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互聯網+教育”的大背景下,近期,教育部印發《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各高校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在線教育的出現迅速發展改變了教學模式和學習方法。對于職業教育而言,更需要結合互聯網技術,針對職業教育的特點,積極探索職業教育新的教學生態環境的可行途徑。在此,以職業教育為例,梳理我國在線教育對職業教育的影響,提出在線教育在職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思路,積極探索符合時代的教育教學方式。
關鍵詞:在線教育;職業教育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快速發展,新媒體的出現促進了各行各業的改革,在線教育以“互聯網+教育”為基礎,對教學模式和學習方法進行了改革。特別在網絡發達的現在,在線教育也逐漸成為新的教育手段,甚至帶動A股開盤首日相關概念股逆市上揚。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基本類型之一,旨在為經濟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因此在“互聯網+教育”的大背景下,需要積極探索在線教育對職業教育的影響,切實提高“互聯網+教育”的可行性和實效性,為職業教育的改革發展提供思路。
1 在線教育的發展
在線教育起源于美國的E-Learning、online-learning,是指通過網絡或者其他數字化內容進行學習與教學的活動。在線教育是基于信息技術的學習方式,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在線教育是指教學雙方要同時在網絡上通過交互,實現同步信息的學習;廣義在線學習則包括同步通信和非實時通信等學習方式。在線教育通過“互聯網+”遠程教育的主要學習方式和教育信息化政策的重要手段,在線教育能夠有效地推進全面終身學習、加快學習型社會快速建設。對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學院等關系的進行教學結構及本質的改變。
從上世紀末至今,由于互聯網的介入,中國人的生活進行巨大的變化,新四大發明“高速鐵路、掃碼支付、共享單車和網絡購物”的熠熠生輝。但是作為傳統行業的教育,被一致認為是互聯網滲透較慢的一個行業。雖然1996年,以弘成101網校為代表的的第一批遠程教育網站出現,標志著在線教育行業的開始,但是因為互聯網本身技術的限制和教育行業的特殊性質,因此產品體驗性較差。到2006年左右,隨著4G網絡寬帶的提升,新東方在線、滬江網校等上線運行,以視頻課件為主流的在線教育進入摸索階段。直到2013年,大量資金和人才開始涌入在線教育行業,也同樣是這一年,在線教育創投熱開啟,產品和模式相關熱點不斷更替,商業模式不斷探索,至2017年,隨著新媒體“直播”模式的橫空出世,在線教育實現了規模化的變化,這一段時間是在線教育行業的快速成長階段。到2018年,國家進入在線教育行業,出臺多項監管政策,使得原來野蠻生長的在線教育行業開始邁向初步成熟階段。2019年,隨著首屆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會在北京召開,“AI+教育”成為下一個在線教育的突破口。
2 在線教育對職業教育的影響
我國職業教育的用戶覆蓋面廣且基礎龐大,隨著《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頒布,教育部門相繼出臺了多個與職業教育相關的政策,從健全經費投入、提高工人地位、吸引生源、加強產教融合、啟動“1+X證書制度”等方面驅動職業教育的發展。在此背景下,推動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發展的計算機理論,也推動著在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碰撞。
職業教育的主要模式有三種,一是傳統的線下教學模式,這種模式的好處是面授的場景性強,師生之間有著直接的互動性,老師能夠通過對課題的把握來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也是現在普遍采取的一種方式。但是傳統的線下教學,會受到空間、時間和人員的限制,對于無法接收到優質教育的地區,或者對于教育資源稀缺地的學生而言,線下教育有一定的限制性。二是雙師教學,也就是主教老師由資深教師通過網絡與各班級直接直播或者錄播教學,而每一班再配備一個助教老師在現在教師中進行答疑和輔導。雙師教學模式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利用優質師資,更多惠及學生。三是線上教學模式,線上教學模式能夠打破時空的限制,擴大優秀師資的輻射范圍,在線教學方式不僅限于直播或者錄播課程的模式,它同時還有教研管理、教學管理、教務管理以及辦公管理,其中教學管理中能夠包含教學系統、作業系統、考試測評系統、組卷\閱卷系統等,線上教學能夠有效地記錄學生學習的數據,提供智能推薦、學習規劃等,提升學生效率。
據艾瑞統計,2019年中國職業教育市場規模達到2688.5億元,同比增長13.3%,未來幾年市場將維持在13%的增速持續增長,預計在2022年有望突破3900億元。而在線職業教育,2019年的規模為393.3億元,未來將保持20%左右的增速持續增長。而高等學歷教育及職業培訓一直是中國在線教育的市場主體,占整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的80%左右。
在線教育如此增長的原因在于在國家重視教育信息化、職業教育發展的宏觀背景下,4G甚至于5G網絡的日益成熟,將新技術與教育能夠不斷加深結合,且在線教育不受空間、時間的約束,能夠覆蓋到三四線及以下的城市,為“小鎮青年”們提供了進一步學習的機會,更因為日益加深的版權意識,使得知識付費理念崛起,因此在線教育對于職業教育有著正向的促進作用。
3 在線教育在職業教育中的問題
雖然在線教育能夠解決傳統線下教育的一些問題,但是教育重來不僅僅只是傳遞知識的過程,更是一個人社會化的過程。特別對于職業教育而言,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型人才,和普通的教育相比,職業教育更側重于實踐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因此在線教育在于職業教育中實施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
3.1 考驗自制力的學習方式
在線教育最大的特點就是客戶端沒有任何的強制性,在網絡一端的教師無法監督學生的學習行為。這種教學模式非常考驗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制力,近期,就有部分同學利用照片,網絡信號差等借口,表面上打開直播或教學視頻進行學習,實際卻在看電影,玩游戲等。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任課老師的約束受限,對于大多數學生無法有效地執行學習計劃,頗有“明日推明日”的感覺,致使學生的注意力分散,影響了遠程學習的效果。
3.2 邊緣下的人際能力
線上教育很容易弱化學生人際交往、自我提升、溝通協調的能力。教育是人社會化的過程,人也是社會化的生物,特別對于職業教育而言,更需要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和社會的建設者。但是線上教育僅僅通過一根網線、一臺電腦就可以得到我們想要的知識,不需要學生進入到復雜的社會中。這樣的快捷和便捷,使得學生容易沉溺在線上打造的世界,而減弱在日常生活中的溝通能力和管理能力,使得自己的人際能力處于邊緣。
3.3 缺乏實際操作的條件
職業教育的形式上是教育,核心卻是職業,這要求職業教育需要以職業為標準,其課程的內容、考核的方式需要與職業技能掛鉤。因此在職業教育中,不僅包括了職業學校的教育還包括了職業技能的培訓。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傳遞理論知識,也要重視與實踐相結合。在課堂內容的安排上要求學生在學習中實踐,實踐中學習。通過在課堂上的初步體驗,再到實訓基地的進階聯系,最終在實際工作場所中直接進行操作。但在線教育中,教師和學生主要是在網絡平臺開展教與學的活動,通過電腦或者手機的線上演示,使得教學活動更加抽象,使得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缺乏直觀的印象和實際的練習。
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不同,它不僅要求教師和學生需要課堂互動,及時掌握學生的困惑點;學生之間需要發揮主體作用,充分提高自己工作水平;更要求學校或者培訓機構在學生的培養上,具有理性指導下的實踐,為此還需要建設校外實習基地,需要業界人員參與到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來。
4 下一步發展
在線教育對于職業教育雖有一定的問題,但是不失為一種更符合時代特色的教育教學方式。對于學生,教師和學校,需要將學習資源進行整合,才能使得在線教育進一步的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
4.1 明確學習目的,主動參與學習
對于參與職業教育的學生,最重要的明確學習的目的。現在的學習是為了能夠在未來滿足個人就業的目的和工作崗位的客觀需要,在學習中必然要克服人的惰性,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利用在線教育平臺,選擇合適的時間、地點,按照計劃完成視頻學習,完成課后練習,并且積極的參與到學習的討論中,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成果奠定基礎。
4.2 引導自主學習,調動學習主動性
利用在線教育的課堂教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闡述自己的觀點,從討論、交流中主動獲取自身所需的知識信息。且在線教育的學習環境活躍,對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4.3 培養產教融合,形成職業環境
職業教育的目標是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加快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與轉型。因此培養的人才如何就業是一大關鍵,這就要求學校與在線教育機構、用人單位與在線教育機構共同打磨新的課程內容、課程體系、人才衡量標準等,不論是學歷類的職業教育還是職業資格考試和職業技能等職業教育,都能夠形成交互式的發展,因此產教研融合是未來發展重點。未來,在線職業教育學校與用人單位可以進行人才表現數據的交互,打造線上實踐平臺,使得產教融合更加緊密,以此延長培訓企業的服務價值和服務周期。
參考文獻
[1]中國在線教育平臺用戶大數據報告——騰訊課堂數據篇2020年[C].艾瑞咨詢系列研究報告(2020年第1期).上海艾瑞市場咨詢有限公司,2020:446-491.
[2]王鐘的.“停課不停學”,在線教育能否迎來拐點?[N].中國經營報,2020-03-02(E04).
[3]中國在線教育行業數據發布報告2019H1[C]..艾瑞咨詢系列研究報告(2019年第10期).上海艾瑞市場咨詢有限公司,2019:40-57.
[4]吳煒煒.開放大學現代職業教育文化生態構建研究——在線學習與高職教育文化同構的價值訴求和實現路徑[J].云南開放大學學報,2019,21(03):41-47.
[5]姜雨晴.新媒體視域下直播平臺的教育特征分析[J].傳媒論壇,2019,2(09):16-17.
[6]吳煒煒.對話、耦合、融通:在線學習與高職教育文化同構性研究[J].山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02):4-9+13.
[7]袁霞.中等職業學校“互聯網+教育”的實施途徑與策略[J].職教通訊,2017(35):19-22.
作者簡介
謝婉瑩(1990-),女,漢族,會計碩士,研究方向: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