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樹源

摘 要 “一帶一路”倡議標志著中國向各國推廣區域經濟合作的開始。“一帶一路”起點國家哈薩克斯坦出于自身發展需要,出臺新政策,發展多元經濟。大量工業合資建設項目,在兩國政策相向而行的窗口期應運而生。盡管這些項目受到兩國政府支持和鼓勵,但卻仍面臨合資合作中的風險問題。在開展國際合作項目時,由于兩國國情不同,哈薩克斯坦國的法律制度、金融監管、合作伙伴均與中國有較大區別,致使項目創業初期風險較高。在實現政治、產業目標的同時,如何規避、分擔或降低項目實施中的風險,成為必要和迫切的目標。為實現此目標,只有充分收集識別信息,進而評估和分析風險,制定有效策略和解決方案,并監督落實,才能保障項目順利實施。本文在分析“一帶一路”國家合資合作中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基礎上,從與哈薩克斯坦本地合作伙伴合作時,如何利用被投資國政策、調查本地伙伴資信、設定文書限制;對投資的發起、注資義務完成和收益分配等財務活動預設機制;以及對法律方面問題做出系列安排等9個方面,總結哈薩克斯坦合資合作中的風險及其防范的實踐經驗,并分析在哈薩克斯坦合資合作中風險管理的實踐效果。
關鍵詞 “一帶一路” 境外投資 合資合作 風險管理 哈薩克斯坦
一、引言
(一)中國“一帶一路”倡議
2013年9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到訪哈薩克斯坦,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當年11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把“一帶一路”倡議升級為國家戰略。5年來,從無到有,由點及面,“一帶一路”建設成果顯著。
絲綢之路經濟帶連接亞太地區與歐洲,從中國出發,以歐洲為終點,中間經過中亞地區。特別是哈薩克斯坦,它是這項宏偉藍圖的地理、經濟和政治的起點,作為起點的哈薩克斯坦與中國的合作正成為“一帶一路”倡議下國家合作的范本。
(二)哈薩克斯坦新經濟政策
自中國2013年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后,哈薩克斯坦看到了雙方觀點上的契合,并提出具體的配合方案。2014年,出臺“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與中國戰略高效融合。
自2000年以來,哈薩克斯坦經濟對石油出口收入的依賴性持續增加。至2012年,石油收入已占國家所有收入的51%。國際市場上石油的價格波動給該國經濟發展帶來極高的風險。
為此,政府在《哈薩克斯坦——2050》國家戰略的框架下,授權投資和發展部專門制定了“創新和工業發展”滾動規劃。其主要目標是重點發展進口替代產業,增強其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從原料供應國向工業化國家轉型。
(三)合資建設項目
2010年2月,《哈薩克斯坦2050發展戰略規劃》被批準,提出7個重點發展方向,其中包括油氣領域基礎設施建設等。在此背景下,為推進合資合作,2012年初,K公司提出建設本國的石油裝備生產基地。
2014年5月20日,在習近平總書記和哈薩克斯坦時任總統的見證下,中國C公司與K簽署《在哈薩克斯坦建設某工廠項目的框架協議》。2015年1月,C公司派人參加了國家發改委與哈國投資發展部組織的中哈產能和投資合作第三次對話。哈薩克斯坦某工廠建設項目(下稱“項目”)被中國政府納入早期收獲項目清單。該項目正是兩國政策呼應下,恰逢最好政策窗口期,在良好的契機下產生的投資項目。
(四)項目合資合作中的風險管理目標設定
項目盡管順應兩國國策而生,但卻仍面臨合資合作中的風險管理問題。跨國業務開展以國別風險識別和評估為首要任務,后期的風險管控也必須以國別風險識別為重要依托。[1]國際合作項目由于兩國國情不同,哈薩克斯坦國的法律制度、金融監管、合作伙伴均與中國有較大區別,由此引發項目創業初期風險較高。
在實現政治、產業目標的同時,如何規避、分擔或降低項目實施中的風險就成為必要和迫切的目標。為實現此目標,只有充分收集識別信息,進而評估和分析風險,制定有效策略和解決方案,并監督落實,才能保障項目順利實施。
二、在哈薩克斯坦合資合作中的風險及其防范實踐
(一)戰略合作伙伴風險及防范
在境外開展合資合作活動需要的合作伙伴,不僅是財務投資者,而且要是戰略投資者,同時也應是風險分擔者。在伙伴的選擇和合作過程中,應考慮規避政策風險,規避伙伴誠信風險,規避股權結構不穩定的風險。
1.政策風險
根據最新哈國企業法(2015年10月29日頒布)第286條要求:“第5款,投資項目實施法人中如有政府機構或國有企業參股,則不能獲得投資優惠政策。”
負責建設和運營項目的,在哈薩克斯坦注冊的合資公司在籌建期間即組織開展研究相關政策法規。針對企業法第286條第5款的要求,為規避投資人身份限制,公司發起人團經過磋商,權衡利益得失后決定:原哈方投資人K公司(該公司屬哈薩克斯坦國有企業身份)退出創建人團。在2014年5月20日的合資框架協議里,原計劃由K公司參股,為本項目能如期獲得優惠政策,與各方簽訂框架協議第1號補充協議,約定K公司退出。
此后,創建人將合資模式重新設計為項目實施法人為中哈雙方各持50%權益,其中,哈方股東SPH和DD公司與K公司和哈國政府均有深厚關系,尤其重要的是他們均為私營公司身份。這樣一來就解決了政策障礙,并且使獲得優惠政策成為中哈雙方股東共同利益,哈方股東在本地的政商資源也將為公司所用。
2.伙伴資信
合作前期未充分考慮伙伴的業務優勢,或對伙伴的經營狀況及信譽度等調查不充分,導致選擇不合適的戰略合作伙伴的風險。中方投資人在伙伴選擇上,為規避風險的兩項保障如下:
項目實施法人A公司,哈薩克斯坦方面的股東:SPH和DD公司。他們是K公司指定的哈薩克斯坦合作方,因此有大型企業K公司對合作伙伴的背書,委托某國際律師事務所對哈方股東的資信情況進行盡職調查。這兩家哈方公司是為本項目合資合作專門注冊的法人,除對A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外,目前均無其他經營內容。該情況與中方股東(C公司的三級子公司)相似。B先生和T先生分別作為兩個法人的唯一自然人股東,基本情況如下:
B先生是哈薩克斯坦居民,生于1967年,在油氣輸送管材和其他石油器材的銷售領域具有15年的經驗。其曾任俄羅斯某大型公司駐哈薩克斯坦的銷售總代表,在K公司及其關聯企業有著深厚的人脈,長期向哈國興建的油氣基礎設施供應物資,掌握獨有的銷售渠道和市場份額。
T先生是哈薩克斯坦居民,生于1951年,成功的企業家,資本雄厚,直接或間接擁有數十家企業,投資涉及石油工程技術服務、銀行、制造業、地產和商貿等領域。其與K公司管理層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長期承攬K公司所屬油田的工程技術服務業務,具備作為戰略投資者推動A公司業務發展的影響力。
3.股權結構
項目實施周期中的兩個重要階段:項目建設期、項目運營初期。針對這兩個階段,“發起人協議”分別約束這兩個哈方股東:自法人注冊2年內,禁止互相轉讓股權;自法人注冊6年內,哈方股東禁止向創建方之外的其他方出讓股權。
保持創建時的股權結構的條款,防范限制哈方通過買賣股權,逃避出資義務,不兌現作為戰略投資者的綁定責任。(包含協助優惠政策落實,協助辦理項目地塊相關手續,協助獲取各類經營許可,協助進入其獨有的銷售渠道)
(二)資金流動性風險及防范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金融體系各不相同,在資本管制程度方面與我國存在很大差異。[2]在外國投資設立公司并持續經營,應考慮資金流動性風險,避免由于外部制裁、被投資國外匯管制等原因,外匯不能正常進出,導致投資人遭受損失。
1.注資義務
考慮到本項目的哈薩克斯坦合作方為私人企業,針對其在項目公司注資過程中可能產生的風險,預先設置了法律約束和應對措施。
關于A公司注冊資本,為防范哈方以實物資產評估作價入股,虛充股本,中方要求全額現金出資;同時,為規避未來債務風險和利息支出,中方要求項目投資全額依靠法人注冊資金。經過談判,與哈方對此達成共識,A公司注冊資本:現金x0,000萬美元,以“公司章程”形式約束下來。通過100%的權益融資安排,將項目初設概算y0,000萬美元(小于注冊資金)完全涵蓋,對項目建設形成可靠的資金保障。
為防止哈方在出資的過程中不及時出資,對其各期出資分別設定有最遲期限;為防范在出資的過程中出現中方履約出資后哈方不出資的局面,特別設計分4期,中哈方交替分期出資的出資計劃。此外,如果哈方形成部分未出資的事實,則應出讓其所持權益,以出讓價按市場價值的80%(懲罰性減值20%)售予中方。
2.收益分配
收益分配時的資金流動性風險:被投資國的金融系統被外部制裁,或者商業銀行、中央銀行自發對外匯進行管控,資金匯出環節審查嚴格,項目公司收益紅利不能匯回中國,損害投資人的經濟利益。為應對這種風險,公司在發起人協議中約定如下解決方案:
每個會計年度,各股東在股東大會上表決對該年底存留的凈利潤進行分配。在與兩個前提(一是公司依舊有能力正常履行其所有義務;二是公司有經營所必需的足夠資金)不沖突的情況下,當年分紅不應低于留存收益的50%。
分配給本地股東的紅利,公司在股東決議做出之日起1個月內以哈薩克斯坦本幣堅戈支付,通常沒有問題。分配給中方股東的紅利,公司應在股東大會決議做出之日起1個月內按本地央行于相關支付日的市場匯率兌換成美元支付。
若由于適用法律的限制或其他原因(包括不可抗力)導致紅利無法支付給中方股東,應將該等金額匯至中方股東及關聯方在哈薩克斯坦境外設立的賬戶。若該情況持續超過一年,則中方股東有權,將其股份全部或部分出讓給其他人士(能境外支付購股款的收購者);若不能出讓股份,則中方股東有權提請對公司清算,使其能夠通過出售其股份或清算公司的方式撤出。
(三)法律風險及防范
承載合資合作的實體是注冊在哈薩克斯坦的法人,所以應遵從本地法律法規。因此,應對投資經營計劃所涉及的法律風險加以識別整理,并做出對策,制訂解決方案。
1.依法維權
哈薩克斯坦是法治國家,規范對外合資合作活動的法律為2015年10月29日頒布的《企業法典》。涉及對投資者的支持在第25章第273~296條中給予詳細闡述。
企業法對投資者給予保護,要求政府應有法必依。該法第278條要求政府在行政審批過程中公開透明,利益相關方可依法查詢審批流程和申請復議。該法第289條承諾哈國相關立法過程中,對企業法中的支持投資和保護投資者的規定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
發展中國家的社會關系比較復雜,缺少現代法治發展的基礎,法律變動的風險比較大。[3]外國投資者應預先系統跟蹤,收集整理,學習研究本地法律,依法保障合法權利,規避非法活動,進而降低法律風險。
2.先決條件
跨國合資合作的復雜性,在于要考慮股東及其母公司的管理以及母公司所在兩個以上國家的法規監管。各自的審批流程漫長,一旦某個環節未能通過,則引發項目公司發起人不能履行義務的風險。
為應對該風險,中方投資者通過公司的發起人協議約定:
公司注冊為哈薩克斯坦法律法人,以及各發起人享有并承擔與公司注冊和經營管理有關的權利與義務的前提是,先決條件在本協議簽署之后的9個月之內得到滿足。先決條件是:第一,各發起人均已獲得任何適用法律項下成立和注冊公司所必需的(含中國適用法律法規)一切審批、同意、許可及其他類似的授權。第二,各發起人均已獲得簽署和履行本協議所必需的公司決議、同意和其他類似授權。
如果在各發起人簽署本協議之后的9個月內,先決條件尚未得到滿足,本協議將自動終止并立刻失效,且各發起人不得因此承擔任何義務或責任。
3.僵局事項
當外國投資者和本地投資者的意見發生分歧時,就會觸發項目公司經營不可持續的風險。
如果股東大會對其權限范圍內的事項在連續2次股東大會上審議后,均因未能獲得一致意見而無法通過決議,稱為“僵局”。
中方投資者通過公司的發起人協議約定,各發起人應根據本安排解決該僵局。
(1)各發起人的母公司領導層協商解決,通過買賣所有者權益解決僵局。如果(1)不能解決僵局,則啟動對公司100%所有者權益市值的評估。評估完成后,向各發起人發出出售或收購對方權益的要約。發起人可以在通知中列明的價格選擇下述兩者之一:一是收購僵局解決通知發出方所持的全部所有者權益;二是向僵局解決通知發出方出售其所持的全部所有者權益。
(2)如各創建方未能就出售和收購所有者權益的條款和條件達成一致,發生以下情形之一,則任一創建方均有權根據發起人協議的規定提請對公司的清算。
4.仲裁事項
任何要求清算公司的訴訟以及哈薩克斯坦《民事訴訟法》第31條及第467條下所有的爭議應當在法院解決,其他糾紛通過仲裁解決。對仲裁事項風險的應對應該載入發起人協議,事先約定解決機制。
如果發起人未能通過相互磋商友好解決爭議,則該爭議應當提交并最終通過仲裁解決,但與公司清算有關的請求除外。仲裁應當在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按照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屆時有效的規則進行。仲裁裁決應當以英語書寫,具有終局性,并對各方當事人具有約束力,且排除所有上訴權。
三、在哈薩克斯坦合資合作中風險管理的實踐效果
本部分以A公司為例,分析風險管理的實踐效果。A公司在實施本項管理創新(一系列風險管理措施)后,按風險價值量化的期望金額和統計法測算,將避免共計1~1.5倍x0,000萬美元的經濟損失。
風險得到有效控制,經濟損失得到避免,使項目投資經營安全得到保障,實現了項目合資合作風險管理設定的目標。
總之,本次風險管理的實踐及本管理創新總結的主要做法的基本思路,對在有共性的被投資國開展投資經營業務時規避風險具有借鑒意義。
(作者單位為中國石油國際勘探開發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徐梓原.“一帶一路”跨國投資中的國別風險管理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19(4):37.
[2] 黃超.“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企業對外投資風險及對策探討[J].國際商務財會,2018(12):9.
[3] 張曉權.“一帶一路”沿線國投資法律風險及其防范[J].煤炭經濟研究,201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