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蓮
摘 要 近年來,國家對安全環保工作越來越重視,要求也越來越嚴,可以說,在當前形勢下,安全是政治、是大局、是穩定、是和諧,更是一種不可推卸的責任,任何時候都不能麻痹大意。近期在媒體上可以看到各類安全事故頻發,歸根結底,其與人的安全意識薄弱、違規進行生產操作、專業和安全知識缺乏、管理不善等有關系。安全事故與員工的意識、素質等直接相關,因此人力資源管理對企業生產安全風險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诖?,本文從以下4個方面探討企業安全生產與人力資源管理的關系。
關鍵詞 人力資源 安全 管理
一、人員配置與生產安全管理
2017年6月17日,筆者就職公司的制裝車間3號水泥磨一名巡檢工作人員在清理12號熟料庫底皮帶上的積料時,不慎將左手臂卷入皮帶秤尾輪,導致左手臂受傷。本人在參與聽取安全事故分析時,首先想到人員配置方面有問題,就筆者對傷者的了解,他在當時卡料的情況下并不具備靈活處理問題的能力,在條件反射下用手去扒料子的時候也不具備一般人應有的自我保護反應能力。以前在考慮一個人能否勝任崗位的時候,往往只考慮了基本的崗位操作水平,而忽視了處理臨時突發事件的能力與安全防護技能水平。因此要杜絕生產安全事故,首先應該增強員工的安全意識,這要求在人力資源管理活動中做好以下兩點:
一是要做好崗位分析,明確崗位的主要工作內容、完成工作需要什么條件、需要使用哪些設備和工具、需要具備哪些知識和技能的人、需要配置多少人,以及怎樣使人、機、料、法、環安全良性運行等,這是實現安全生產的前提條件。
二是在崗位分析的基礎上進行人員配置時,要做好對人的素質的全面分析,比如正確的安全價值觀、危險源辨識能力、安全防護技能等,使人與事精確匹配,從生產安全管理角度出發,在人員的配置上絕不可將就。
二、員工培訓與生產安全管理
在公司三級培訓中,安全培訓是最多的,但要回過頭看,思考是否存在形式大于內容、過程重于目的的傾向。我們講了很多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和企業的規章制度,但是水泥行業生產安全管理的重點在生產一線,對一線職工的安全培訓要符合他們的實際接受能力,因此培訓要求不斷創新,形式要多樣,內容要有針對性。除了增強安全意識,將理論與實踐融會貫通,還必須使安全培訓深入員工工作崗位,比如掌握生產作業安全知識、專業安全技術知識、自我保護知識,學會分析安全形勢,了解和掌握安全生產情況,解決安全生產中出現的問題等,做到有問題及時發現、及時解決,全過程地塑造員工行為,使安全成為一種習慣。
三、績效考核與生產安全管理
要使員工真切地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對安全的重視,除了聲勢浩大的宣傳和生產安全會議以及各級培訓外,還必須將安全指標納入全員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并嚴格進行考核,這樣更容易使員工意識到安全的重要性。對于不佩戴安全防護用品、違章操作、違章指揮、安全隱患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等情況,考核力度要相對比其他指標大,而且必須是不折不扣的考核。只有使違規者承擔相應的責任、付出相應的代價,公司安全規章制度才能得到貫徹,安全管理執行力才能得到提高,從而形成良性的安全管理機制,限制員工的不安全行為。
四、員工精神狀態與生產安全管理
人的因素在安全生產中具有決定性作用,人的行為由心態決定,心態主要體現在精神狀態上。一個人的精神狀態會直接影響其日常工作,對于一線職工而言,精神狀態不好,輕則導致設備、工藝或質量事故,重則引發安全事故。因此無論是中高層管理者,還是基層管理人員,都必須重視一線職工上班時的精神狀態。一是要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做好思想的疏導,使其進入安全精神狀態;二是要加強勞動紀律管理,上班期間嚴禁玩手機游戲,因為游戲容易讓人沉迷,導致工作精力分散甚至精神恍惚,存在安全隱患;三是要告誡一線職工下班之后要休息好,因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下班后不休息好,就不能保證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8小時的工作中。因此就如何調整好一線職工的精神狀態,保證一線職工“高高興興上班來,平平安安回家去”,要有所思、有所行。
五、結語
精確的崗位分析是安全生產的基礎,合理的員工配置是安全生產的關鍵,有效的員工培訓是安全生產的保障,落實績效考核是安全生產管理手段。人力資源工作者必須抓好人力資源管理,減少生產安全風險,堅決避免出現形式主義、做表面文章、擺花架子、走過場的現象,以人力資源管理帶動安全生產工作不斷向縱深推進,從而促進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作者單位為葛洲壩石門特種水泥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李健.人力資源管理在企業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探究[J].中外企業家,2020(01):100.
[2] 鄧敏超.淺談人力資源管理在企業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現代營銷(下),2019(10):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