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瀚正
摘要:比特幣的火爆使人們逐漸了解支撐比特幣發展的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技術作為一項技術解決方案,它的主要特點是去中心化、虛擬性、安全系數高等,核心是分布式數據儲存、點對點傳輸并且加密算法,是互聯網時代的產物。因為其獨有的優勢,區塊鏈技術在全球范圍內迅猛發展,在我國商業銀行的支付結算業務、中間業務以及資產業務已有應用。本文探討如何將區塊鏈技術更好的在我國金融領域中發揮作用以及防范區塊鏈帶來的風險。
關鍵詞:區塊鏈? 金融? 發展
一、前 言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金融領域也在信息科技的浪潮中面臨著機遇與挑戰。去中心化為主要特點的比特幣如火如荼時,人們也在積極探索其底層技術——區塊鏈的更多發展以及用途。區塊鏈技術的分布式記賬可以使通過區塊鏈進行的任何一筆交易都有跡可循,不需要通過中介就可以找到交易雙方,不僅便利而且提升了安全性。區塊鏈在商業銀行應用可以使數據透明公開,提高了驗證的效率,同時可以加速金融服務的效率,減少操作風險以及詐騙等問題。
目前區塊鏈技術應用處于初始階段,還沒有發揮其真正的作用。一方面有人認為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特別是商業銀行領域的廣泛應用可以改變整個金融行業的未來,顛覆傳統的貿易結算方式,推動金融創新,另一方面,有人認為這只是噱頭,類似于前幾年提出p2p,經過井噴式爆發之后,在最近遭到“清算”,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目前商業銀行面臨的技術難題。無可否認的是區塊鏈技術對于金融行業尤其是商業銀行有很強吸引力,商業銀行不斷在硬件以及軟件上更新換代,最重要的是積極面對區塊鏈帶來的變革,把握傳統與變革之間的碰撞,才可以更好發揮區塊鏈的價值。
二、區塊鏈技術的發展
我國對于區塊鏈技術的定義是分布式數據儲存、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以及加密算法的計算機算法的創新應用模式。區塊鏈最核心的技術是去中心化,這就意味著在整個體系中沒有中介參與,整個區塊鏈是一個巨大的數據后臺,全部用戶共同參與維護著分布式記賬賬簿,數據不會被篡改可以保障數據的安全性,提高效率。
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目前為止經歷了三個階段。首先區塊鏈的技術起源,是為了一定范圍內的網絡資源共享以及保障數據安全性的創造性發展,區塊鏈上的每一筆交易都會被記錄、保存,提高了數據應用的效率。之后的階段便是我們熟知的比特幣,它是點對點的電子交易,不需要機構作為中介,是探索數字化貨幣發展的開端,比現有的貨幣更加安全、高效。近幾年,區塊鏈技術進入了智能合約階段,被越來越多的高科技企業以及金融行業關注,想利用其去中心化分布以及點對點傳輸的特點提高效率,減少風險。
隨著對區塊鏈技術的不斷研究,區塊鏈技術已經在金融領域上有了應用。區塊鏈技術的分布式記賬可以保障通過區塊鏈每一個鏈條上的每一筆交易都有跡可循,不僅可以追溯時間也可以找到用戶地址,這樣在合規領域有大有可為,低了數據被篡改、造假的機率。并且對于金融機構而言,每一筆交易都有將有雙方的印記,可以更有效率的甄別不良用戶,減少成本同時也降低了風險。
票據市場也是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應用的典型。目前票據市場的發展已經從紙質版發展到電子票據,不僅提升了安全性同時也提高了流通效率。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可以突破現有票據市場的技術難題,保障了票據點對點傳輸的安全性,避免了數據的篡改,讓每一筆交易可以從源頭上進行監管,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監管費用。
區塊鏈技術在支付結算領域也有廣泛應用。在現行的支付清算體系中,每一筆結算都需要通過中心銀行,國際間的貿易往來相比于國內貿易更加復雜,要通過各個組織以及環節,不僅浪費時間效率低下并且額外的費用很高。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結算,雙方可以直接交易,減少了中間成本,提高了效率。除此之外,在時間就是金錢的證券交易市場中,利用區塊鏈技術可以提高效率,減少清算以及結算費用,提高資金利用程度。
三、區塊鏈技術應用的影響
商業銀行是金融領域的核心,傳統的銀行業務經歷了幾百年的發展,逐步發展完善,形成了現在比較系統的銀行體系。但是銀行的參差不齊以及內部機構的冗雜,導致了通過銀行的大部分交易手續復雜效率低下并且銀行的信用也受到了質疑。金融行業中包括證券業、保險業等目前都存在無法突破的技術問題,像銀行業一樣面臨著效率低下,資金利用率不足,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可以減少這些問題。
一方面區塊鏈技術的應用為金融領域帶來了積極影響。信用是商業銀行的核心,同時也是整個金融行業的核心。利用區塊鏈技術可以提高交易效率,降低成本,將所有數據都印記在每一節鏈條中,不得篡改以及造假。這增加了人們對金融領域的信任,增加了資金量,提高了效率。對于客戶而言,區塊鏈技術在銀行的應用可以豐富場景,針對客戶自身實際情況提供個性化的服務,使客戶擁有更好的體驗。區塊鏈成為一個信息分享平臺,其中進行交易的信息可以相互分享,增加銀行之間的的溝通,減少風險用戶的數量。區塊鏈的點對點傳輸、去中心化以及分布式記賬等特點,可以提高金融行業的結算效率。除此之外,區塊鏈進行的交易是全自動的,減少了人工維護費用并且降低金融機構的硬件成本從而降低費用,同時也提高了交易的安全性。
另一方面,區塊鏈技術本身存在不足,同時也會影響將來業務的發展。由區塊鏈技術算法決定區塊鏈的體積是有限制的,區塊鏈首先要解決是不斷增加的數據容量以及有限的儲存空間。由于商業銀行每天的交易數量非常龐大,數據的下載需要很長時間,需要占用龐大的儲存資源。同時區塊鏈的交易發生失誤,由于其難以更改的特性會使其現得笨重,不能及時處理相應的錯誤信息。最重要的是區塊鏈點對點的傳輸、交易,使得其速度會降低很多,有數據統計,比特幣的交易速度是7筆/秒,而支付寶則是8.59萬筆/秒,低下的交易速度是阻礙區塊鏈技術發展的巨大阻力。
區塊鏈技術在商業銀行中可以帶來技術的突破,解決現有的難題,但同時缺點也給銀行未來的業務發展帶來一定的阻礙,積極進行技術改進,更好的在金融領域發揮作用。
四、區塊鏈技術的風險及對策
對于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我們對其認知和監管政策有滯后問題。一方面由于區塊鏈技術的應用還不成熟,另一方面是改變現有監管理念以及政策需要很長時間。本文之前講到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可以大大提高金融交易信息的安全性,真實安全的記錄了交易雙方的信息,使各類交易數據完整的保存。
但是不排除其中特殊情況。密碼學是區塊鏈技術安全性的根基,以前科技并不發達,人們認為密碼學是安全可靠的。但是隨著科技不斷發展,計算機能力不斷地提升,區塊鏈技術安全性也變得不那么牢不可摧。因為區塊鏈建立最初的基于工作量證明共識機制在逐漸成熟的量子計算機強大的計算能力前面臨著“51%攻擊”的問題。一旦擁有大量計算機的用戶聯盟,掌握了超過51%以上的算力時,他們便可以修改區塊鏈中任何節點的數據,這使得數據安全面臨巨大的風險。這是使用區塊鏈技術時各國政府以及組織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區塊鏈技術本身存在的缺陷無可避免,需要金融機構以及政府部門相對應的政策以及監管。但是目前,我國尚未出臺與區塊鏈金融相對應的監管政策,這部分的還處于法律監管的空白地帶,傳統的監管理念以及體制無法跟上區塊鏈技術的滲透速度以及發展深度,因此國家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是迫在眉睫。
作為金融機構重要中介的商業銀行,應以積極理性的態度對待區塊鏈技術的應用,通過實踐不斷進化。最重要的是建立統一的行業標準,目前沒有規范的行業標準,各個銀行的標準參差不齊,這將給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帶來阻礙,不便信息的共享。最后是持續的關注以及深度學習,只有真正的掌握,才會發揮其真正作用。
參考文獻:
[1]張婷.我國商業銀行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與前景展望[J].新金融,2019(07):50-57.
[2]亞歷山德羅·拉德察,李杰,費德里克·喬瓦尼·雷加,努奇婭·理查德,弗朗西斯科·迪卡羅.區塊鏈在銀行金融業的發展研究[J].科技與創新,2019(12):77-81.
[3]張鵬.區塊鏈技術對商業銀行傳統貿易結算方式的影響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7.
[4]鄧偉.商業銀行視閾下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分析[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7.
作者單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