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媛 劉 巍 劉紋紋 趙菊英
(昆明醫科大學康復學院 云南·昆明 650201)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并多次強調:“就業是民生之本,要重點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全社會都要把就業工作擺到突出位置,重點抓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大學生怎樣了解國家形式與就業政策,怎樣規劃未來職業道路,怎么轉變角色,應對就業困難,正是就業指導課關注的焦點問題。不斷變化的就業形勢、潛移默化的家庭影響、多元的心理狀態等給高校就業指導課程提出了全新挑戰。如何正確認識自己、如何做好就業心理準備、如何選擇職業、如何調適在就業過程中的各種心理問題,不僅影響畢業生的職業定位和職業生涯發展,而且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態。因此,研究畢業生就業心理夙求并對就業過程中產生的心理障礙進行調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為了解畢業生的就業夙求,全面把握畢業生的就業指導現狀。本研究以某醫科大學康復學院2014級82名畢業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形式,發放問卷82份,回收問卷80份,有效問卷80份,回收率97.56%,男生占19%,女生占81%,云南生源占69%,省外生源占31%,城鎮戶口占30%,農村戶口占70%,涉及畢業生的個人基本情況、就業心理狀態和就業指導現狀三個方面。
就業心理狀態方面,15%的畢業生就業信心不足,8%的畢業生就業心理壓力巨大,很難堅持,25%的畢業生就業準備不充分,對當前就業情況不是特別滿意,可見,當前畢業生的就業心理狀態不是很理想,仍需要進一步加強。此外,29%的畢業生認為就業壓力的來源是未來的生活保障,13%的畢業生認為就業壓力的來源是家庭的期望,31%的畢業生認為就業壓力來源于理想與現實的落差,20%的畢業生認為是外界環境的影響。可見,畢業生的就業壓力是多維的,主要聚焦于個人的發展。

表1

表2

表3
就業指導效果方面,49%的畢業生認為就業指導成效甚微,48%的畢業生認為就業指導有一定的效果,可以看出當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有一定的成效,但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力度和滿意度還不夠,學校仍需加大就業指導力度,讓畢業生對于就業有更明確的方向與目標。就業指導的實施路徑方面,51%的同學認為應該采用復合化的培養模式,僅有11%的畢業生選擇單一的就業指導路徑,可以看出單一的就業指導路徑已不能滿足畢業生的就業夙求,復合化的就業指導培養模式是最理想的就業指導實施路徑;就業指導課程比例方面,55%的同學認為實操比理論更重要,40%的同學認為理論和實操同等重要,僅有5%的同學認為理論比實踐更重要,可以看出實踐操作對于就業指導非常重要,就業指導課程應加強實踐操作力度。
高校就業指導課程設置不合理,時間緊任務重,課時安排較少,授課教師為趕進度連續上課,很少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展示機會。在教學方法上多采用傳統教學模式,老師講學生聽,課堂缺乏互動交流,課堂氛圍沉悶枯燥,教學內容不夠系統全面,老師過多偏重理論知識講授,忽視當前社會發展和職業崗位對康復人才需求,學生所學知識不能與實踐緊密結合,教學停留在課堂,學生缺乏實際操作能力,導致學生無法從中學到對自己有實際幫助的東西。此外,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針對性不強,就業指導的覆蓋面不足,就業指導過多局限于就業政策和就業技巧,沒有專門針對康復做出就業督查,缺乏實踐依據,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的匹配度較低。
就業指導課程缺乏專業的就業指導師資力量,該課程大多由輔導員擔任,其中大多數人并沒有康復類專業背景,不了解國內尤其云南省內康復的就業需求及用人單位對學生的專業要求,并且大多數輔導員是學校畢業后直接進入學校工作,缺乏康復機構或康復醫院的實踐經驗。在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時,教師所教授的內容與學生的夙求不對等,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不暢通,教師不能真正把握學生的就業夙求和心理夙求,導致就業指導工作耗時長、壓力大、成效不夠顯著,師生的重視度與積極性不高,課程質量不高,難以對大學生就業產生指導作用,急需學校的人才整合及定期培訓指導。
當前高校就業指導課程考核方式過多的側重于結果性評價,缺乏過程性評價的監督考核。考核的形式大多為期中和期末各提交一篇就業創業論文,論文的撰寫標準也相對固定,缺乏對康復專業實踐經驗考核分析的硬性指標,單一的考核方式讓學生很容易通過課程考核,從而忽視課程的學習與思考。很多學生為了應付考試,直接從網上盜取別人論文成果,考核內容對該課程起不到監督檢驗的作用,就業指導是學生工作的重要環節,而就業指導課程則是就業指導工作的核心指標,因此,創新就業指導考核評價方式對于提升就業指導成效至關重要。
不斷變化的就業形勢、過高的家庭期望和激烈的競爭壓力都給畢業生造成巨大的就業心理壓力,巨大的心理壓力讓畢業生長期處于嚴重焦慮狀態,面對就業指導課時有嚴重的抵觸情緒,逃避面對就業問題,不認真進行課程學習與思考。此外,由于就業指導課程是公共課程,學生重視程度不夠,加之授課教師沒有康復專業背景,學生主觀方面認為就業指導課程沒有實際效用,不愿意配合授課教師開展就業指導調研,不愿意將自身的的就業夙求和就業困惑告知授課老師,從而使學生很難從課堂上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并解決疑惑。
就業指導應加強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整合,調整教師教與學生學的課程比例,加大課程的合作探究與實踐操作。轉變傳統教學模式,加強師生的交流互動,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與思考,提高課堂活躍度。課程內容講授既要注重對理論知識的傳授,也要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實現理論傳授與實踐操作的有效融合。創新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中引入案例分析法、探究式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游戲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式,增強教學工作的多樣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聯絡用人單位,發布就業信息,多給學生面試體驗和工作氛圍體驗機會,定期開展就業指導交流會,為學生提供專業性和全方位的指導服務,強化學生的求職技巧和崗位技能,及時化解就業困惑。
引進更多專業的就業指導教師,加大對輔導員專業技能培訓,發揮輔導員教育管理方面的專業優勢,提升輔導員的專業素養。盡可能使用專業對口的師資力量,促進學生全面系統的了解康復發展與就業情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于發現問題,主動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可采用“一對一”交流、就業指導問卷調查或心理咨詢了解學生的就業夙求,及時解決學生疑惑。針對就業困難的特殊群體,可綜合采用個別談心或“一對一”指導等方式,有針對性的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就業形勢研判、就業技巧指導、職業素質拓展等方面指導,幫助學生了解自己、探究職場、關注就業形勢、掌握就業政策、更新就業觀念、調整就業期望、提升就業能力和綜合素質。
完善考核評價體系,改變單一的結果性評價體系。加大過程性考核評價力度,注重對于學生學習態度和實踐操作的過程性考核,調整結果性評價的考核指標,改變唯分數或論文的評價方式。注重對考核方法的創新,關注就業指導和評價個體的特殊性,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引入模擬招聘、“職來職往”和職業生涯體驗等充滿趣味性考核方式,以問題導向全面考核學生學習的效果,并能從中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有效提高學生就業能力。
就業指導教師應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擇業觀。教師可通過心理咨詢或個案研究等方式排解學生的就業心理壓力,提升專業自信,加強家校合作,營造和諧的家校合作氛圍。此外,畢業生也要理性的看待就業形勢,學會調試自己的情緒,自主學習與思考,積極主動拓展就業機會,豐富知識儲備,提高自己的綜合實力,增強就業競爭力。充分利用好實習見習的契機,歷練臨床實踐操作技能,加強與患者溝通交流,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與溝通表達能力,培養意志品質,轉變觀念理念,主動與老師溝通交流,表達自己的夙求和困惑,及時解決困難,不斷提升就業指導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面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高校應該不斷創新工作思路,著眼于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強化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改革創新,從就業實踐課程的課程設置、師資力量、考評評價等角度不斷創新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全面做好就業準備,精準定位自己的職業目標和努力方向,做好職業規劃,有計劃地走好每一步,不斷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完善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推動經濟社會的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