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友林 ,曾澤國 ,郭婧 ,陳正燕 ,黃雅貞 ,劉德亭 ,曾慶祥
(1.贛州市水產研究所,江西 贛州 341100;2.東莞市海大飼料有限公司,廣東 東莞 523130)
目前,我國池塘、水庫、湖泊等養殖水域所使用的捕魚設備,大多采用定制的拉網或拖網,這種傳統的捕撈設備和捕撈方式存在以下一些主要缺點:一是養殖水域的水面越大,所需的網衣就越多,網具耗材多,網具制作的費用就越高;二是水面越大,需要的人員或網船等其他設備也越多,消耗的燃油和人力成本越多,捕魚費用隨之增加;三是現有方式下的傳統拉網捕魚,其設備和方法對捕撈魚類不具有選擇性,進行作業時所捕的魚大小不一,不管是魚種還是成魚均一并捕撈進網,這對魚種會造成一定的損傷,影響養殖魚種的成活率;四是現有方式下的傳統拉網捕魚因為其可調控性差,都是一次下網再直接拉起,這樣就導致捕魚量無法保證穩定,會出現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而捕不到魚或捕魚量很少的情況。為解決上述問題,贛州市水產研究所科技人員發明了一種高效捕魚裝置,現將該裝置及其使用方法介紹如下,供參考。
該裝置主要包括:1-固定樁、2-滑輪、3-轆轤、4-吊繩、5-誘捕網、6-投餌機、7-篩魚欄柵Ⅰ、8-導魚口、9-導魚網、10-單向漏斗網、11-集魚網、12-負重浮子、13-篩魚欄柵Ⅱ(俯視結構示意圖詳見圖1)。
四個固定樁-1呈長方形排列,固定安裝在沿塘堤(湖岸)的水域中,最近的固定樁-1距離塘堤(湖岸)為100~150 cm,每個固定樁-1頂端都安裝有滑輪-2,固定樁-1側面的塘堤(湖岸)上固定安裝有兩個轆轤-3,兩個轆轤-3均分別通過吊繩-4穿過同一個誘捕網-5的四周,誘捕網-5四周通過吊繩-4繞在滑輪-2上,并且固定在四個固定樁-1上,誘捕網-5上對稱地設有兩處篩魚欄柵Ⅰ-7,誘捕網-5中心開有導魚口-8,誘捕網-5的導魚口-8底部連接有導魚網-9,導魚網-9的另一端連接有呈漏斗狀可單向通過的單向漏斗網-10,單向漏斗網-10的另一端連接有集魚網-11,單向漏斗網-10的小口朝向導魚網-9,單向漏斗網-10的大口朝向集魚網-11,集魚網-11一側設有篩魚欄柵Ⅱ-13,集魚網-11外側面上均勻地分布安裝有負重浮子-12,固定樁-11側面靠近水面30~50cm的岸邊固定安裝有餌料投放機-6,投餌機-6的餌料出口面向誘捕網-5的水面上方。
2.2.1 固定樁-1 采用鋼筋水泥樁,長方體或圓柱體,寬度或直徑20~25 cm,高度以高出池塘最高水面2.0~2.5 m為宜,主要起固定誘捕網、安裝滑輪及吊繩等作用;
2.2.2 滑輪-2 304不銹鋼材質,規格視魚塘面積及網捕魚重量確定,一般單個承重50 000~10 000 kg即可;
2.2.3 轆轤-3 可以手動也可以用電帶動;
2.2.4 誘捕網-5 誘捕網的網衣材料為聚酰胺纖維,規格為 210D/4×3,網目:2a=6 cm,誘捕網的四周用直徑Φ10 mm的聚乙烯做綱索,以增加網衣的牢固性。誘捕網的大小視養殖水面的大小而定,一般情況是,面積20×666.7 m2以下的水面,誘捕網面積為 36~64 m2,面積 20×666.7~50×666.7 m2的水面誘捕網面積為 64~100 m2,面積 50×666.7~100×666.7 m2的水面,誘捕網面積為 100~144 m2,面積 100×667~200×667 m2的水面,誘捕網面積為 144~196 m2,面積200×666.7 m2以上的水面,誘捕網面積為225~400 m2。誘捕網呈正方體或長方體,高度一般1.5~2.0 m,四周用四根固定樁固定;
2.2.5 單向漏斗網-10 網衣材料為聚酰胺纖維,規格為210D∕3×3,網目2a=4 cm,網深2m,網口直徑60~80 cm,整個網呈漏斗狀,大口朝向導魚網,導魚口與導魚網網口、集魚網網口三者連在一起,后口朝向集魚網,單向漏斗網是將導魚網中的魚導入集魚網中并阻止魚返回的網具;
2.2.6 集魚網-11 網衣材料為聚酰胺纖維,規格為 210D/4×3,網目 2a=4 cm,長寬高分別為 10~20 m、2 m、1.5 m,集魚網四周必須用負重浮子和鋼管固定,主要起暫時存放魚類的作用;
2.2.7 負重浮子-12 可選用泡沫浮子或塑料桶,規格為長、寬、高分別為70 cm、40 cm、30 cm或直徑40 cm、高70 cm的圓柱形塑料桶,負重浮子上面架設用鋼管制作的橋板,供人在上面行走操作,負重浮子和鋼管橋板還可固定集魚網;
2.2.8 篩魚欄柵Ⅰ-7和篩魚欄柵Ⅱ-13由直徑1.5cm的圓形不銹鋼制成,鋼管與鋼管之間的距離5 cm,整個欄柵呈長方形,長100 cm,寬40~50 cm,制作好以后,將整個欄柵用黑色油漆涂成黑色,裝在誘捕網與誘餌機相向的兩側網衣上,一邊一個,篩魚欄柵起魚通道作用,達不到商品魚規格的魚種可通過該欄柵快速安全的游出誘捕網,回到養殖水域。2.2.9 投餌機-6 為自動投餌機,大小視魚塘面積及每次投餌量決定,一般可裝飼料40~200 kg即可。
利用上述的捕魚裝置進行捕撈時,其步驟為:
在準備捕魚的前2 d,用繩子將單向漏斗網扎起,并通過轆轤放開吊繩將誘捕網下沉到離水面50~100 cm以下的水體中;捕魚開始時,先開啟投餌機,投餌機以每5 s投一次飼料的頻率投料,5~10 min后待魚聚集到誘捕網內時,轉動轆轤,將誘捕網緩慢地提起,直至誘捕網四周上層網衣全部離水面30~40 cm時停止轉動轆轤,此時,使投餌機停止投放飼料,保持該狀態0.5~1.0 h,使誘捕網內的幼魚通過篩魚欄柵Ⅰ游出誘捕網;其后,解開扎在單向漏斗網上的繩子,使誘捕網中的魚通過導魚口、導魚網和單向漏斗網進入到集魚網中,此時,再停留20~30 min,使集魚網中的幼魚通過篩魚欄柵Ⅱ游出集魚網,其后,便可以將集魚網內的魚撈出,即完成捕撈。
應用上述高效捕魚裝置捕魚,實現了如下效果:
一是降低了網具以及配套的漁船等設備成本。本裝置實現了突破性的改進,將臃腫的大型捕魚設備進行孤立化,并合理地安排數個功能裝置,從而使該捕魚裝置結構簡單體積小,需要的網衣面積小,大水面還減少了拖船的使用,據初步則算,本裝置比傳統的捕撈設備可減少費用60%~80%;二是減少了人力成本,與常規捕魚方法相比,可以節省勞動量及工資成本50%以上。
在大水面或庫灣(汊)應用該捕魚裝置進行捕撈時,耗費的能源少,節約燃油,與常規捕撈方法相比,可節省燃油80%以上。
傳統的拉網捕魚都是一次下網再直接拉起,這樣就導致捕魚過程的可調節性差,養殖的魚類,不分大小均有可能上網,不能上市的魚種需要通過人工方法篩除。而本裝置的捕魚方法,為有目的誘導捕撈,在捕撈過程中因為有專門的篩魚裝置,所以魚種可以從該裝置中游走,不會與商品魚混在一起,因此不需人工來挑揀,又大大減少了苗種的損傷,苗種死亡率降低了90%以上。
常規的拉網捕撈方法捕撈一次一般需要3~8 h,該捕魚裝置及其捕魚方法捕撈一次的時間在1.5~3 h之間,提高了捕撈效率50%~62.5%。
常規的拉網捕魚方法一般需要在溫度不太高的晴好天氣時才能進行捕撈,而本方法則可以實現隨時捕撈,不受時間和天氣的影響,特別適合夏季捕“熱水”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