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提起“貪腐”,人們通常會聯想到一些老練狡猾的中老年官員,他們深藏不露,貪起來不留痕跡。
但是,最近我們留意到這樣的現象——90后年輕人的腐敗現象被頻頻曝光。他們普遍參加工作的年限不長,級別也較低。他們中有社保局會計、扶貧干部、稅務局協稅員……涉案金額動輒數十萬元,案發時才不過20歲出頭。
25歲社保局會計貪污40萬元
張藝,1992年生,原系貴州省銅仁市思南縣社會保險事業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股會計。
從2017年開始,其利用職務之便虛構王某某等10 人在思南縣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事實,又以王某某等10人參加其它社會養老保險為由申請城鄉退保,騙取社保資金,同時還侵吞楊某某等89人退回的重復領取養老保險待遇金(含死亡超領),涉案金額共計40萬元。
2018年8月31日,思南縣法院公開開庭宣判張藝涉嫌貪污案,認為張藝身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社保資金,數額巨大,以貪污罪判處其有期徒刑1年零6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4萬元。
22歲扶貧干部套取 扶貧資金53萬元
鄒某,1994年生,原系江西省上猶縣某鄉政府扶貧專干。
自2016年12月起,鄒某利用職務便利,以幫助農戶申請相關補助為由,騙取22名貧困戶的銀行卡、存折及密碼,之后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以這些貧困戶的名義虛報從事養牛、生態魚、中藥材和油茶低改等扶貧產業獎補項目,套取精準扶貧產業獎補資金合計人民幣53萬元占為己有。案發后,鄒某退繳贓款49.8萬元。
贛州中院微信號2018年9月13日披露,上猶縣法院認為,鄒某身為國家工作人員,利用從事扶貧工作的職務便利,采取虛構農戶產業獎補項目、隱瞞真相的方法,非法套取國家扶貧產業獎補資金534500元,據為己有,數額巨大,其行為已構成貪污罪,判處有期徒刑4年,并處罰金20萬元。
24歲協稅員受賄27萬余元
羅覃柱,1992年生,曾擔任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國家稅務局協稅員,職責是稅票發行、領票等公務。
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間,其利用職務便利,接受他人請托多次違反辦稅服務廳排號取號順序規定,為他人優先辦理涉稅業務;違規幫助他人提高建材商貿等新企業首次批票的發票份數,違規幫助他人進行改卡審批等。事后收受相關人員共計27.593萬元贓款。
2018年3月12日,成都中院二審認為,被告人羅覃柱身為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數額巨大,其行為已構成受賄罪,判處其有期徒刑3年,并處罰金人民幣20萬元;對追繳到案的贓款27.593萬元予以沒收。
犯罪年輕化值得反思
90后剛剛踏上社會,何必為眼前的小利葬送自己大好前途?對此我們特別采訪了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及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所所長鄧希泉,聽聽專家怎么說。
90后初入職場就腐敗墮落,到底有什么原因?
“當今社會環境中‘向錢看、消費主義、機會主義等觀念盛行,造成青年人的價值觀、信仰、道德感發生偏差、動搖。”竹立家表示,與此同時,年輕人追求時髦,網絡環境中新興的打賞主播、網絡游戲充值等消費項目對剛開始有工作收入的年輕人,包括年輕干部在內都有較強的吸引力,加之其自身存在的貪婪、欲望等人性上的因素,也會對年輕干部的貪腐現象產生誘發作用。
鄧希泉則認為,年輕干部大都有著高學歷、高職稱,兼之干部年輕化政策為年輕干部提供了較快的成長空間,從而使相當一部分青年干部能擁有較大的權力。正是年輕干部擁有一定的公權力及其附著的較大資金支配權,加上反腐制度尚存的不足,兩者結合為一些年輕干部提供了腐敗的漏洞。
(據“泉城檢察”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