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倩
人們常說,音樂有治療人心的力量。當你悲傷的時候,一首悠揚舒緩的旋律能夠慢慢安撫你的心緒;當你快樂的時候,一首歡快的樂曲能夠讓你喜上加喜。
音樂是一種聲音能量,它的振動頻率會影響甚至同化你自身能量的振動頻率,從而改變你的心情,起到療愈的功效。這一點,在桑坦·考爾(Snatam Kaur)的音樂中有著最好的體現。

這位獲得了2019年格萊美“最佳新世紀音樂”提名獎的歌手有著十分獨特的人生經歷。她的歌聲甜美、純凈,有著極強的療愈效果。當你情緒低落,感到迷茫無助的時候,只要聆聽她的歌聲,便會得到心靈的撫慰。
桑坦·考爾出生于美國,父母都是昆達利尼瑜伽(Kundalini Yoga)以及印度錫克教(Sikh)的追隨者。“考爾”(Kaur)在錫克語中是“公主”的意思,是所有錫克教女信徒共享的稱謂。桑坦在昆達利尼瑜伽、冥想以及唱頌中長大,一出生便跟隨瑜伽士布哈揚(Yogi Bhajan)修行。
“還是孩子時,記不清有多少次母親會用毯子包著我,帶著我去修行。我醒來時便看到大家都在冥想或是唱頌。所有這些都在幼小的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我的靈魂食糧。”
六歲時,桑坦的父母帶著她遠赴印度。在那里,桑坦見到了母親的科爾坦音樂老師(Kirtan,在梵語中即“唱頌”):“我記得與那里的男孩子們一起在屋頂上放風箏。我還坐在母親音樂老師的腿上,那是很幸福的時刻。他是錫克教金色寺廟(Golden Temple)的一位樂手。”
十八歲時,桑坦再次回到了印度,在一所寄宿制學校作為助理度過了六個月。不久,她便學會了一些科爾坦唱頌,并跟著上師布哈揚拜訪了印度旁遮普(Punjab)地區的錫克教社區。
雖然一切看起來水到渠成,但真正讓桑坦投身于音樂,特別是瑜伽唱頌的則是青少年時期經歷的一系列變故。與所有十幾歲的青少年一樣,桑坦也經歷了成長的陣痛,特別是父母離異所帶來的痛苦,讓桑坦一頭扎進了古老圣神的唱頌中,將自己沉浸其中,尋找慰藉。“當我感到痛苦的時候,我便會走到冥想室進行唱頌。我記得自己常常會唱兩三個小時,有時更長,直到感到自己的能量干凈了,我還能繼續唱下去。”

正是因為親自感受到了唱頌所帶來的療愈效果,桑坦開始渴望能將這份古老的禮物帶給更多人,讓更多人能夠借著唱頌感受到來自內心的力量。
音樂生涯伊始,桑坦并不清楚將如何實現自己的愿望。雖然得到了與知名唱片公司合作的機會,但錄制進行得并不順利。“當時為了唱片有更多的銷量,公司希望我用英文而不是傳統的錫克古木基文(Gurumukhi)演唱全部歌曲。正值“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后,我想創作一首能夠安撫人心的歌曲。那是一段沉痛的日子,無論怎樣,我創作的歌曲都無法達到我想要的療效。當時我感覺很有壓力,錄音時也無法讓歌聲流動起來。”
在錄制后的一天,桑坦感到十分沮喪,她覺得自己必須重新回到古老的瑜伽唱頌以及錫克教的傳統中。“我必須回到原先的能量振動中,那才是我音樂的核心。”她告訴制作人自己的想法,制作人同意將剛錄制的主唱片擱置,試試這個業余項目。
沒想到,這個業余項目成了桑坦音樂生涯的起點。通過2002年發行的第一張專輯《愛》(Prem),桑坦將療愈、理解的能量帶給了人們,獲得了眾多贊譽。“我再也沒有回頭繼續錄制那張主唱片,但那之后,我感到自己有能力將唱頌的圣神能量注入英語歌曲中了。”

此后的十幾年中,桑坦發行了超過二十張專輯,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成為當之無愧的瑜伽唱頌大師,在同類音樂家中穩坐第一把交椅。
桑坦的創作靈感來自于各種經歷。有時來自于與聽眾一起吟唱,有時來自于站在舞臺上時當下的感受。她的唱頌來自于愛,以及與聽眾靈魂深處的聯結。
在一首歌中,桑坦唱道:“神安排我成為和平的使者。”多年的靈修,讓桑坦緊緊跟隨著自己的使命。她創作的歌曲都是為了帶給人們愛的感受,啟發靈性的智慧,以及對自然、和平的關注。
聆聽桑坦的歌不需要特別的知識背景,但若能多了解一下歌詞的含義,會更增進聽者與音樂的連接。例如在桑坦的許多歌中,她都會反復唱頌“wah he guru”,這是一句古老的咒語(mantra),“wah”意指無量喜悅,“he”意指此時此地,“guru”則將你從黑暗帶到光明。
聽著聽著,你會不由自主地跟隨她哼唱起來。慢慢地,這句古老的咒語會托著你,將你從悲傷、陰郁、沉悶、痛苦中解脫出來,感覺自己從陰暗的情緒中回到了滿足、平靜、喜悅的狀態中。這時,你已不再只是被動地聆聽,而是切實地感受到了音樂的療愈效果。
桑坦常常在自己的歌中融入類似的咒語,從而讓歌詞具有神圣的力量,提醒人們:我們同宗同源,來自真誠、愛、和平以及內在的力量。
用音樂來提醒人們關注環境保護,是桑坦音樂的另一個重要的主題。“我創作地球主題音樂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希望能夠喚起人們對地球的愛。在歌曲《地球祈禱》中我反復唱道,‘因愛而愛,因愛成長。這首歌提醒人們通過靈修而非權力、物質或金錢等身外物,來滿足內心的不足。靈修修的就是愛,借由愛,我們得以成長,克服自私自利,從而對自己在地球上的行為更有覺知。”
此外,音樂還具有跨越文化甚至宗教差異的力量。“當今世界,最大的分歧與沖突來自于不同宗教,而唱誦能將來自不同宗教背景的人聚集在一起。”在桑坦看來,唱誦、冥想是最有效地促進和平的方式。“當你能夠與真正的自己,以及自己所擁有的和平共處時,你便達到了接納的狀態。我希望幫助人們感受到,我們每個人都已經足夠好,擁有足夠多。當你的負面思想讓你感到自卑、不快樂時,反復唱頌便能讓你走出內心的瘋狂。”
2019年,桑坦的最新專輯《心之所愛》(Beloved)獲得了格萊美“最佳新世紀音樂”提名獎。這份遲來的獎項讓桑坦的唱頌走進了更多人的生活和內心。這張專輯的靈感來自于幫助人們找到真正的“心之所愛”,即靈魂對萬物之源的愛。
桑坦說,我們能給予自己的最大禮物是成為真正的自己。想要成為真正的自己,必須超越我們的“小我”(ego),那個總是想要分析、衡量、解讀、定義的“小我”。想要成為真正的自己,必須心懷信念——無論外界境遇如何,都不能磨滅的信念。只有這樣,才能找到我們的“心之所愛”。在這張專輯中,桑坦希望帶著人們超越自己的情緒,來到當下。
與之前的專輯最大的不同是,這張專輯幾乎是靈感所致,一蹴而就的。錄音的那天,桑坦和整個樂團被大雪困在錄音棚中,便從頭至尾錄制了所有的歌曲。錄制時,桑坦很放松地僅用自己的唱頌帶著樂團輕輕前行,而非將自己作為主角。錄音結束后,樂團經理告訴桑坦,他覺得錄音已經足夠好了。


以往的經驗告訴桑坦,往往需要幾次排練,她的嗓音才能達到最佳狀態。在她的堅持下,樂團再次錄制了整張專輯,結果卻發現每一首,都是大雪紛飛的那天所錄制的聽起來更具有感染力,好似有一股能量托著所有的人演奏著,那種現場感是錄音棚后期的精益求精所無法企及的。
值得一提的是,這張專輯用到了錫克傳統的圣詩,這些詩歌帶有很強的療愈能量。桑坦曾花了一年的時間來學習演唱這些圣詩,又花了幾年的時間,才感覺自己終于能夠將詩歌中所蘊含的能量純粹地表達出來了。
其中,《圣光》(Pooran Jot)能讓你與內在的光明產生聯結,而《哦,心之所愛》(Darashan Maago)則是一首能夠提升自我價值感和自尊自愛的圣詩。另一首《愛之水》(Water of Love)來自桑坦一次雪中漫步于河邊的靈感。“除了我的腳踩在雪地上的聲音,四周一片寂靜,我望著河,周圍的一切都靜止了,它卻仍靜靜流淌著。裹著厚厚的衣服,我感到自己身體如此寒冷,還有我的脈動。我就想為水創作一首歌曲,讓人們意識到地球上的水是多么的神圣,而我們的行為正影響著水的純凈。”
桑坦希望通過這張專輯給予人們更多內在的力量。在創作的過程中,她始終期望將神性帶入音樂中,希望人們能夠在她的音樂中得到撫慰,找到“心之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