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振江
今年4月15日,是第五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今年的活動主題為“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保障”。新的歷史條件下,國家安全形勢發生了許多新變化,國家安全的內涵和外延更加豐富,時空領域更加寬廣,內外因素更加復雜,必須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
國家安全概念最早出現在1943年李普曼的著作《美國外交政策》中。迄今,國家安全已由一個主要局限于軍事和政治傳統領域的概念,拓展到了經濟、金融、社會、文化、生態環境、海洋、太空、網絡空間等非傳統領域。國家安全正成為普通民眾關心卻又沒有認識清楚的話題。有人將國家安全等同于國防安全,有人甚至將國家安全與安全生產事故相混淆。
雖然我國有一個全民國防教育日,但由于是9月份的第三個星期六,不符合中國人的記憶習慣,容易削弱國防教育日的影響力。國防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是兩個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的范疇。國防教育是國家為防備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裝顛覆,保衛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對全民進行的具有特定目的和內容的教育活動。
國家安全是指國家政權、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人民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對處于沒有危險和不受內外威脅的狀態,以及保障持續安全狀態的能力。2020年2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從保護人民健康、保障國家安全、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系統規劃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至此,我國國家安全主要包括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網絡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太空安全、深海安全、極地安全和生物安全等領域。
面對復雜多變的安全環境,我們不得不應對氣候變化、病毒肆虐等非傳統安全問題導致的嚴峻挑戰。如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可能影響一些國家和地區糧食安全。作為14億人口的大國,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重大自然災害風險,始終是須臾不可放松的大事。
當今中國國家安全工作應當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維護各領域國家安全,構建國家安全體系,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最大的風險在于看不見風險。每個人都應該從居危視角重視國家安全,上好國家安全教育這堂大課。這也是設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