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春夏之交,天津出現鼠疫傳染,受過現代醫學訓練的華人醫生和租界里的傳教士都義務上街宣講戴口罩的好處,那么民眾反應如何?《華北醫報》評論:“我同胞向不知衛生為何事,任意便溺者有之,沿街傾倒污穢者有之,口罩本為衛生保命,今雖教員亦不佩戴,恐遭人恥笑。”少數戴口罩的有識之士反倒要遭受多數愚昧同胞的嘲笑。
1931年春天,上海暴發流行性腦膜炎,《申報》連續刊發警告:“出門時戴上口罩,可免病菌由空氣侵入人體,此種口罩由各藥房代賣,或可用紗布自制。”但是很少有人聽從。最讓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一個青年學生戴著口罩去拜訪朋友,竟被一群地痞當成躲避賭債的欠債人,七手八腳摁住要打,扯下口罩才知道認錯了人。
1932年8月,西安傳染流感,藥房代售口罩和日本藥物“仁丹”,顧客上門求購,寧可買那些服用以后不但不能預防流感還極可能有副作用的仁丹,也不愿購買只要戴上就能降低感染概率的口罩。口罩平價銷售,每只3枚銅元,無人問津;仁丹飆升到1.8元(銀元)一小包,依然生意火爆。最后《西北文化日報》看不下去了,從愛國和抵制日貨的角度發表了一段評論:“值此國難當前,強敵壓境,災荒疫疬風行之時,政府忙于應付外患,地方人士亦皆勞于救災弭禍,而那不恥之徒竟認賊作父,以全國公認的仇貨仁丹為抗疫之良藥,嘆我國道德淪亡于此!”當時小鬼子尚未全面入侵中華,正在蠶食東北和華北,民間抗日情緒日漸高漲,時有抵制日貨的呼聲,故此媒體評論,將仁丹視為“仇貨”,將購買仁丹視為“認賊作父”。仁丹對于預防流感真的毫無作用,放著廉價口罩不用,卻要去追捧暴利銷售的仁丹,這就真的是愚昧心理在作怪了。
1947年3月,福建出現了流行性腦膜炎,省政府、市政府和衛生院到處張貼布告:“預防腦膜炎,須戴口罩。”“口罩制法簡單,只須用消毒棉一塊,厚約五分,縫于夾層消毒紗巾中即可。可是底層民眾都不懂什么叫“消毒棉”,什么叫“消毒紗巾”。就算知道,就算有消毒棉和消毒紗巾在手邊,他們也未必愿意給自己和家人做一套口罩。
(摘自《深圳特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