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在分析環藝設計專業特點和授課模式后結合筆者高校課程實踐,闡述了專業課程設置的特點,從而構建了從易到難的模塊化教學法。筆者通過細化為職業崗位要求結合教學四大模塊進行詳細協同完善課程設置,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啟發學生設計創意與思維,培養動手與動腦協同發展,為今后的教學提供更多新的可能性。
關鍵詞:環藝設計;職業化;模塊教法;協同模式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設計學,心理學,建筑學,景觀設計等學科組成復雜的綜合的專業,專業的實踐性很強。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之間需要高度協同,控制好理論和實踐的比例,強調對周圍環境要素的融合用實踐的形式帶動教學。為提高教學效果,提升學生能力,探討過各類教學改革,如校企合作,校園工廠,企業實習等方式。無論是那種形式,提高教學讓學生掌握充分專業知識依然是重中之重。作為專業教師思考怎樣提高學生專業素質和職業化水平是我們的首要問題。
1 設計職業化新思考
環藝術設計本身是實踐性的很強的專業。在教學上一直向市場的需求靠攏,以崗位要求作為教學的宏觀方向目標,也應用型專業培養所堅持的。在教學過程中以職業知識技能的培養為教育目標,以項目案例為教學導向,強化訓練符合設計崗位需求的專業人才。雖然教育職業化側重于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培養,但在實踐教學后學生并沒有掌握好應該掌握的技能同時理論素養也沒有達到標準。所以部分學生認為也許職業技能也可去培訓班等相應機構學得而且時間集中,費用經濟。對于這樣的反饋,我們需要深思。
職業化的教育并沒有讓學生很好掌握技能同時也沒有培養應有的理論素養,投入人員和物資,增大實踐教學比例,提升教師實踐資質,在如此大的投入之下,學習效果不佳是教學方法的問題?現今新時代的對人才的要求,企業不僅僅要求員工具備較強的實踐操作技能還希望他們在接受企業培訓后優點突出。這些要求使其重新定義職業化教育的目的,改變教學方法,重新思考“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思路,以新時代的職業要求去深化理論與實踐教學。同時學生通過引導自主學習,培養自學能力,構建自我體系成為培養的新重點。
2 模塊化教學方案
“模塊化教學”是打破學科界限、將專業課程的不同知識和課程按照若干個能夠自成體系的獨立教學板塊組合起來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塊便是一個個獨立的、具有自身內在邏輯的學習單元,再以問題為導向,設置不同的教學任務。
學生學習不能盲目開始,需要根據自身基礎與課程模塊合理的規劃,確保專業與基礎課程之間銜接得當,這樣才能讓“抱團”教學效果發揮到最大。
就環藝專業基礎專業課來說,CAD工程制圖、人體工程學、立體構成為主的三門課程可視為基礎模塊。而核心專業課劃分、建筑概論、模型制作、裝飾材料與施工、草圖大師、景觀設計可視為核心模塊,作為輔助模塊的課程則是以(平面構成、色彩構成、設計概論為主)和升級模塊(居住空間設計、辦公空間設計、餐飲空間設計、裝飾工程預算為主的課程)。用“抱團”的辦法把分散的課程按教學的方向劃分,使課程都具有向心力。教學過程中,教學目的更明確,學生學習目標清晰,學習動力更強。依此類推,每一個模塊組都由幾門課程構成,它們互相獨立而又協同共存。學生既可以逐漸掌握設計專業的工作方法,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專長與市場需求找準職業生涯發展的道路。
五門課程的安排順序根據教學承上啟下,建筑學基礎/概論—草圖大師—裝飾材料與施工—景觀設計—模型制作。五門課程課安排同一學期完成,保證學習成果能相互作用。為達到效果核心專業課模塊五門課程需要組成教師備課組。建筑學基礎/概論課主要三部分構成:第一、空間意識塑造,第二、中外建筑史學習,第三、空間概念方案設計;有基礎模塊的立體構成建立基本空間感,在本課程中第一步就是要深化空間概念和意識并順利的推動中外建筑史論學習,史論的學習讓對不同建筑風格有深入的認識,對其結構形態有初步認知后,第二步思考怎樣完成空間設計方案。同時配合草圖大師模型制作課程同步教學,把方案具體化,再同步進行裝飾材料與施工課程,學習裝飾建材與施工工藝,在模型制作中加入施工材料。完成前三門課程,保留其成果作品,繼續完成學習景觀設計課程,可把之前課程設計的方案配套設計景觀部分,達到方案的整體性,從建筑室內方案設計到草圖模型制作到增加材質細節,在已有的設計和模型基礎上,進一步設計完成園林景觀部分,形成一個整體的設計作品,最終以手工模型制作方式落地形成實體,完成理論到實踐的過程,課程和作品經歷室內—建筑—景觀—方案—模型的完整階段。
3 職業化與模塊教法協同突破方法
在高校課程應用型指導思想教學語境下,環藝設計教育的職業化通常作為一種重要專業技能培養目標出現在教學領域之中,當然作為教師也愿意將其置于更廣義的定義來探討環藝設計模塊教法與職業化教育理念協同教育的諸多新可能性。更多的環藝設計課程實踐越來越注重協同教學模式,職業化的系統實操以及人才培養的方式創新。另外,創新需要實踐,勇于創新,敢于犯錯,常反饋,多反思,模塊化教法協同職業化進行嘗試,探索具備更多體驗設計外延的環藝設計可能。據此,我們將環藝設計課程的任務設定為:以職業化為核心,建立起模塊化體系教法。
教學以市場需求導向,著眼于環藝實踐崗位的要求,突破學而無用,建立職業化與模塊教法協同方法,同時兼顧到現實問題和困難,以此為標準建立教學團隊組,建立完善的課程模塊體系。介于理論課程的是專業教學的基礎,此時需要引導學生構建知識學習體系。展示四大模塊所包含課程內容及所要掌握的知識與技能,要學生在基礎模塊上建立起“設計概念與主題”認知,明確學生在現階段需達到目、夯實基礎。在協同作用下課程難度升級,把握“空間感+功能”是升級模塊階段的主要任務。通過思考、歸納組織知識體系,運用到分解項目案例從中得到反饋與經驗。核心專業模塊體系考驗學生“建立+分析+解決”自我體系的建立。如此在流程中課程承上啟下次序是關鍵,教學的輕重緩急的布局是要著重細化,課程的安排張弛有度,教師能夠把握進度表循序漸教學。各模塊間協調聯系,讓課程相互作用最大化,這樣才能體現模塊化方式的優勢。
環藝設計職業化的模塊教學已進行實驗,過程中出現些許問題與困難。如課程設置、教師協調等但后續的問題會一步步落實分析并妥善處理。職業化與模塊教學以新定義出現協同發展是具有未來價值的,基于不同設計學科要求,可根據自身需求,建立相應的評判體系和教學標準,避免一概而論,而且適應性更強。
4 結論
設計教學職業化是我們一如既往堅持做的目標,在新環境下市場對人才的要求到更高的層次,這就直接影響到課程模式轉變。職業化,模塊化的目標與實踐也因需求被重新編寫,新的目的與意義應市場與時代要求產生。而環藝設計教學也將結合時代發展,把舊概念與新方法結合,協同發展,培養更具效用的時代人才。
參考文獻
[1]劉晨澍,袁逸晨,呂莉.協同與突破:視覺營銷設計的可持續視角及其教學模式新探[J].裝飾,2019(8).
[2]陳姍姍.基于“互聯網+教育”的就業創業課程模塊化教學[J].當代職業教育,2019,000(005):64-70.
[3]王力,阿麗莎.模塊化教學與項目式教學相結合的探索——以室內設計課程為例[J].藝術教育,2017(10):148-149.
[4]王力.應用型環藝設計專業教學方法的探索[J].美術大觀,2014,
000(002):160.
作者簡介
曲鏡羲,女,廣州工商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