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軍
莊子有云:“有用者,其用有盡,無用之用,其用無窮,故能成為大用”。“無中生萬有,無用乃大用”,正是老莊哲學的精髓。
反觀我的生命,能夠走上美術之路,也是從曾被認為“無用之學”的繪畫愛好開始。
我小時候酷愛畫畫,當時在農村,到了晚上只能點著油燈畫畫。有時候在院子里,我會躺著看天上的星星遐想,偶爾村里會放映電影,叔叔騎著老式二八自行車載著我去看。其中,印象最深的是電影《小兵張嘎》。不諳世事執著于電影的童年記憶,為我的人生增添色彩。
進入大學工作,我帶領了自己的團隊創作的第一部動畫電影《小兵張嘎》,希望曾深深打動過我的嘎子也能打動新一代觀眾。后來,我把這部電影從城市帶到農村,帶到窮山溝里,免費放給孩子們看。淳樸的嘎子更加貼近他們,這也是一種回饋方式。
嘎子是三代人心中的英雄,我力圖在尊重原著基礎上避免暴力鏡頭,加入新的創作理念。創新,也是這部影片能獲得“華表獎”的原因之一。
小時候,我就喜歡觀察生活細節。外婆有一雙巧手,我經常看她繡花。刺繡工藝要求是:順、齊、平、勻、潔,這與水墨手法很相似,講究筆墨神韻,筆法要:平、圓、留、重、變。不講究焦點透視,不強調環境對于物體光色變化的影響,重視空白布置和物體的“氣勢”。

童年的生活熏陶,深深影響著我對水墨的喜愛。
家父曾特地為我請來一位美院畢業的美術老師教我畫畫。這樣長大后至少可以好好掌握一門技術。沒想到我的人生至此開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那時候家里并不寬裕,老師沒有酬勞,但他并不在乎。正是在他的影響下,我才最終選擇走上了繪畫的道路。在之后的求藝道路上,小學,以及初中的三位美術老師都給了我很好的繪畫及做人教育。
畢業時聽了老師的推薦,考上河北省工藝美術學校。因為當時聽說這個學校天天可以畫畫。那時候我只有16歲,學習并不輕松。之前想的是18歲高中一畢業,自己就可以接替父親當工人,根本不擔心找工作,但是學了美術一切都是未知。
即使當時很憂慮,還是走了下去。大不了以后一窮二白,至少可以頂天立地說當初是為了追求夢想。
有時候,人往往就是如此,預期很高,懷抱的功利的心態,一旦沒有得到,就將其它美好的事情都掩蓋了。如果都懷抱著無用的心態,看到、發現美好,生活自然會慢慢美好起來。爺爺的“知足常樂”是我的座佑銘,我又加了一句“只爭朝夕”傳給了女兒。
對“無用之美”的追求也影響了我后來的動畫創作。
在創作時,我喜歡直接真誠表達,比較重視寫生對象的自然之美。同時,不完全以古人的皴法為定式,獨出心機,建立屬于凡悲魯(我的筆名)的符號化世界。
堅持創作就像馬拉松,跑到哪個階段就會有哪個階段的風景。凡悲魯漫畫不是一件束之高閣的奢侈品,也不僅僅是盲目追求的潮流,而是一件件可以和老百姓耳鬢廝磨的時尚生活品。也許,在我看來,時尚也是一種無用之用的美學。
出于一種大破大立的探索態度,我想嘗試以純中國化的媒介為起點,構建出不同于傳統中國畫,又能符合當下審美經驗的藝術圖式。保持著無用之用的態度,我將它發展出了獨有的個人藝術風格。
這幾年,我喜愛上了長跑運動。每天堅持跑幾十分鐘,看似沒什么用,但身心卻得到解壓和愉悅。這也是生活中所謂的“無用之美”。
有很多人問我,這樣不停地奔跑、行走有什么意義?在我看來,大吃大喝式的享樂,會讓人忘記自我。只有在奔跑中,才能靜下來聽見自己的心跳和喘息,才能感受到自己還活著,并思考為什么活著。
運動同時,我還帶入了老本行——電影。作為一名老師,我希望通過電影記錄下來自己對于慈善的感悟與行動,給年輕人看。只要身體允許,就親力親為,挑戰體能極限。
2017年,《150小時》的即興電影錄制過程中,讓我深刻體會到什么是生死瞬間。
在穿越塔里木沙漠的第五天,我的腳已經嚴重受傷了,只能靠一條腿吃力地往前挪動。此時只剩我一個人在賽道上。當天色已晚,在寒意逼近的荒漠里,精神瀕臨崩潰邊緣。雖然不服老,希望能夠完賽,又真的感覺自己老了,有些有心無力。
在凌晨4點左右,天還有一點亮。我掏出手機,給女兒留了一段話。我本來想冷靜地說,但當我打開手機時,眼淚控制不住落下。我給女兒留言,如果爸爸這次回不去,就當遺言吧。她可能不太能理解我,不理解一個瘋子般的爸爸做這些事情的意義。我想在女兒出嫁或者她孩子出生的時候,讓她看一眼我的經歷。甚至有時,我自己也不理解我為什么這么做。
這幾年,我以全身心的熱情投入慈善活動,也有很多老師、學生以及朋友一起加入到我的行動。雖然時常也會有一些質疑聲,但我從來沒有被別人的想法所左右。
我消耗的是自己的體力,浪費的是自己的時間,在質疑聲中,我可以頂天立地拍著胸脯說,我就是我,我用言行和努力詮釋我對真善美的追求。這就是我的選擇。
我一生平安喜樂,漫漫人生路上沒有什么太大的崎嶇坎坷,所以現在的我總想去通過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感恩社會、回饋社會。
我以凡悲魯為名做公益,2018年發起“藝術化改造山村”計劃,靠賣畫集資,成立坊口村合作社。定期開展坊口寫生,將坊口人的日常生活與民俗風情,通過繪畫向外傳播。并且聯合其他基金會建立了“公益食堂”,將院子改造成特色民宿。
此外,與劉域聯合成立了“坊口村電影節”,籌建“鄉村電影資料館”,創辦“鄉村即興電影”、“坊口村人物志水墨畫展”等眾多活動。這些回饋社會,看似無用之用的活動,讓我感到很自豪。
已經年過半百,沒什么需要擔心害怕。我想,如果一個人過了50歲還愿意做慈善,那說明他不服老,他的青春永遠都不會死。如果說,中國有幾千萬人同我一起“作秀”,那么這個秀必定會讓世界震驚。
無用之用在于胸懷希冀,讓人保持“笑看人生百態、靜觀世事無常”的積極心態,我希望新生代藝術創作者們,胸中永遠揣著夢想,懷中永遠裝著理想。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千萬不要急于求成。懷抱著無用的心態慢慢向前進,你會發現更多生活中的美好。
不以心為形役,世間一切都自成其美。春日漫行田間,可為一朵花開而驚艷;晨起看朝陽,可為初升之日而落淚。不過是因為世界美的云淡風輕,卻含著生命的沖動而已。
千年如是。看花開,閑將時間賦予,心便生歡喜。一盞茶,一杯酒,溪邊垂釣,獨自亦逍遙。這無用,美得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