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占江?王俊英?張慧英
【摘要】軍民融合發展已成為國家戰略,航天事業已將軍民融合發展作為全面深化改革重要內容予以推進。航天檔案管理作為航天技術基礎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應順應新時代軍民融合發展的趨勢,主動轉變思維方式,積極走出去,在資源建設、開發利用、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等方面加強對外合作,創新航天檔案管理思路、模式和方法,推進航天檔案工作轉型升級。
【關鍵詞】軍民融合;航天檔案;管理策略
航天檔案管理作為航天科技基礎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航天產品的研制過程中,承擔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即所有現場使用的文件以檔案管理部門提供的文件為準。一直以來航天檔案事業由于其特殊性,不同研究院之間、同一院與所屬場所之間,以及院內不同場所之間都以孤島狀態存在,與國家的綜合檔案館,以及電網、石化等行業檔案館相比存在明顯差距。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的提出,變革與創新成為發展趨勢,開放與共享成為發展理念,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的形成,為航天檔案管理提供了新的發展理念、發展思路和發展途徑。
一、資源建設融合,促進航天檔案資源整合共享
(一)建設集團級航天檔案信息資源整合與共享平臺。資源整合與掌控能力是一個企業做強的關鍵,對于企業集團而言,這種能力尤為重要,這是由企業集團自身的性質和特點決定的。作為企業集團的基礎性資源,檔案信息資源是企業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承載了企業的知識成果和歷史記憶。如何有效地融合檔案信息資源,并在此基礎上實現資源整合與共享,是檔案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課題。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和數字檔案信息的大量生成,通過統一的系統平臺整合與共享檔案信息資源的方式已被廣泛采用。對于企業集團而言,由于其下屬企業大多是獨立核算的法人,知識產權保護和信息保密的訴求強烈,加之,不少企業集團下屬企業眾多、駐地分散,檔案實體的集中保管難以實現。建設檔案信息資源整合與共享系統成為企業集團檔案信息資源整合與共享的重要途徑。企業集團數字檔案信息資源整合與共享是指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數字檔案信息資源管理的系統平臺,實現企業集團范圍內檔案信息資源的有效整合,并面向該范圍內的機構和人員提供檔案信息共享服務的活動和過程。集團級航天檔案信息資源整合與共享平臺采用全集團通用的檔案管理系統,由集團總部統一版本,在同一個平臺上應用,實現檔案錄入、管理和查詢利用等功能,利用云計算技術將分布存儲于不同服務器的數字檔案信息資源整合到一個統一的系統平臺,經過授權的合法用戶可以登錄系統平臺查詢利用檔案,并可以實現檔案在線借閱申請、在線審批、在線閱覽與在線下載。因此,對于航天檔案資源融合來說,應堅持集中管控、共享開發原則,推動一定策略下的航天檔案資源在企業集團內部流動與分享,建立航天檔案信息資源整合與共享系統,構建集團級的檔案數據資源池,實現航天檔案信息與數據資源價值的最大化。
(二)推進航天檔案資源公開,服務軍民融合發展。各級航天館藏檔案資源內容豐富、類別多樣、獨具特色,不僅涵蓋我國航天技術積累、發展記錄,而且包含我國航天記憶,對于服務航天技術成果轉化、航天精神詮釋、航天記憶發掘,具有重大的科技價值與歷史文化價值。但卻被塵封在我們的檔案館中,開放的航天檔案寥寥無幾。在軍民融合的趨勢下,如何做好航天檔案降解密工作,利用各種渠道推進館藏檔案資源公開,服務軍民融合發展,服務技術成果轉化,便于社會各界對航天技術、航天歷史的研究,需要我們不斷思考。推進航天館藏檔案資源公開必須依據相關保密制度和檔案開放法律法規,審定開放共享范圍,優先推進與軍民融合相關的檔案數據的開放與利用,建立開放檔案信息資源社會化共享平臺。要堅持既符合保密要求又便于航天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原則,堅持動態更新的原則。一般而言,密級為公開的航天檔案資源,如公開或解密后的紙質文件掃描件、非密的電子文件、各類數據等,非密的數碼照片、錄像素材、多媒體文件等,經過保密和知識產權審查,都可以公開共享。查詢利用者通過共享平臺,直接申請在線利用數字檔案信息原文。
二、開發利用融合,提升航天檔案服務水平
航天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面臨資源單一、資金困難、技術缺乏、人才短缺、傳播受限等瓶頸。在軍民融合背景下,航天檔案部門堅持開發的心態,創新拓展,廣泛合作,尋求合作伙伴,共同開發檔案資源,提升航天檔案利用水平服務。
(一)開放式編研。軍民融合背景下,航天檔案編研工作不再限于檔案部門一個部門的工作,而要做到開放編研、開門編研。一方面,在形式上,編研部門要加強與其他部門、其他機構的通力合作,資源共享,實現最大程度的優勢互補;要強化通過電視媒體合作開發、移動互聯網等新興傳媒傳播,提升編研水平,擴大影響力;另一方面,在編研選材上,在立足館藏資源的基礎上,廣羅各方資源,將其他部門的檔案信息資源充分整合,納入檔案編研之中。除了依托和立足自身館藏檔案外,更要吸納其他廠所檔案室、院級檔案館,不同院級檔案館、集團檔案館,甚至相關其他行業檔案館、高校檔案館、國家綜合檔案館等館藏資源,以提升編研質量和影響。因此要注重加強館際交流,要注重編研信息的廣泛性和層次性。檔案編研人員必須轉變觀念,通過館際之間的分工和協作,搭建全方位的檔案信息傳播利用平臺,吸納優勢資源和人才,建立起互通互補的新型合作關系,以發揮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二)開放式辦展。在檔案展覽宣傳方面,航天檔案部門應結合自身實際,充分借鑒相關機構的經驗和實踐,開放式辦展、公開辦展、聯合辦展。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根據展覽的主題和內容,聘請相關領域專家顧問指導,與專業展覽公司合作,提升檔案展覽設計水平和宣傳影響力。當前,隨著大量新技術、新材料、新概念的運用,檔案展覽不再是檔案的陳列和文本的解釋,更多的是運用專業展覽技術將檔案的歷史和文化內涵更加充分和生動地展現出來,并運用網絡、新媒體提升影響力。同時,根據需要可以開展部門協同、館際協同、院際協同、區域協同,共同辦展,擴大影響力,提升社會效應,特別是在航天精神宣傳方面。
三、人力資源融合,推進航天檔案人才建設
航天檔案事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建設。發揮檔案館
(室)的功能作用,首要的在于檔案人員素質,其次在檔案信息資源,再次才是館舍設施設備。在航天事業變革中,人、財、物均向一線科研人員傾斜,各個院所檔案專職人員隊伍數量呈現減少趨勢,而且內部調整補員成為普遍現象,導致高校培養的檔案專業人員的數量大幅減少。導致航天檔案人員結構欠合理、專業素質參差不齊的弊端依然存在。因此,在這樣一個發展趨勢下,推進航天檔案人才建設應不斷加強人才交流和繼續教育。一方面,可以加強與師資力量和科研實力較強的高校檔案院系加強合作和交流,可以合作建立檔案專業實習基地,提升檔案專業的水平;同時加強與國家綜合檔案館等社會檔案機構人才交流,不斷提升檔案業務能力;另一方面,鼓勵在職檔案人員繼續教育和繼續深造,提升個人的學歷層次和專業水平。同時在整個航天系統內積極推進“航天檔案管理培訓學校”建設,與檔案專業相關院校開展合作,聯合培訓,創建航天檔案干部培訓基地。
四、科技成果融合,強化航天檔案科技支撐
當今,以信息化為基礎的科技創新正在深刻影響各個行業的發展。航天檔案事業的發展面臨著新興技術的深刻沖擊。信息技術深刻改變了傳統檔案館(室)的存在形態,數字檔案館(室)建設逐步成為不可回避的趨勢。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再造傳統航天檔案工作內容和流程,對航天檔案事業提出了系列挑戰。因此,航天檔案管理順應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要求,堅持貫徹科技強館(室)戰略,積極迎接新時代。一方面,要探索研究采用大數據、云計算、智慧管理、移動互聯等新興信息技術的可行性,從加強電子文件歸檔和數字檔案資源共享利用兩個方面出發,充分發揮現有的信息化建設優勢,積極穩妥地推進航天檔案信息化建設,提高檔案業務信息化水平,為實現資源、技術與管理的共享融合奠定堅實基礎;另一方面,應充分利用航天軟件企業的優勢,開展試點工作和新型載體檔案歸檔聯合攻關,加強應用研究和標準制定,加快推進數字檔案館(室)建設,推動試點單位、試點型號電子檔案單套制管理,創新性地開展前端控制、流程再造、制度規范建設等工作。
五、結語
航天檔案管理作為航天科技基礎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應順應新時代航天軍民融合發展趨勢,克服觀念障礙和制度瓶頸,積極應對時代挑戰,積極走出去,在資源建設、開發利用、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等方面加強與國家綜合檔案館、相關行業檔案館和有關高校以及相關社會企業的合作,學習借鑒先進的技術成果和發展理念,大力助推航天檔案事業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龍山.試論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對航天檔案管理工作的新需求[J].檔案學研究,2014(2).
[2]楊茜雅.行業性全國數字檔案館的建構——以中國聯通為例[J].中國檔案,2014(11).
[3]李明華.全國檔案局館長會議上的工作報告[N].中國檔案報,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