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晨

摘 要 在保護生態和推動經濟發展的雙重條件下,現代牧民的生活方式、經濟來源與以前游牧時代相比有了極大的變化,牲畜市場價格波動使牧民收入增長緩慢,這不僅影響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影響牧業生產、牧區經濟及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本文結合生態文明背景下鄂爾多斯牧民的收入現狀,以多維視角探討牧民凈資產問題,對于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牧區經濟的發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調查家庭凈資產是最能體現一個家庭財富狀況的數據,家庭凈資產的主要來源渠道有兩種:財富積累和繼承。本文主要以調查收入的來源為對象研究影響家庭凈資產的因素。
關鍵詞 牧民 家庭凈資產 收入來源 生態文明
一、背景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把“三農三牧”作為推動農牧區事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全力推進農牧區的經濟發展。這一政策對于內蒙古來說是一項重大的發展戰略。在內蒙古,放牧方式經歷了幾次大變革,歷代傳承下來的草原游牧文化最終在現代社會發展的推動下,逐漸被邊緣化。牧民剛適應草場承包制,又迎來了禁牧、休牧等一系列制度的挑戰,幾次大變革讓牧民的生活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牧民們今后該如何發展,如何才能提高牧民的生活質量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筆者認為要想更好地遵從政策并且推動牧民的經濟發展,研究在生態文明背景下牧民的凈資產決定因素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了解牧民家庭凈資產的現狀,從而分析影響牧民家庭凈資產的因素。
二、什么是家庭凈資產
家庭凈資產是家庭持有的總資產與總負債之差,是一個家庭十分重要的經濟資源,也稱為家庭財富。家庭凈資產可直接用于消費,可以由此獲得用于投資或消費的貸款,也可以直接由財富獲得收入,也就是財產性收入。家庭凈資產的形成主要有兩個渠道:一是通過家庭成員的勞動或投資活動取得;二是通過繼承、饋贈等財富轉移來獲得。就收入這一渠道來看,謝綿陛教授在《中國家庭財富構成和分布特征研究》中通過構建家庭資產負債表從而研究家庭財富構成和分布情況,研究表明中國家庭平均凈資產是77.75萬元,農村的財富集中度比城市高。李祥妹、鐘祥浩、李鍵等人在《西藏自治區農牧民收入結構分析》中以西藏自治區為例研究農牧民收入結構,從收入來源、收入性質等方面探索了不同地區收入結構的差異,研究表明農牧民收入以實物為主,現金和可支配收入比較少,同時也分析了影響農牧民收入結構的因素。呼倫貝爾學院陳愛榮教授在《內蒙古農牧民收入現狀及增收對策研究》中表明農牧民收入水平低、收入結構不合理、收入來源單一,從自然環境惡劣、產業結構不合理、農牧業科技水平低等幾個方面分析了影響農牧民收入的因素,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三、如何計算家庭凈資產
凈資產是資產除去負債所計算出來的,也稱所有者權益,是分析家庭經濟資源一個很重要的數據。在資產負債表擴張的過程中,有些家庭積累了資產,有些家庭卻負債累累,家庭資產負債表的健康狀況引起研究者們的關注,從而以調整家庭資產負債表脫離財務困境。解決牧民家庭經濟問題時,計算其資產負債表來分析家庭凈資產決定因素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資產負債表(如表1)的各項數據是從調查問卷獲取的,取大概值按一年計算。
四、生態文明背景下牧民家庭凈資產現狀分析及影響因素
(一)分析方法
本文主要分析在生態文明背景下的牧民家庭凈資產,分析內容包括調查牧民家庭的基本情況、固定資產擁有狀況、存貨(牛羊等流動性較強的牲畜)的擁有情況、農牧業經營情況、收入、支出等,資料獲取包括查閱文獻、抽樣調查等方法,抽樣調查采用問卷法,以電子問卷的傳播為主、入戶調查為輔作為主要手段,共收取有效電子問卷301份,對蘇木15個家庭進行了入戶調查。最后根據電子問卷原始數據通過實時統計分析每一戶被調查的牧民家庭的收入性質及來源、支出的性質及來源、資本結構,根據入戶調查的談話記錄分析影響牧民凈資產的因素。
(二)凈資產現狀分析
1.家庭基本情況。根據調查,大部分家庭人口數是3~4人,很多家庭都有兒女要撫養或者有老人要贍養,對于一個普通的家庭來說,如果人口多且勞動力少的話,那么家庭人均資產、凈資產也少。一戶人家有3~4人是比較平衡的,也有些牧民家有2個老人、三四個孩子,共7~8口人,如果只有2個勞動力,那么這個家庭生活就相當困難。
2.收入來源。據調查,大多數家庭主要生活來源是畜牧,也有一些靠工資性收入,如穩定的工作、兼職、外出打工等,也有些家庭會有一些政策性收入,如禁牧補貼、種地補貼、貧困戶補助金等。
牛羊收入。飼養牛羊的收入主要取決于銷售價格和氣候因素。從歷史經驗來看,牛羊肉的價格波動較大,牧民收入極不穩定。加之氣候變化、自然災害屬于不可控因素,對養殖業者也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
種地收入。有些牧民家也會把種植的玉米、牧草等賣給那些沒有耕種的人,所以也會帶來一些微博的收入。
政策性收入。牧民會有一定的禁、休牧草場補貼。禁牧的草場屬于國家公益林,國家給予禁牧補貼。休牧的草場屬于草蓄平衡區,給予草蓄平衡獎勵。冬天牛羊吃不到青草且受寒冷天氣的影響會消瘦,很多牧戶習慣種產量玉米和青儲玉米,可以喂羊喂牛,盡可能不讓牛羊消瘦。
有些牧民以工資性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有穩定的工作或打工賺錢,但受文化程度影響,這部分工資性收入對牧民來說較低。
3.費用、支出。生活費用。生活費用在牧民的支出中占很高比例。生活費用主要包括日常生活費、撫養子女費、贍養老人費。對于上學子女較多的家庭來說,子女的教育費用是家庭的大額支出。
飼養牲畜費用。養牲畜必定會有大大小小的費用,冬天買飼料草料,夏天還需要給牛羊灌驅蟲藥、泄火藥等等。
種地費用。隨著農業的發展,耕地種植已不是特別辛苦的事情,開墾、播種、澆地、收割都機械化,高效便捷。但機器設備不是每家都有,大部分牧民還是會花錢請人種地收割,還有水電費、化肥等支出。耕地越大的費用必然多。
4.存貨、固定資產擁有情況。存貨:對于牧民家庭來說,牛羊就是他們的存貨,如羊,生產(母羊生羊羔)→加工(喂養)→完工(成熟的羊)→入庫(待出售的羊)。按今年牛羊的收購價來說,每只成年的綿羊能賣1000元左右,牛的收購價大概在9000元。固定資產:多數家庭住的房子是60~100平方米,以鄂爾多斯縣鎮房價算的話,估計24萬~36萬元。開的車實用又不太貴,在5萬~10萬元。牧民家大部分也有儲草棚和羊棚,有些是以項目申請下來的,牧民只需出一半的錢,如一座60平方米的羊棚用2.5萬元就可以蓋起來。如果按市場價算的話,羊棚和儲草棚估計值10萬元。
5.貨幣資金。牧民把盈利部分都存到銀行,據調查,有些牧民家存款在3萬元以下,有些則高于20萬元。存款多的家庭大部分是為孩子存下的,影響存款多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6.負債。有些家庭因為有急需,可能向銀行或者個人借款。
(三)影響因素
從調查分析得知,一般的牧民家庭有50萬元左右的凈資產,也有比這高或少的凈資產。影響家庭凈資產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家庭內部因素,如家庭人數、勞動人數、文化教育程度等。二是環境因素,如地理因素和氣候因素。三是政策因素,國家政策是影響收入、家庭凈資產的一個重要因素。對于生活困難的家庭,國家會出一定資金讓農牧民蓋房、蓋棚,買農機。禁、休牧政策給牧民帶來了很大的負擔,入戶調查時牧民反映雖然禁、休牧時國家會給予補貼,但這些補貼遠遠彌補不了支出。種產量玉米國家也會給予補貼,但每家只能按規定的面積種植,不能隨便開墾種地。四是市場因素。前幾年,羊的收購價下跌,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羊販子從牧民手里低價收購羊,又高價賣給市場,導致市場上羊肉價格沒什么變化,但牧民的收入卻微薄。五是科學技術因素。農牧民文化程度不高,農牧業科技水平低,經營規模較小,蘇木鄉農牧業部門在職人員中缺乏真正懂技術的人才。
五、優化牧民家庭凈資產的措施
(一)多來源收入
鄂爾多斯的牧戶是半農半牧,農為牧用,一年四季的忙碌都是為了牛羊。牧民的收入非常單一,主要靠賣牛羊肉、賣皮毛,還有賣乳制品,但這些收入都是微薄的,每個家庭過得都不是很富裕。牧民們應該分析影響自身凈資產的因素,讓收入多元化,如閑暇時間學做微商、用羊毛做手工藝品等。
(二)政策方面
很多牧民不太關注政策、經濟等的變化,消息落后。鄉鎮、蘇木應該為牧民科普更多的知識、政策、經濟趨勢,引領牧民跟上時代的步伐,向往更美好的生活和未來。
正確認識、確保制度的長期性和穩定性。草原承包經營制度對牧業的穩定發展、草原的生態保護都有重大意義,要正確認識草原生態文明、牧民、制度之間的相互聯系。禁、休牧雖然對生態保護起到了作用,但給牧民帶來了很大的負擔,現有的補貼、獎勵政策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經濟問題,應加大補貼力度。
(三)提高牧民自身的認識
要讓牧民正確認識生態文明和經濟發展的關系,只有在生態環境不被破壞的情況下牧民的生活才會有保障,承認牧民與草原是相輔相成的,保護生態的同時搞好經濟發展,不能一味地追求經濟利益而忽略生態保護,要做可持續發展的打算。
有些牧民想到網上銷售,于是有些人開始往這方面發展、創業,做起網絡銷售平臺,牧民的銷售范圍小,走不出地方市場,應該開拓出新的市場。在當今的互聯網時代,開通網絡銷售平臺是一個特別好的出路,可以打造一個專屬于牧民自己的平臺,不僅能把牛羊肉推向世界,也可以把營養豐富的奶食品推向世界。牧民們應該積極尋找出路。
(四)蘇木政府鼓勵牧民創新創業
由蘇木鄉政府大力推廣科學發展牧業的會議、培訓等,宣傳用科技來改善現有落后的牧業方式。在這個科學、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應該讓牧民們知道要不斷地學習科學技術、創新創業,不能執著于傳統的牧業方式,大膽地嘗試國內外的優秀牧業方式、結構,也要相互鼓勵,共同發展。
(作者單位為內蒙古教育出版社)
參考文獻
[1] 李祥妹,劉鍵,鐘祥浩.西藏自治區農牧民收入結構分析[J].地理研究,2004(04):561-569.
[2] 謝綿陛.家庭財富、教育及財富的年齡均化——基于CHFS的家庭凈資產決定因素研究[J].東南學術,2017(05):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