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截至2019年底,全國ETC用戶累計達到2.04億,其中廣東省ETC用戶突破1800萬。廣深高速公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走廊,出口日均車流量約63.27萬輛次,ETC用戶占客車車流量的60.58%,ETC防逃管理已成為繞不開的課題。

隨著ETC大規模推廣應用,ETC車輛高效、便捷的通行優勢得到充分體現。
隨著ETC在全國高速公路的廣泛應用,ETC逃交通行費的形勢越發嚴峻。近兩年來,廣東省每年因ETC在途卡導致通行費流失約4235萬元,嚴重影響收費秩序,同時也制約了ETC的長遠發展。目前,廣深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深公司”)打擊ETC逃費主要有稽查發現難、證據收集難、完全根除難“三難”問題。

圖1.打擊ETC逃費面臨的“三難”
廣深公司與廣東聯合電子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合電服”)等多家單位共同成立“廣深高速公路ETC專項課題小組”,以推進大數據分析、科技創新、信息化建設為著力點,發揮多單位資源和多渠道優勢,通過對數據排查、原因分析、解決辦法和打擊措施等方面的分析研討,構建ETC治理和管控的長效化機制。
廣深公司自2018年5月率先開展ETC在途卡分析,與聯合電服建立數據分析、復核機制,定期對數據進行100%核查,還原數據產生原因。通過篩選、校驗和再分析的工作模式,落實管控和打擊工作,最終形成整體閉合。

圖2.入口數據分析閉合圖
2018年5月~2019年3月核查ETC在途卡車輛6.08萬輛次,日均182輛次,其中疑似逃費和逃費車輛共4.13萬輛次,日均123輛次,按2018年廣東省客車單車消費34.29元估算,日均逃費金額4218元;預估全年逃費4.49萬輛次,損失通行費154萬元。
解決逃費問題的關鍵在于嚴格把控收費站出口站點,“廣深高速公路ETC專項課題小組”提出應用科技輔助結合人工排查的方式,實現出口車輛信息的一站式可視化采集和管控。

表1.2018年5月~2019年3月ETC在途卡核查情況(單位:輛次)
ETC人工智能檢視系統 系統通過高精度激光分車技術、人工智能比對算法、前端數據斷點續傳和設備狀態實時監測實現技術上的創新。選取廣珠西線高速公路南頭收費站其中一條ETC車道作為試點車道,系統在2018年1月12日~2019年3月31日共444天內發現可疑車輛6456輛次,確認逃費車輛2408輛次,日均逃費車輛5輛次,逃費金額9.51萬元。按照ETC車流量比例換算全線日均ETC逃費車輛共104輛次,預估全年逃費3.8萬輛次,損失通行費130萬元(按2018年廣東省客車單車消費34.29元估算)。

圖3.數據比對流程圖
開發日志分析小程序 開發日志分析小程序對出口日志與交費流水進行比對校驗,深度排查安裝OBU卡但未產生交費流水的車輛。2018年11月該小程序上線應用,2018年11月1日~2019年3月31日共151天,核查車輛1.49萬輛次,確認逃交通行費車輛2951輛次,日均逃交通行費車輛20輛次,按2018年廣東省客車單車消費34.29元估算,日均逃交通行費金額686元;預估全年逃交通行費7300輛次,損失通行費25萬元。
通過對不同方式的核查結果進行比對,入口數據分析和ETC人工智能檢視系統排查出的數據比較接近,但通過入口數據核查出的逃費車輛更多,這也反映出ETC打逃形勢愈加嚴峻。具體數據詳見表3。

圖4.ETC逃費解決辦法流程

表2.2018年11月~2019年3月日志分析小程序核查情況(單位:輛次)

表3. ETC逃費總體態勢分析

應重點關注ETC門架的捕獲率和識別率等各項指標,其中,ETC門架交易成功率也將成為稽查工作的重要輔助與判斷依據。
取消省界收費站后,廣深公司根據外部環境變化,結合歷年經驗及部分數據分析結果,循序漸進探索、推進新的稽查體系。
在以ETC為主、CPC卡為輔的收費模式下,為了有效甄別逃費車輛,廣深公司將通行費流失的模式分為兩種。
偷逃通行費 車輛主觀惡意逃交通行費,取消省界收費站后,車輛單次交納通行費的金額較之前大幅增加,司機偷逃通行費的動機就會更強,屏蔽OBU、遮擋號牌、大車小標等惡意偷逃通行費的作弊手段層出不窮。
漏交通行費 因設備、軟件等客觀因素造成的通行費流失。在ETC系統切換初期,由于收費員不熟悉收費政策、收費系統不穩定等原因,導致CPC卡不識別、收費額顯示錯誤等問題,造成通行費流失。因此,應重點關注ETC門架的捕獲率和識別率等各項指標,其中,ETC門架交易成功率也將成為稽查工作的重要輔助與判斷依據。
當前,ETC通行交易流水共分為6類,從定義上理解,各類流水中有正常交易流水及需要校核的交易流水,但面對龐大的數據體量,從稽查角度分析,每一類流水背后都隱藏著可能出現的逃費行為。例如,一類正常交易流水,也可能存在大車小標以及門架錯扣費等情況,對此,廣深公司在對交易流水進行分類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每一類流水需要稽核的內容。具體內容如表4所示。
通過對逃交通行費手段的研究,進一步細化逃交通行費類型,廣深公司歸納出9種逃交或少交通行費的方式,作為稽查工作重點。具體如表5所示。

表4.ETC通行交易流水的具體稽核內容

施工人員深夜安裝ETC門架。
運用數據挖掘技術結合稽核管理系統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是當前開展稽查工作的突破口和著力點。為了使稽查工作更加智能化,推動科技稽查,廣深公司與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達成初步合作意向,將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到實際稽查工作中。目前,廣深公司已將近1500萬張ETC門架圖片交由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利用其視頻圖像智能分析系統對流水數據進行稽查分析,初步情況待反饋。接下來廣深公司將繼續通過雙方優勢互補進行資源整合,建立“科技摸排、人工深挖、研判打逃”三步曲稽查工作模式,實現稽查手段由人工判別向科技輔助轉變,推動稽查工作向信息化、智能化邁進。
在新冠肺炎疫情免收通行費期間,廣深公司制定了輪崗計劃,安排稽查人員分批學習掌握數據應用能力,為接下來的稽查工作做好充足準備。

表5.ETC逃交通行費表現形式

廣東省公路建設有限公司取消省界收費站ETC門架首吊成功。
以優化完善工作流程為基礎 對稽查手段、打擊處理方式、路警聯動、全網稽查等方面的稽查工作內容進行優化提升,推進流程再造實效。
以嚴防打擊內外勾結逃費為底線 側重從入出口車型不符、“綠通”查驗、免費車等數據開展稽查工作,倒查是否存在內外勾結等違規事件。
以深度應用大數據為突破口 重點針對ETC門架數據進行分析,并建立數據分析模型,運用后臺系統篩選ETC門架缺失、路徑異常等數據,形成完整證據鏈,精準追繳流失的通行費。
以科技稽查為依托 利用以圖搜車等技術解決還原無牌、假套牌逃費車輛實際路徑等難點,并借助視頻識別技術,精確感知車輛特征,建設智能化稽核分析系統。
目前ETC“先行后付”僅在部分高速公路進行試點,隨著技術逐漸完善和大范圍推行,其效果和優越性將得到體現,與此同時,探索通過App、二維碼和短信等多種支付模式補交通行費,并逐步將補交通行費業務納入更多的公共平臺,推進更便捷的補交方式,提高補交成功率。
OBU直接關系到全國聯網收費,應重視OBU發行審核校驗,完善辦理、發行和安裝操作規程,提高準確度和嚴謹性,與公安部門建立車輛信息共享系統,加強核實車輛真實信息的力度,切實做到車型相符、車卡綁定、一車一卡一標簽。
通過大數據采集ETC用戶使用情況,建立信用記錄檔案以及科學、系統、完備的ETC信用體系,對存在歷史逃費行為的ETC用戶,計入不良信用名單,并對其在一定時段內重點監控和稽查,真正實現誠信者受益、失信者受罰,對違法者依法追究相關責任。
以全國聯網為機遇,積極發揮跨省、跨區域聯網稽查打逃優勢,建立全國范圍內的車牌、車型信息庫共享平臺,實行黑白名單動態管理,特別是在全國“一張網”背景下,建立車牌、車型信息庫確保自動準確進行車型判別,同時構建全路網共同打擊偷逃通行費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