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韶明
每天下午4點到6點,女兒都會如約和鋼琴老師還有同一師門的小伙伴云練琴。
群里還有十幾個小朋友,大家隨時加入,練完離開。老師不關(guān)攝像頭。有時候彈到晚上7點,老師說,我還有事要離開了,真舍不得離開你們。群歡樂解散。
有一天,女兒連續(xù)彈奏5個小時,創(chuàng)造了紀(jì)錄。連她自己都驚呆了:“天哪,我彈了5個小時!”
進入2月,越來越多回京的小伙伴進入隔離狀態(tài),老師做了一個重要決定:1.開始約視頻課。2.每天上午或下午兩個時間段,啟動云練琴。每天保證兩個小時。
鋼琴課我們還是約的老時間,周二下午。生活方式變了,生活節(jié)奏盡量不變,也算在無序之中尋找一種有序吧。
第一天視頻練琴是上午,女兒剛起床還沒梳頭,沒開攝像頭,老師正式提醒:明天梳好頭,又是新的一天。
十幾天過去,女兒進群練琴已經(jīng)成為習(xí)慣。無論正在干嗎,到了下午4點,起身就去練琴了。
群里還有一個小伙伴,滯留在武漢爺爺家。本來是到爺爺家過寒假的,結(jié)果被阻攔在武漢。爸爸媽媽不在身邊,他仍舊每天下午堅持練琴,有時因為爺爺要用手機,沒有上線,之后都把錄像發(fā)給老師。
作為每天催促女兒練琴的媽媽,我發(fā)現(xiàn),自己練琴和云練琴狀態(tài)完全不同。
自己練琴,進琴房是要下決心的。好不容易進去了,要喝水、要上廁所,各種借口,一會兒出來巡視一圈。熬過一個小時,簡直要好好犒勞自己了。云練琴,看小伙伴陸陸續(xù)續(xù)進群,也不好意思磨磨唧唧了。被老師這個優(yōu)秀的指揮者領(lǐng)著,這個團隊簡直是要創(chuàng)造奇跡,經(jīng)常廢寢忘食,我們這邊都在吃晚飯了,那邊還在如火如荼,創(chuàng)造了在家吃飯也有現(xiàn)場演奏的場景。
自己練琴,過程是孤獨的痛苦的。識譜階段、分手練習(xí)是難熬的,感覺前方都是小石頭,每一步都是障礙。女兒最不喜歡彈新曲子,就是因為識譜階段太痛苦了。我發(fā)現(xiàn),云練琴可以達到“一起練琴,痛苦減半”的效果。看到小伙伴都在新曲子里摸爬滾打,自己不再覺得煎熬了。
自己練琴,也是缺乏觀眾的。彈好彈壞都是一個人,最多門外有個爸爸媽媽。云練琴就不一樣了。彈熟的曲子,眾目睽睽之下秀一把,炫個技,也是很過癮的體驗了。老師在群里說,誰誰誰把曲子錄一遍,這就是演奏水平。被老師當(dāng)眾表揚,成就感不言而喻。
有時候妹妹跑到琴房搗亂,鋼琴老師說,給她一張紙,讓她聽著音樂畫畫,看她能畫出什么顏色的音樂。音樂也是有顏色的。
在這個非常時期,老師用自己的方式,把彈琴這件孤獨的事,變成了有小伙伴互動和圍觀的集體活動。小伙伴們大概也不會忘記這個假期吧,每天和88個琴鍵一起度過。
(張秋偉摘自《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