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楓
泰國作為中國之外首個發現新冠病毒感染案例的國家,很好地將病毒控制在了有限的范圍內。根據泰國衛生部公布的疫情數據,截至4月22日,泰國累計病例確診總數2826例,累計死亡為49人,累計治愈患者達到2352例,治愈率達到83.2%。
考慮到泰國作為旅游大國的人口流動量以及泰國政府直到3月26日才開始限制外國人入境,泰國的防疫成績可圈可點。
作為東南亞的交通樞紐和防疫“堡壘”,泰國靠的既不是在舌頭上放七粒胡椒這樣的佛教僧侶建議,也不是聲色俱厲地威脅要將戴口罩的國民(認為這樣會制造恐慌氣氛)踢出去,而是接到警報后及早地響應并進行大規模篩查。
泰國能否阻斷新冠病毒第二波攻勢對整個東南亞地區具有標示性意義。外界預測,新冠疫情下一波可能會對亞非發展中國家帶來重大災難。泰國所處的東南亞乃至毗鄰的南亞地區云集大量發展中國家,經濟不發達且缺醫少藥,若疫情無法得到控制,后果不堪設想。
泰國是世界主要旅游目的地,2019年有3900萬游客到訪泰國,其中1000萬來自中國。2020年1月中國赴泰國旅游量幾乎與往年持平,達到22.6萬人次。2019年12月30日-2020年1月22日武漢航班國際出發數據顯示,到泰國曼谷機場的座位數排第一。不僅如此,泰國是整個東南亞地區最大的空運轉運中心,首都曼谷的兩個國際機場每年總載客量可達1億人次,歐洲與亞洲之間很多航班也都在曼谷轉機。
旅游是泰國支柱產業,占GDP比例高達17.7%。為了減輕給本地經濟帶來的沖擊,泰國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并未頒布完全限制外國人入境的旅行禁令。
在未完全限制人員流動的情況下,疫情在泰國也得到了控制。世衛組織在關于泰國的新冠肺炎疫情報告中高度肯定了泰國防疫能力,報告認為,“泰國在病例發現、風險評估、病例調查、實驗室診斷、臨床管理、感染預防和控制以及風險溝通方面具有很強的能力。”
及早預警是泰國防疫系統的一個突出優勢。2019年10月,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和經濟學人智庫聯合推出全球衛生安全指數(Global Health Security Index),評估各國應對重大傳染病的能力。泰國以全球第六的佳績入選“準備最充分”國家組別,這是亞洲國家在該排行榜上的最高名次。
全球衛生安全指數主要通過預防、檢測及通報、快速反應、醫療系統、符合國際規范和環境風險六大類別評估國家在防疫方面的準備程度,這六大類別又再分為34個指標,并細分為140道問題。在0到100評分中,各國平均得分只有40左右。
泰國在這項評比中綜合得分為73.2,是非高收入國家中得分最高的,其他躋身前十名的均是發達國家。在預防、檢測及通報、快速反應、醫療系統等四項評比中,泰國得分分別為75.7、81、78.6和70.5,而這四項的全球平均分徘徊在20分-40分之間。
該報告將泰國作為典型案例詳細說明,報告指出,2015年泰國成功阻斷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在本國傳播,當時韓國已有186人感染,38人死亡。同年6月,泰國確認并立即通知世衛組織發現輸入病例,成功阻止第一例MERS病例以及隨后的每一例確診病例,MERS沒能在泰國進一步傳播。
“泰國在識別和阻止MERS傳播上取得成功只是一個例子,既體現了衛生安全能力建設的價值,也體現了一個強大的衛生保健系統從源頭阻止疫情方面可以發揮關鍵的作用。”全球衛生安全指數報告對泰國如此評價。

5月4日,一名泰國傳統舞蹈演員在Erawan神社的表演前,在保護面罩下喝酒。泰國5月3日放寬與新冠病毒相關的限制,允許企業重新開業,但警告如案例再次增加,將重新實施更嚴格的措施。圖/ 法新
泰國在預防和快速反應方面實力不俗,通過公共衛生部緊急行動中心內設的特別態勢感知小組進行定期監控,做出快速反應,這一點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的應對措施中得到淋漓盡致地發揮。
中國外交部稱,中方自1月3日起向世衛組織和各國定期通報新冠肺炎疫情信息。泰國衛生部正是從1月3日就開始篩查工作,在素萬那普、廊曼、普吉島和清邁國際機場對來自武漢旅客進行發熱篩查以實施監測,同時結合政府和私立醫院加強監測,泰國確定了12名需要接受觀察的患者。他們中大多數人都感染季節性流感,但其中一名61歲的中國籍女患者在素萬那普國際機場檢查站通過熱掃描儀時顯示高燒,并伴有寒顫、咽痛和頭痛癥狀,該患者于1月12日確診感染新冠病毒,這是泰國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也是中國境外的第一例病例,泰國隨后向世衛組織通報。
隨著疫情在中國蔓延,泰國擴大了對中國航班的篩查范圍,除武漢,來自其他地區的航班也接受篩查。泰國衛生部日志顯示,從2020年1月3日至16日,泰國方面共篩查來自中國的86架航班,13624名乘客和機組人員接受篩查,21名患者符合調查標準,其中大部分被認定為普通流感,兩名新冠病毒感染者被查出。泰國方面進一步擴大篩查,截至2012年1月24日,來自中國的137次航班上的21522名乘客和機組人員接受呼吸道癥狀和發熱疾病的篩查,有60人符合接受醫學觀察的標準,最終5人確診。正是早期篩查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新冠病毒在泰國的擴散。
機場篩查只是阻斷病毒傳播的第一步,鑒于新冠病毒存在較長潛伏期以及無癥狀傳播等特征,泰國方面還采取其他相應配套措施,對接受觀察的病人保持臨床觀察并且實現診斷程序標準化;加強公立和私立醫院的轉診制度,避免在醫院發生聚集性傳播,觀察期疑似病例要在負壓病房隔離,避免院內感染。針對春節旅游旺季,在全國各地受游客歡迎的景點加強監控篩查。
是什么讓泰國能夠如此快速對疫情做出反應?泰國公共衛生部常務次長蘇坤(Sukhum Kanchanapimai)指出,泰國實施的新冠病毒監控措施是依據應對新發傳染病標準流程做出的。蘇坤所言在泰國初期新冠報告中被反復提及,無論是新冠病毒,還是MERS,任何流行性傳染病在泰國只要一出現苗頭就會自動觸發這個國家的疾控系統,這個系統將會依照規則采取上述標準化措施應對突發傳染病。
除了快速反應系統,泰國還擁有強大的流行病學培訓項目和國家實驗室系統作為應對疫情后盾,泰國的疾控實驗室系統在全球衛生安全指數報告中獲得100分。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泰國分布在全國各地的44家實驗室都可以進行新冠病毒檢測,其中既有公立機構也有私營機構,還有外國合作機構,這些實驗室都有高效的檢測能力。
在識別和制止傳染病社區傳播上,泰國也展示出有效監測和追蹤傳染者能力。泰國有強大的數字化監控和報告系統,該數字化系統在國家和地方均能正常運行,可以迅速收集實驗室和流行病學信息。
為了應對疫情第二波高峰的到來,泰國方面已經開始利用數字化手段密切追蹤接觸者,重點保障醫護人員安全,并且就追蹤信息展開分析。自3月11日開始,旅客(包括泰國人)抵達泰國后必須下載指定APP,錄入個人信息。來自疫情高風險國家和地區的旅客需在線填寫健康申報表,并且在機場經過特別篩查程序。
截至3月25日,共有24132名旅客在該軟件注冊,其中包括來自高風險地區的14343個案例,這些風險人員被要求居家隔離14天,若活動半徑超出50米,系統將發出報警。為了進一步提高疫情監控效率,泰國公共衛生部開發了DDC-Care手機應用程序,通過每日自我篩查并上報,有助于醫護人員了解隔離者癥狀,并提供相應信息避免沒有必要去醫院的行為,減少醫院內感染。
泰國在全球防疫體系中的作用舉足輕重。首先,作為東南亞地區交通要沖國家,泰國被認為是“堡壘”,因為該國防疫效果對地區疫情有重要影響,任何傳染病如果在泰國蔓延,必將波及亞太地區其他國家;其次,作為全球旅游熱門國家,若疫情失控,必然通過人員流動使病毒在全球進一步擴散。
泰國在新冠肺炎疫情上的快速反應并非偶然,而是過去40年間不斷學習和實踐的結果。自1980年開始,泰國就與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合作展開傳染病培訓項目,增強自身應對傳染病能力。泰國是美國疾控中心主要海外合作伙伴,美國疾控中心在泰國的辦公室緊鄰泰國衛生部。
泰國疾控能力曾經非常薄弱,艾滋病一度肆虐并嚴重威脅這個國家的命脈產業——旅游。“那時泰國艾滋病疫情十分猖獗,”美國疾控中心泰國辦公室主任約翰·麥克阿瑟(John MacArthur)說,“他們(泰國政府)請求美國疾控中心在艾滋病毒研究領域提供技術援助,我們的艾滋病毒/艾滋病預防部門介入并開展一項合作研究活動。”
“這是我們的成功案例,我們幫助他們提高了檢測、監測、治療和預防艾滋病毒的能力。”麥克阿瑟說。1980年,美國疾控中心幫助泰國衛生部創建了泰國流行病學培訓計劃(FETP),這是北美地區以外的第一個FETP。FETP建立在美國疾控中心流行病情報服務模式基礎上,這是一個為期兩年的公共衛生專業人員培訓項目,傳授流行病學和反應方面的專業知識,以便在當地及時發現疾病并防止傳播。
自1980年以來,泰國FETP已開班30多期,為泰國和東南亞地區培養了一批訓練有素的流行病學家,加強了疫情檢測和應對能力。在調查疾病暴發、加強東南亞和世界衛生安全方面,泰國FETP已成為其鄰國的榜樣,泰國方面還建立網絡期刊《疫情、監測和調查報告》,上面有很多根據最新流行病暴發撰寫的論文和實踐報告。
通過加強應對傳染病能力,泰國取得切實可行成果。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泰國成為首個消除艾滋病病毒母嬰傳播的亞洲國家,也是全球第二個實現這個了不起成就的國家。
除了艾滋病,泰國通過應對其他傳染病積累大量經驗并提升監測、檢測等多方面能力,成功預防MERS、寨卡和瘧疾等疾病在泰國傳播。例如,泰國與美國展開合作預防和控制瘧疾計劃,通過建立防控監測網絡,加強對泰國全境特別是對貧困邊境地區的監測能力。又如,2014年,游客在泰國被診斷出寨卡病毒,之后美泰合作建立診斷寨卡病毒能力,美國疾控中心專家幫助泰國衛生官員提高定位寨卡病毒暴發地點能力,泰國利用這種能力,在全國各地建立病毒系統,成功防止寨卡病毒在泰國擴散。
泰國目前正在用過往實踐積累的經驗和能力應對新冠肺炎第二波疫情,其中包括對鄉村和邊遠地區疫情的防控。泰國一些府(相當于中國的省)在控制本次疫情傳播過程中表現突出,有效阻止或延緩疫情蔓延,使疫情沒有在該府暴發。例如,著名旅游景點象島所在的達叻府實行雙管齊下措施,第一部分是村莊和村民,村負責人登記進入該區域的人員情況,每天10點之前上交到縣里,最后匯總到府。第二部分是度假酒店,收集每日入住信息以及住戶體溫,每日向縣里匯報,這是為了保證象島所有人的安全,也幫助游客建立信心。這些措施自2020年3月23日起開始實施,象島在輪渡港口設立2個出站檢查點,蘭姆果布區3個,并將在象島增設了2個入境檢查站。
又如,位于東南部與普吉府一橋相連的攀牙府擁有很多風景秀麗小島,因此是潛水勝地,目前在攀牙府境內的外國游客超過8萬名。為了使新冠病毒遠離該府,攀牙府開設緊急公共衛生醫療中心,增加醫院隔離區,設置監測點并設專員檢測游客,對每一個村莊采取標準化的“封鎖和消毒”(Seal &Clean)措施,若有從曼谷、國外或高危風險場所歸來人員出現不適癥狀,府內疾控辦公室需報告泰國衛生部駐當地管理機構,以進行下一步治療及癥狀評估。若為新冠病毒疑似感染患者,要按照府內疾控委員會制定措施行事,以及對上述人員所在地區消毒,篩查并隔離密切接觸者。
中央政府目前也采取行動,泰國總理巴育支持撥款15億泰銖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其中包括購買法維拉韋、羥化氯喹、地瑞那韋和阿奇霉素等藥物,以及200萬個N95口罩和防護用品。藥品和醫療用品通過應對新冠疫情醫療分發中心進行分發,醫院按需到中心報告所需物資,確保病人有足夠藥物和醫護人員有足夠保護設備。商務部門向公共衛生系統提供的口罩已從每天100萬只增至每天150萬只,滿足與病人密切接觸的醫護和其他工作人員需求。
“衛生部已與相關機構合作,跟蹤從曼谷到其他府的風險群體,以及來自高風險地區的游行者,以防止疾病傳播。目前最重要的是要求人們不要離開本地區,保持社交距離。避免沒必要活動,一起對抗疫情。”蘇坤說。
如何監控人員流動和避免不必要接觸是目前防控關鍵,泰國衛生部也在最新一期報告中特別強調這一點。國民的配合度將在未來一段時間考驗著泰國的防疫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