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淑芳
江西省安遠縣人民醫院婦產科,江西 贛州 342100
亞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癥(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SCH)常見臨床表現為血清促甲狀腺激素水平不斷提高,但三碘甲狀腺原氨酸、血清總甲狀腺素水平趨于正常,個別患者還會出現臨床體征和癥狀[1]。隨著年齡的增長,SCH的發病率不斷提高,常見于40歲以上的中老年女性群體。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妊娠期合并SCH的概率約為2.5%~5%,發病后常出現一系列并發癥,如貧血、癲癇、自發性流產、產后出血、早產等,從而大幅度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也會對嬰幼兒的生長發育情況產生影響[2]。本文主要對左旋甲狀腺素早期治療妊娠期合并SCH的臨床效果進行了研究,尤其是對妊娠結局的影響,具體內容闡述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主要將56例妊娠合并亞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選取時間段為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隨機分組后,研究組28例患者采用左旋甲狀腺素進行治療,對照組28例患者未采用藥物治療。研究組患者年齡25~40歲,孕周14~27周,包括初產婦18例,經產婦10例。對照組患者患者年齡25~42歲,孕周15~26周,包括初產婦19例,經產婦11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
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妊娠合并亞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癥臨床診斷標準;年齡在45歲以下;近期(一個月內)未使用過糖皮質類藥物、免疫抑制劑等藥物;知曉并同意參與本次研究。研究對象排除標準:存在盆腔畸形、多囊卵巢綜合征等可能會對正常受孕產生影響的疾??;存在2型糖尿病和高血壓者;雙胎及多胎妊娠者;非自愿參與本次研究者。
1.2 方法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均給予定期體檢,并對甲狀腺指標進行檢測。對照組患者未經藥物治療,研究組患者給予左旋甲狀腺素進行治療,該藥物的初始劑量為每日50g,之后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對藥劑量進行調整。在藥物治療4周之后,對患者的甲狀腺功能進行復查。
1.3 觀察指標(1)對兩組患者的妊娠并發癥進行對比,主要包括羊水過少、貧血、糖耐量異常、產后出血、妊娠高血壓綜合征。(2)對兩組患者的妊娠結局進行對比,即自然分娩、自發性流產、早產、剖宮產等等。(3)對兩組嬰幼兒的發育情況進行對比,評定時間為新生兒出生后6個月,運用貝利嬰幼兒發展量表(Bayley ScaIes of Infant Development,BSID)測定精神運動發育指數(psychomotor developmental Index,PDI)、智力發育指數(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其中,PDI指數主要是對嬰幼兒精細和粗大運動能力進行檢測;MDI指數主要是對嬰幼兒言語功能、感知精準性等方面的能力進行檢測。采取百分制原則,分數越高代表患者發育狀況越佳。
1.4 統計學方法研究采用SPSS21.0進行參數處理,計數資料用[例(%)]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進行t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標準為P<0.05。
2.1 兩組患者妊娠并發癥對比研究組患者發生妊高癥、糖耐量異常、貧血、產后出血等并發癥概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其研究組患者發生羊水過少并發癥的概率也低于對照組,但差異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如表1。

表1 兩組患者妊娠并發癥對比[例(%)]

表2 兩組患者妊娠結局對比[例(%)]
表3 兩組嬰幼兒發育情況對比[()分]

表3 兩組嬰幼兒發育情況對比[()分]
2.2 兩組患者妊娠結局對比研究組患者的自然分娩率為82.14%,對照組患者的自然分娩率為53.57%,組件對比差異顯著(P<0.05),具體如表2。
2.3 兩組嬰幼兒發育情況對比研究組嬰幼兒的PDI指數、MDI指數等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如表3。
在妊娠的10~12周,胎兒的血清促甲狀腺激素開始產生,且其甲狀腺已經具備合成甲狀腺和聚碘的功能,到妊娠36周,胎兒的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離甲狀腺素(free thyroxine,FT4)水平水平與成人水平比較相近[3]。對于胎兒而言,孕早期及中期是神經系統發育的關鍵時期,特別是孕早期階段,胎兒甲狀腺激素基本上都是來自于母體,在妊娠12周之后,雖然胎兒對于母體的依賴性會逐漸減小,但仍不具備獨立合成甲狀腺素的功能。對于已確診的妊娠期合并亞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必須要盡早治療,這一觀點目前已得到廣泛認同[4]。
在國外研究領域中,不少報道均顯示,亞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經常會對胎兒的神經智力發育以及妊娠結局產生影響[5]。左旋甲狀腺素是治療亞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的首選藥物,相比于其他的甲狀腺產品制劑,左旋甲狀腺素的臨床效果更佳顯著,可充分滿足妊娠和胎兒發育的基本需求[6]。左旋甲狀腺素的結構和人體的甲狀腺激素比較相似,且對全身組織具有良好的興奮作用,可通過酶活性和蛋白酶合成,對人體細胞的發育、生長以及分裂等產生影響,與此同時,對于母體體溫、能量代謝、脂肪代謝、糖類代謝、蛋白質等也可產生顯著的調節作用[7]。左旋甲狀腺素屬于內分泌抑制劑,可有效減少血清促甲狀腺激素分泌,并使其處于正常的范圍之內。在國內相關研究中[8-9],認為左旋甲狀腺素能夠對胎兒神經系統發育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與此同時,也能夠對新生兒的智能發育進行改善。
綜上所述,對于妊娠期合并亞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患者而言,通過左旋甲狀腺素進行早期治療,可大幅度提升患者的自然分娩率,同時也能降低妊高征、糖耐量異常、貧血、產后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概率,另外,左旋甲狀腺素的應用還有助于嬰幼兒的生長發育,從根本上維護母嬰安全,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