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發布消息,確認今年高考時間推遲一個月,湖北、北京另行安排。這是我國自恢復高考以來,首次全國層面把高考時間推遲。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作為可能影響萬千考生命運的高考,任何調整向來都至為謹慎。今年的時間調整,是應時就勢的明智選擇。對于延期原因,教育部官員解釋主要基于“健康”和“公平”兩大考量。這兩點確實都有很強的說服力。
就健康而言,當下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整體已經有所控制,但畢竟還存在境外輸入等不確定性變量,還需要持續一段時間的穩固和觀察。到7月份,應該就有比較從容的心態和環境,這對于師生家長各方,都是有利的。
就公平而言,延遲的理由就更充分。此前的疫情期間,全國幾乎所有學校都停課停學。盡管學生可以上網課、可以在家學習,但這很受地區條件、家庭條件的影響。特別是一些農村地區、貧困地區的孩子,在家學習的效果很難得到保障。現在多出一個月時間,好讓他們能夠盡量補補課、做好充分準備。
人們常說,一個人的命運不僅取決于自身努力,還可能受時代、環境、運氣等外在因素影響。一個健康的社會,應該努力創造條件,讓個人努力在命運走向中發揮主要作用。具體到高考更是如此,要避免疫情對某些地區、某些家庭的孩子成為不公平因素。就此而言,無論是整體延期,還是湖北、北京交由地方決定,都是減少疫情影響的努力,值得稱許。
當然,高考時間延期會牽涉群體心態、組織籌備、各方后勤等一系列的變動。之前網上就有考生家長表示,一切準備都是按照6月份高考的日程所定,延期的話,學習節奏、孩子心態等可能都會受影響。在這些層面,高考相關的所有群體,都得調整計劃才能趕得上變化。
但如果把這些影響放在“健康”和“公平”的天平上來比較,那么調整顯然還是必要的。對于學生老師家長這些群體來說,現在重要的是及時調整心態,適應新的時間表。而高考背后負有組織責任的各機構部門,在后續的各種工作中,也有必要及時調整節奏,做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