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榮余 卜安洵

數字經濟的發展正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成為區域經濟競爭的熱點。江蘇省數字經濟規模大,發展基礎好,迫切需要加大力度,有效組織和突破,形成引領力量。近期,在江蘇省工商聯的指導推動下,江蘇省成立了全國第一家數字經濟商會,由聯創集團董事長孫力斌、五星控股董事長汪建國、雙良集團董事長繆文斌等領銜,致力于促進江蘇省企業數字化轉型和產業數字化升級,推動江蘇在數字經濟新時代可持續、跨越式發展。筆者基于數字經濟發展新趨勢和江蘇經濟社會發展特點,在針對江蘇省數字經濟發展情況進行調研和與多位企業家訪談的基礎上,提出如下建議。
高起點謀劃江蘇數字經濟發展,加快形成“江蘇模式”。在政策文件、戰略性發展規劃中確認發展數字經濟在新時代江蘇經濟新發展中的引領性、主導性和支柱性作用和地位。建議設立江蘇省數字經濟委員會,整合政府和社會力量,全面規劃、部署和促進全省數字經濟建設。在全省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的發展規劃中,均要以數字化轉型為關鍵推動力,在政府、企業、社團和個人的創新創業中,以數字化能力為核心競爭力之一。在全國爭創數字經濟的大潮中,加快形成全面動員、全局部署、全程促進和全民實踐的“江蘇模式”。
高水平設計數字經濟新產業圖景,驅動江蘇經濟時代級進化。適應數字時代產業融合發展趨勢,變傳統經濟模式下“窄帶”產業為數字經濟模式下的“寬帶”產業,建立新的經濟圖景,如“美好生活”“互聯制造”“智能商業”“智慧城市”大產業圖景等。基于新產業圖景,促成關聯產業和關聯企業之間的跨界融合和平臺化構建,及時布局、大力驅動江蘇經濟的時代級進化。
高速度建設數字經濟基礎設施,搶先完成“地面工程”。加快5G落地,爭取在全國第一個實現全省覆蓋。規劃和建設“數據基地”,將江蘇企業、個人和政府運營數據存儲留在本省境內,同時吸引其他地區大型數據企業在江蘇境內存儲數據。加快發展“數據市場”和“算法市場”,扶持相關平臺企業迅速擴展業務,形成對全國甚至全球用戶的吸引力。規劃建設“數字集群”,包括數字經濟產業園、數字產業示范區、數字產業帶等。加快研究完善“數字治理”,包括數字標準、數字產權、數字身份等,率先出臺地方性標準和法規。
高質量開發數字經濟基本要素,率先形成集聚優勢。規劃和扶持“數字資本”要素開發,省政府設立數字經濟產業引導基金,鼓勵各地方設立區域性數字經濟股權基金,發展面向數字經濟的投融資服務體系。加快研發“數字技術”,建立數字經濟關鍵技術名錄,設立專項研發成果獎勵政策,實現技術圖譜的完整性和高端化。加快引培“數字人才”,在全球范圍內挖掘數字經濟核心高端人才,進一步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形成數字經濟主要技術領域的人才圈層。
高效能實施“數字融通新動能工程”,培植新龍頭企業。發揮數字在融通經濟發展動能、融匯區域經濟優勢、提升產業鏈發展水平的功能作用,大力實施“數字融通新動能工程”,激發江蘇經濟潛在的動力,從全球視角在省域層面整合江蘇產業數字資源和動力。特別關注傳統龍頭企業數字化轉型新成果,如徐工機械和南鋼集團的數字制造、江蘇銀行和華泰證券的數字金融、聯創集團和潤和軟件的數字技術、蘇寧易購和五星控股的數字生活等,構建江蘇產業互聯網優勢。與中國化工集團等大型央企合作,率先推動5G在化工、鋼鐵等產業和經濟開發園區的應用,用數字化助推產業升級。結合科創板企業、獨角獸企業和瞪羚企業等培育工程,設立新的數字經濟領軍企業評價體系,及時發現和扶持以大數據為資源、以算法為競爭力的高成長性企業,爭取三年內在幾個主要的大產業圖景中都形成2—3家新龍頭企業。
高標準策劃數字經濟標志性活動,建設數字經濟大學和智庫。建議由南京申報舉辦“數字經濟世界博覽會”,并成為永久會址。打造數字經濟全球社群,設立數字技術和數字經濟貢獻省長獎、市長獎,設立國家級數字技術實驗室。借鑒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和斯坦福大學的辦學理念,秉承“方向聚焦、基礎研究+產業化應用”的辦學定位,或以現有某高校為基礎更名建設,或全新建立全國第一所數字經濟大學。以省數字經濟商會為依托,聯合有關高校研究院所優勢力量,率先成立高起點的江蘇省數字經濟研究院(智庫)。
高站位發起設立長三角數字經濟發展共同體,發揮主導作用。發起成立“長三角數字經濟發展共同體”,數字經濟共同體致力于三省一市數字經濟產業、技術、資本、人才的互聯互通和互幫互助,充分發揮數字經濟跨界、融合的天然優勢,深入推進長三角經濟一體化。
高品位發展數字經濟教育,加快提升公民數字素養。全省規劃、部署和推進數字經濟教育,覆蓋黨組織、政府機關、學校、企業和社區。從提高公務人員和企業家數字素養開始,用三年時間,全面提升全省人民包括數字意識、數字技能、數字資產等在內的數字素養。發布江蘇省公務員、企業家和公民數字素養年度報告。
高視角整合組建江蘇數字銀行,面向政府和社會各界提供超級數據服務。由政府規劃,聯合銀行、醫院、學校、企業和公安、市政、街道、社團等,建立面向政府服務部門、企業、公民個人的“數據銀行”服務,基于政務、經營和生活等基準場景,實現公共數據、私域數據和個人數據的合規整合和協議共享,提供數據管理、分析和數據指引服務,迅速提升政務服務效率、商業活動效能,以及個人生活效用。
高層次推進突破式改革,實現投資主體和商業協作模式創新。順應數字時代新趨勢,主動打破傳統技術經濟模式下的體制和機制,實施顛覆式創新:一是實施“家庭法人化”。家庭經婚姻登記和財產確權后,即視為獨立的民事行為主體,也是經濟行為主體,擁有與“公司”(企業法人)一樣的經濟合同訂立、履約和收益資格。通過這一制度創新,實現全民就業(創業)化,全面激活以“家庭”為主體的新經濟形態。建議選擇經濟欠發達但民眾創業意愿較強烈的地市(如宿遷市)進行改革試點,以發揮類似當年“小崗村”的改革效果。二是投資“個人標的化”。跳出投資標的只能是公司或項目體的傳統,將投資標的直接設定為個人。建立基于個人的財產計量確權模式,以及投資、估值、退出等機制規范,實現“人人投資人人”的以“個人”為主體的新經濟形態。建議選擇以創客經濟為主體的特定創業園區(如常州科教城)進行改革試點,探索和完善相關體制和機制后,再擴大試點范圍。三是發起建立“透明商業”。政府推動建立以區塊鏈技術應用為基礎的商業協作體新規則,加入協作體的商業主體(從企業到家庭到個人),每個交易動作和協議關系全部由協作平臺確認、不可更改和自動執行,實現自愿加入、規則共守的“透明商業”示范體。建議選擇某類產業領域(如南京江北新區集成電路產業或醬鹵制品等食品產業),以產業鏈協作體為基礎進行試點,在應用系統相對成熟后,向上、下游和周邊擴展。
(丁榮余:江蘇省工商聯副主席;卜安洵:江蘇省數字經濟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責任編輯:戴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