善會計核算和會計技術職稱管理制度。完善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提高會計管理工作質量。
參考文獻:
[1] 袁曉紅. 非營利組織業績評價文獻綜述 [J]. 山東紡織經濟 ,2018(1):27-29+12.
[2] 劉艷紅.關于非營利組織會計核算的基礎研究[J]. 東方企業文化 ,2011(16):19-20.
[3]羅慧娟. 我國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D].長安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