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秋仙,劉學偉
(1.鹽城市亭湖區水產技術推廣站,江蘇 鹽城 224001;2.江蘇長壽集團南山飼料有限公司,江蘇 鹽城 224001)
革蘭氏陰性菌的胞外產物是病原菌的主要保護性抗原,與細菌的致病性及免疫保護性密切相關[1-2]。胞外產物(ECP)是病原菌在生長與繁殖過程中不斷向環境中釋放出的代謝產物。這些代謝產物對于細菌吸收營養物質、吸附和入侵宿主機體、在宿主體內擴散、繁殖以及抵抗宿主免疫因子的免疫作用等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而有些胞外產物可以直接破壞宿主機體的體質,引起宿主的發病甚至死亡,如胞外蛋白酶、溶血素、細胞毒素等,胞外產物成為決定病原菌毒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已發現副溶血弧菌[2]、嗜水氣單胞菌[3]、遲緩愛德華氏菌[4]等多種水產動物病原菌的胞外產物具有明顯的致病性。胞外酶具有多種酶活性,如明膠酶、酪蛋白酶、卵磷酯酶、脂肪酶、淀粉酶、幾丁質酶等,對宿主產生不同的作用和影響。
宋亞雄等[5]通過感染試驗,證實黃海希瓦氏菌AP629致仿刺參全部死亡。為探討菌株AP629的致病因素,該文通過平板玻璃紙法提取黃海希瓦氏菌AP629的胞外產物,對其進行了特性分析,為揭示黃海希瓦氏菌胞外產物的生物學特性積累了基礎資料,為進一步解析菌株AP629發病機理奠定基礎。
黃海希瓦氏菌(Shewanella smarflavi AP629)分離于大連地區患“化皮病”的仿刺參,由該實驗室證實為病原菌,-80℃保存。黃海希瓦氏菌參考菌株(S.marisflavi)KCCM41822由韓國釜慶大學疾病預防實驗室贈送。
用平板玻璃紙法[1]制備ECPs。將黃海希瓦氏菌AP629接種于營養肉湯培養基,28℃,震蕩培養(180 r/min)24 h,取0.2 mL液體培養物涂布于預先放置一層滅菌玻璃紙的營養瓊脂平板上,28℃培養24 h。每平板用3 mL磷酸鹽緩沖液(PBS,0.01M pH值7.2)洗下菌體,收集菌懸液,于4℃ 14 000 r/min,離心20 min,取上清液,經 0.45 μm 和 0.22 μm 微孔濾膜過濾除菌或加入慶大霉素(終濃度2 g/L)過夜除菌,離心除去殘渣即為胞外產物提取液。平板涂布培養,證實無菌生長后,低溫保存備用。
每次使用前用紫外吸收法[6]測定其蛋白質總量,測定公式為
ρ(蛋白質)(mg/mL)=(1.5×A280-0.75×A260)×稀釋倍數。
采用解離非連續緩沖系統垂直板電泳[7]將胞外產物與電泳樣品緩沖液等體積混勻,煮沸5 min,冷卻后加樣,每孔加20 μL樣品,并加點Marker(Sigma,SDS-6H)。采用Tris甘氨酸(Gly)電泳緩沖液,4℃條件電泳。丙烯酰胺濃度:分離膠10%(v/v),濃縮膠4.75%(v/v)。濃縮膠部分恒定電流為30 mA,分離膠部分恒定電流為60 mA。電泳結束后,凝膠經考馬斯亮藍(CBB)R250(Sigma)染色后用 EPSON PERFECTION 248 PHOTO掃描儀掃描圖片,Gel-Pro Analyzer軟件分析各分離蛋白的相對分子量。
分別配制含量為2 g/L的淀粉、4 g/L酪蛋白、10 g/L脂肪(吐溫-80)、25 g/L卵磷脂平板和營養肉汁明膠,于37℃下過夜,去除水分,將胞外產物的粗提液(30 μL)點樣于預先貼在培養基表面的滅菌雙層濾紙片上(紙片直徑0.5 cm),25℃下放置48 h后觀察結果。脂酶和卵磷脂酶的產生以紙片周圍出現不透明暈圈為陽性;觀察明膠酶的產生時,滴加酸性氯化汞,以紙片周圍出現透明圈者為陽性;觀察淀粉酶的產生時,滴加新配制的Lugol氏碘液,有無色透明圈出現者為陽性[6]。
采用《生化技術導論》中的福林試劑法[8],在37℃下每分鐘水解酪素產生1微克酪氨酸定為一個酶活力單位。按下式計算:
蛋白酶活力單位=(A/15)×F
式中:A為樣品測得光密度查曲線,得相應酪氨酸微克數;F為酶液最終稀釋倍數。
ECPs與一些化學試劑在37℃保溫1 h后,檢測酶活的變化。各種試劑所用濃度見表2。配制時PMSF用丙酮溶解,其他的用蒸餾水溶解。
分別設置 3個組,1個 ECPs試驗組、1個AP629試驗組,1個對照組,每組8只小白鼠(昆明品系,4周齡雌性)。ECPs試驗組腹腔注射0.05 mL ECPs/只,濃度為2.25 mg/mL;AP629試驗組腹腔注射0.05 mL/只,濃度為108cells/mL;對照組注射相同劑量滅菌PBS(0.01 M,pH值 7.2)。觀察和記錄小白鼠的活動和死亡情況。
感染用幼參取自大連灣海參養殖場,體質量1~3 g,體長2~5 cm,運回實驗室后在塑料水槽中暫養7 d,每天換水1/3,養殖用水為沙濾海水,水溫11~14℃、pH 值 8.2~8.3、鹽度 31.8、溶氧 8.6±0.3 mg/m3,不間斷充氣。分別設置3個組,1個ECPs試驗組、1個AP629試驗組,1個對照組,每組10頭仿刺參(體長3~4 cm)。ECPs試驗組體腔注射 0.02 mL ECPs/頭;AP629試驗組體腔注射0.02 mL ECPs/頭,濃度為108cells/mL;對照組注射相同劑量滅菌PBS(0.01M,pH值7.2)。記錄仿刺參癥狀和存活情況。
黃海希瓦氏菌AP629和S.marisflaviKCCM41822 ECPs的SDS-PAGE圖譜見圖1。菌株AP629和S.marisflavi KCCM41822 ECPs SDS-PAGE圖譜完全相同。分子量為 114 kDa、66 kDa、39kDa、36 kDa、79 kDa的蛋白條帶是菌株AP629和S.marisflavi KCCM41822共有的。
黃海希瓦氏菌AP629作用溫度為25℃時,其ECPs酶比活力為12.52活力單位/mg蛋白。對黃海希瓦氏菌AP629的ECPs進行酶活性檢測,結果表明ECPs具有酪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具有卵磷脂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無明膠酶活性,見表1。
一些金屬離子和化學試劑對病原菌ECPs的酶活的作用見表2。從表 2可看到,當EDTA、PMSF、SDS、MnCl2作用濃度分別為 10、5、5、5 mM 時,ECP酶活受到不同程度抑制;Ca2+和Mg2+則提高ECPs的酶活,可提高3%~19%和12%~28%的酶的活性。

表1 病原菌胞外產物的酶活性

表2 化學試劑對病原菌ECPs活力的影響
ECPs對小白鼠的致病性,見表3,在每只小白鼠腹腔注射黃海希瓦氏菌AP629的ECPs,試驗20 d期間,小白鼠無任何癥狀出現;菌株AP629試驗組小白鼠全部死亡;對照組沒有出現死亡。
試驗20 d期間,注射黃海希瓦氏菌AP629的的ECPs的仿刺參沒有出現化皮、死亡;注射菌株AP629的仿刺參陸續化皮、死亡;對照組都沒出現任何癥狀。

表3 病原菌ECPs對小白鼠的毒性試驗結果
黃海希瓦氏菌是仿刺參的一種條件致病菌,該文對黃海希瓦氏菌AP629的胞外產物進行了特性分析。胞外產物(ECPs)是水產動物病原菌侵染機體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多種酶活性,如蛋白酶、淀粉酶、卵磷脂酶、明膠酶、磷酸酯酶等活性對病原菌的致病性具有重要作用[9-10]。該文研究結果,黃海希瓦氏菌AP629的ECPs具有酪蛋白酶、淀粉酶、卵磷脂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無明膠酶活性。張志強等[11]從大菱鲆分離出的遲鈍愛德華氏菌的ECPs具有淀粉酶活性、脂肪酶活性、卵磷脂酶活性,推測酶活性可能溶解水產動物細胞,為遲鈍愛德華氏菌提供有益的生長環境。Sakai和Ellis[12-13]研究,殺鮭氣單胞菌感染虹鱒后,其ECPs中具有蛋白酶水解膠原蛋白活性,以及殺白細胞素能破壞吞噬細胞,從而引起水產動物發生病理變化。周琳等[14]從患內臟白點病的大黃魚體內分離出變形假單胞菌,其ECPs具有卵磷脂酶活性、胃蛋白酶活性、半胱氨酸蛋白酶等酶活性,并證實與病原菌的毒性有密切關系。
細菌的胞外產物蛋白成分非常復雜,導致蛋白條帶的分子量有很大差異。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SDS-PAGE)及考馬斯亮藍R-250染色分析表明,黃海希瓦氏菌AP629和參考菌株ECPs蛋白條帶分布在79.0~114.0 kDa。陳雅芳等[15]報道,養殖石斑魚潰瘍病病原哈維氏弧菌ECPs蛋白條帶主要集中在分子質量范圍25.0~66.2 kDa,費辰杰等[16]報道,牙鲆致病菌ECPs蛋白條帶主要集中在分子質量范圍18.0-120.0 kDa。本研究中一些金屬離子和化學試劑對菌株AP629的ECPs的酶活具有一定的影響,當 EDTA、PMSF、SDS、MnCl2作用濃度分別為 10、5、5、5 mM 時,ECP 酶活性受到不同程度抑制;Ca2+和Mg2+則提高ECPs的酶活性,可提高3%~19%和12%~28%的酶的活性。左鳳琴等[17]研究魚源溶藻弧菌當添加了金屬螯合劑50 mmoL/L EDTA和100 mmoL/L苯甲基磺酰氟能分別使ECPs的酶活性下降83.40%和51.32%;曹煜成等[18]研究Zn2+和Mg2+對地衣芽孢桿菌胞外產物酶活性有降低作用。
在本試驗中,腹腔注射黃海希瓦氏菌AP629 ECPs的小白鼠,及體腔注射菌株AP629 ECPs的仿刺參,與對照組一樣,沒有出現任何癥狀,可見黃海希瓦氏菌AP629的ECPs不顯示致病力。張朝霞等[19]研究了副溶血弧菌的胞外產物對中國對蝦具有致病性;賀揚等[20]研究了氣單胞菌感染斑點鮰48 h后,開始出現癥狀并死亡;張志強等[11]和張海月等[21]研究,健康斑馬魚注射遲鈍愛德華氏菌、維氏氣單胞菌均死亡;De la Cruz等[22-24]眾多國外學者用鰻弧菌胞外產物感染日本鱔魚、虹鱒和小鼠后,導致動物腸道普遍發生出血性炎癥反應,肌肉組織受到嚴重損傷,而后陸續死亡。大多數細菌的胞外產物均具有致病性,該文通過對黃海希瓦氏菌AP629的ECPs的研究表明,菌株AP629的ECPs的有無對菌株的致病力可能無影響,確切的致病因子還需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