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瑋

2020年4月22日,英國議會下院的首相問答現場。圖/ 法新
4月27日,暫別唐寧街10號22天之后,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又回到了首相府,重新掌舵英國防疫之路。
在約翰遜因感染新冠病毒入院接受治療的時候,英國正處于感染人數不斷攀升的階段。等到他病愈復出時,英國疫情高峰期已過,但約翰遜不敢懈怠,因為疫情第二次高峰的風險仍在。
截至4月29日,英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165221例,其中死亡26097例。英國在當天的統計數字中首次納入了養老院和社區的死亡病例,新的數據使得英國成為歐洲死亡人數第二多的國家,僅次于疫情最嚴重的意大利。
自3月23日開始實施的封鎖政策已經進入第六周,目前英國政府尚未公布何時退出封鎖的計劃。在倫敦昔日最繁華的牛津街,數百家商鋪大門緊閉,商店櫥窗里還貼著3月22日英國母親節的促銷廣告,時間仿佛停在約翰遜宣布封鎖政策的那個周末。
餐館、酒吧、咖啡館歇業,博物館、美術館無限期關門,西區劇院停擺,校園關閉,在家辦公,保持社交距離……過去一個多月的時間里,英國人經歷著前所未有的生活狀態。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初,約翰遜提醒民眾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勤洗手,甚至還在電視上演示了如何唱完兩遍生日快樂歌才結束洗手。但隨著疫情的蔓延,英國政府出臺了更多涉及公共衛生、民生和經濟方面的舉措。而約翰遜親身經歷感染甚至一度住進重癥監護室,他對新冠疫情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作為現代公共衛生的起源地,英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機制備受關注,但其防疫策略一度也是最受爭議的。出自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帕特里克·瓦倫斯之口的“群體免疫”在批評者看來是不負責任和無所作為。英國衛生大臣馬特·漢考克后來澄清說,群體免疫從來就不是英國的政策或者目標。他強調:“我們的目標是保護生命,我們的政策是和病毒戰斗,保護脆弱人群和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
英國首次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是在2020年1月31日,患者為約克大學的一名中國留學生和她的親屬。由于當時感染人群集中在武漢,英國的舉措僅限于加強對從武漢進入英國旅客的檢查。在武漢封城后,英國對過去14天從武漢抵達英國的乘客進行追蹤,呼吁他們主動聯系國家醫療服務體系接受新冠病毒測試。
2月6日,一名來自布萊頓的英國商人史蒂夫·沃爾什確診新冠肺炎。他在新加坡開會期間被感染,但由于沒有意識到自己已被感染,離開新加坡后,他又前往法國阿爾卑斯山的一家滑雪場待了四天,由此造成至少11人感染。盡管沃爾什和被他感染的人后來都治愈出院,但確診病例仍在英國各地零星出現。2月19日,英國發現了第一個沒有國外地理關聯的病例。到2月底,英國的感染人數為23人。進入3月之后,確診病例數量開始急速增長。
3月3日,英國政府發布應對新冠肺炎的行動計劃,將英國的防疫工作分為四個階段:防堵、拖延、研究和減損。在公布行動方案時,英國仍處于防堵的第一階段,即希望通過發現早期病例和密切接觸者來阻止病毒在英國的進一步傳播。
但只過了9天,英國政府就宣布防疫工作進入拖延階段,即希望病毒放緩傳播速度,減少高峰期影響。此時,英國已發現596例確診病例,10人死亡。
進入第二階段時,首相約翰遜宣布的主要舉措是建議出現發燒或者咳嗽癥狀的人進行自我隔離,學校取消海外旅行,超過70歲或者健康狀況有問題的人不要乘坐郵輪。與當時已經進入全國封鎖狀態的意大利和宣布學校停課的法國相比,英國政府的決策受到應對不力的質疑。
進入拖延階段的一項新政是不再對輕癥患者進行檢測,只是要求他們在家里自我隔離,第一階段對密切接觸人群的追蹤也被暫停。
“我們在拖延階段優先測試的是因肺炎或者急性呼吸道疾病入院的人,我們同時還在繼續調查疫情。大部分健康狀況良好的成年人出現癥狀以后可以痊愈,因此不需要檢測。”英格蘭公共衛生署(PHE)醫學總監伊馮·多伊爾對《財經》記者表示。PHE與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職能相似。
但放棄對輕癥的檢測與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背道而馳。世衛組織認為對每一個疑似病例進行檢測才能更好地阻止社區傳播。盡管英國政府后來宣布要加大檢測力度,在4月底之前實現每日10萬次檢測的目標。但到4月28日,英國政府日均檢測能力僅為7.5萬次,而實際檢測數量還不到5萬次。
世衛組織前助理總干事、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流行病學教授大衛·海曼對《財經》記者表示,檢測是重要的,因為通過檢測可以知道疾病在哪里發生,然后做出反應。他同時強調,每個國家是根據自身能力和風險評估做出該如何應對的判斷。
經濟方面,為了緩解疫情對英國造成的打擊,英國財政大臣里希·蘇納克于3月宣布將提供3300億英鎊的貸款擔保,并通過減稅、補助和其他手段來減輕疫情對企業的影響。之后,英國政府更是采取前所未有的舉動,決定由政府向因受疫情無法開工的企業支付員工80%的工資,上限為每月2500英鎊。這一政策將實施3個月,若有需要還會延長。如此形式的政府干預在英國史無前例,若非疫情,對于保守黨政府更是一個難以想象的決策。
英國有應對傳染病的豐富經驗。公共衛生醫學的開拓者約翰·斯諾正是來自英國,他在19世紀對倫敦蘇活區霍亂疫情的研究被認為是流行病學研究的先驅。
英國政府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行動計劃中列出了過去100多年英國應對流行病的經歷,其中包括1918年-1919年的西班牙大流感、1957年-1958年的亞洲流感、1989年-1990年的季節性流感、2002年-2003年的非典、2009年-2010年的甲型H1N1流感和2012年的中東呼吸綜合征。行動計劃寫道:“我們的行動方案定期接受檢驗,并根據地方和國家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更新,這為有效應對新冠肺炎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