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調研工作安排,通過走訪、調查、約談、交流等形式,筆者對A縣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形成調研報告,僅供參考。
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艱巨而又復雜的工程,需要全縣上下一心,擰成一股繩,協調行動,全面推進。要實現美麗鄉村建設的美好結果,應著力抓好以下幾點:
一、深入宣傳,營造氛圍
美麗鄉村建設是事關廣大農民幸福生活的惠民工程,涉及社會各個方面,特別是作為農村主體的廣大農民的積極參與。要廣泛運用電視、廣播、報紙、宣傳標語、村莊整治新舊圖片對比等手段和形式,開展聲勢浩大的宣傳發動工作,深入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廣泛宣傳美麗鄉村建設的重大意義,全面展示A縣美麗鄉村建設的新成果,讓廣大農民更直接、更生動地感受到建設美麗鄉村帶來的實惠,激發農民群眾建設美好家園的強烈愿望,從而更自覺、更主動地投入美麗鄉村建設中去,持續營造美麗鄉村建設的濃厚氛圍。加強鄉風文明建設,制定實施《村規民約》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堅持開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衛生清潔戶評選等活動,大力倡導現代生態文明理念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引導農民群眾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公共服務意識,形成良好的生產生活習慣,共同維護美麗鄉村建設成果,促進美麗鄉村建設健康持續發展。
二、因地制宜,合理規劃
創建美麗鄉村需要有科學規劃作指導,要把“是不是科學合理、有沒有地方特色、受不受群眾歡迎”作為衡量標準,堅持因地制宜,整合資源,立足當前,放眼長遠,制定各方面規劃,積極發揮規劃的“領頭羊”作用。
一是提升規劃水準。圍繞已經規劃出來的目標,制定出臺A縣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意見,結合各村地理風貌、資源優勢、產業發展、歷史文化、傳統民俗等,從道路建設、村莊改造、產業布局、配套設施建設、村民素質提升等各種情況統籌規劃,加強差異化指導和個性化塑造,最大限度保留保護鄉土元素,挖掘傳承文化內涵,展現地方特色,體現農家風情,努力打造A縣美麗鄉村建設的環境和生態。
二是狠抓規劃銜接。按照“銜接配套、提升功能”的要求,修編完善農村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綜合整治規劃、農村住房改造建設規劃、農村社會發展規劃、農村產業發展規劃等,努力實現各種功能的相互銜接,確保這個村架構功能和整體治理措施能實施、可復制。
三是嚴格執行規劃。精心組織美麗鄉村規劃實施,搞好具體項目建設與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發展等規劃的配套落實,大力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標準和整體水平。繼續堅定不移地開展“打三非”專項行動,花大力氣整治農村無序建房、亂占耕地建房、公路兩旁違規建房等行為,增強規劃的法定性、嚴肅性和長效性。同時,在整個一系列的有序推進過程中,注意尊重群眾意愿,切實維護群眾利益,不搞大拆大建,不搞“一刀切”,確保美麗鄉村建設的有效實施。
三、發展經濟,強化支撐
項目帶動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動力和支撐。要把產業轉型、興業富民作為基礎工作,同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和產業發展、農民增收的互聯互動,實現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互促互贏。
一是調整農業結構。充分利用A縣優美宜居的生態環境、天然富硒產品上規模的有利因素,大力發展宜游農業、環保農業等響亮品牌,促進產業轉型升級,走出一條符合新田實際的生態農業發展之路。
二是培育主導產業。立足于區域、產業、環境、資源等基礎,堅持“一村一業、一村一品”,挖掘產業潛力,強化輻射帶動,壯大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不斷提升美麗鄉村建設的經濟支撐。
三是促進興業致富。依托美麗鄉村建設,引導農民發展新型農業、富硒農產品加工、農村電商、鄉村旅游、“農家樂”等相關產業,擴大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大力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引導企業主體通過項目聯動、村企合作、投資拉動、科技助力等載體,有效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帶動農民發展生產、脫貧致富。
四、完善機制,長效管理
堅持“三分建、七分管”的原則,狠抓建章立制,完善各項機制,使農村環境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軌道。
一是建立健全環境衛生監管機制。以垃圾清運體系、污水處理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為重點,持續加大人居環境整治力度。積極探索農村環境管理社會化、專業化,組建垃圾收運、污水處理、設施維護、河道管護、綠化養護等專業隊伍,落實管護責任,逐步將農村環境保潔納入城鄉公共服務范疇。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收運體系建設,推廣“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新模式,逐步實現農村垃圾處理機制全覆蓋。加快實施光大集團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為全面實現A縣城鄉生活垃圾處理“無害化、節約化、資源化”提供保障。
二是建立健全農村公共設施建管機制。著眼于提高農民生活品質,加強農村公共服務基礎項目建設,堅持產業帶動,依靠產業帶動社會事業、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的不斷升級改造,全面提高鄉村公共服務中心和文化娛樂衛生等項目水平,確保服務布局科學化、服務投入多元化、服務保障人性化、服務隊伍專業化,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整體運轉。
三是建立健全農民素質提升機制。農民是美麗鄉村建設的主體。著力提升農民整體素質,抓好農村實用技能培訓,加強和改進農民工創業服務,切實增強農村勞動力“造血”功能,為美麗鄉村建設增添活力。著力提升農民生活品質,廣泛開展送文化、科技、衛生下鄉等農村文化活動,組織開展各類文體競賽,豐富農民文化生活,抵制破除農村陋習,形成積極向上的新農村精神風氣。
四是建立健全工作運行保障機制。主要包括審視產業審核機制、產業協調運行機制、資金擔保長效機制、產業驗收評估機制以及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合理監察、效能水平考核等機制,確保美麗鄉村建設各個方面充滿著落、取得實績。
(作者單位為中共永州市委黨校)
[作者簡介:李何斌(1984—),男,河南息縣人,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生,法學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黨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