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顯平 王淳
摘 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創新,我國綜合國力不斷上升,各企業也在蓬勃發展。企業為了提高在發展過程中的抗壓能力,應該加強合規管理,實現穩步發展。本文結合工作實際,對企業合規管理提出些許建議。
關鍵詞 企業 發展 合規管理
隨著時代的發展,企業面臨更多的機遇與挑戰,合規風險也日益突出,甚至成為了企業中具有顛覆性的風險。近年來,人們對企業建立合規管理體系的重視程度大大提高,積極參與推進合規體系建設的企業、機構也顯著增多,合規管理變得日益重要。
一、合規管理的含義
合規一詞是由英文Compliance翻譯而來,意思是遵從、服從,指對各類適用規范的遵守。企業需要遵守的“規”通常包括法律法規、內部規定及道德準則等。合規管理指的是,企業通過制定和執行合規管理制度,建立和實施合規管理機制,預防和控制合規風險。合規管理對企業領導的要求較高,需要依靠領導干部的正確思維,避免出現錯誤管理,同時也需要干部員工在企業運營中的行為符合法律、法規及道德準則。
二、合規風險的含義
合規風險是指企業沒有遵循法律、規則和準則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監管處罰、重大財物損失和聲譽損失的風險。簡單來說,合規風險是企業做了不該做的事(違法、違規、違德等)而招致的風險或損失。隨著企業的發展,經營活動日益綜合化和國際化,業務和產品越來越復雜,國家監管越來越嚴格,合規風險將對企業的生存發展產生嚴重威脅。
合規風險管理是指企業主動、有效識別合規風險,持續修訂合規管理的政策、制度和手冊,采取適當的激勵與懲戒措施,主動避免違規事件發生,持續管理合規風險的動態過程,有利于提升企業管理防范各類風險的有效性,避免資產減值和財產損失,從而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
三、合規風險與法律風險的區別
法律風險是指企業不遵守法律規定、監管規則或者和交易方產生合同糾紛,出現財務損失、被處罰或者產生訴訟糾紛的風險。合規風險中有些部分無法納入法律風險的范疇,如不遵守誠實守信和道德行為的準則(包括自律組織制定的某些準則,企業內部制定的管理制度、業務規則等)而遭受聲譽甚至財產損失的風險只能稱為合規風險,而不是法律風險。合同不能執行或合同糾紛導致損失的風險稱為法律風險,而不是合規風險。
四、合規管理措施
企業中對各項工作進行細致的分類,使每一項工作都有理可循,使企業對內做到有章可循、對外做到合規經營。企業為了最終達到這一目的,做到以下幾點十分必要:
(一)制定企業合規管理制度,強化合規管理頂層設計
通過制定合規管理制度,構建符合企業實際的合規管理架構,并持續改進完善,細分企業的合規管理職責,落實到每一個崗位,形成統一領導、各負其責、協同聯動的工作格局。
(二)密切關注法律法規變化,及時轉化為內部規章制度
國家頒布的法律法規很多,企業要知道哪些法律法規對企業本身有強制性約束,并依照這些法律、法規、政策,結合企業管理實際,制定內部管理制度,使企業根據正確的管理制度運營,守住底線、不越紅線。同時,在制度執行過程中,嚴格監督,建立獎懲機制,促進企業合規經營。
(三)抓少數關鍵和重點領域,以點帶面推進全員合規
企業合規與否,關鍵在于領導干部。領導干部要深刻認識到公司推進合規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把此項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工作納入議事日程,特別是主要領導,要帶頭依法守紀,切實擔負起合規管理的重要責任,發揮好表率示范和引領作用,進而帶動全員合規。同時按照“先重點后一般”的原則,以高風險業務領域和管理崗位為重點,逐步向其他領域和操作崗位拓展,最終實現全面覆蓋、全員參與。
(四)落實合規管理主體責任,促進合規管理形成合力
合規管理涉及企業經營管理的方方面面和各個層次,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工作,需要各部門共同推進。每一個部門在籌劃自身工作、開展業務活動的同時都要考慮是否合規的問題,形成系統的自我監督以及互相監督機制。
(五)注重合規教育培訓,營造合規文化氛圍
制度的執行靠人,同時面對設計的盲區,更需要員工憑借良好的職業操守和道德規范做出正確的選擇,因此合規文化的建設顯得尤為重要。要積極發揮輿論導向作用,利用各種標語、講座、媒體使全員了解合規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對不同層次、不同崗位的人員要開展有針對性的合規培訓,使員工從“知規”到“解規”再到“守規”,逐步引導企業員工強化合規意識。
五、結語
企業的合規管理不僅需要領導干部的管理到位,同時也需要員工的密切配合。并且時代發展越來越快,任意一種管理方案都需要不斷完善。合規管理方案的重點和根本在于培育合規文化,只有這樣,才能使企業在合規經營的道路上發展壯大。
(作者單位為吉林石化公司)
參考文獻
[1] 羅雯.“財務人”眼中的進出口業務合規遵從和風險控制[J].財會學習,2018(12):4-6.
[2] 岳銘.對加強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7(12):163+166.
[3] 藺鵬,孟娜娜,馬麗斌.監管科技的數據邏輯、技術應用及發展路徑[J].南方金融,2017(10):5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