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艷
摘? 要:全民健身運動促進了江蘇省群眾性體育運動的發展,提升了大眾性體育消費需求量,對體育產業的發展形成良好的刺激。所以,基于全民健身視域分析江蘇體育產業發展問題和對策的研究,可以有效改善江蘇省體育產業的發展狀況,科學調整體育產業的發展思路和布局,滿足民眾日益增長的體育個性化消費需求,創建良好的體育市場消費環境,促進體育產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全民健身運動? 體育產業? 發展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812.7?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4(a)-0192-02
體育產業是指制造、生產滿足體育消費的體育物質產品、精神產品及體育服務的總和。這是一種新興產業,體育產業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對于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所以,積極探討全民健身視域下江蘇體育產業發展的路徑,制定科學的發展策略,對于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1? 全面健身運動的普及促進廣大民眾體育消費意識的轉化
長期以來,受到經濟條件的重要影響,大多數居民的體育消費主要是為自己或者孩子購買運動服裝,滿足體育訓練活動的需求,這些消費沒有計算到家庭、個體的消化計劃過程中,屬于額外消費的范疇。隨著改革開放的迅速發展,國民經濟得到持續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升,體育物品的購買能力不斷增強,體育產品消費屬于人們消費計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全民健身運動在我國蓬勃發展,進行體育健身活動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內容,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態勢,比如高爾夫、網球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對體育物品的需求量不斷增大,體育消費水平不斷升高。鑒于此,人們的體育消費意識發生了纏住改變,逐漸由原來的被動消費變為主動消費,養成了理性消費意識。這種體育意識的變化,增加了體育消費需求,繼而刺激了體育產業的整體發展。
2? 基于全民健身視域江蘇體育產業發展思路的調整
2.1 江蘇體育產業發展思路調整的社會背景
市場經濟理論指出創建良好的供需關系是市場運營發展的重要前提。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供需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平衡關系,供大于求會造成產品積壓,嚴重威脅體育市場的運營效果;如果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會造成體育產品價格上漲,影響市場經營的秩序。所以,科學應用市場供需的內在發展規律,制定科學的發展規劃,是體育產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步驟。長此以往,體育產業發展處于被模仿的階段,沒有創建適合江蘇地區發展的模式,造成體育市場發展的效果不太理想。
2.2 全民健身運動對體育產業發展的刺激
隨著全面健身運動的不斷深入,激發了民眾參與體育健身活動的熱情,逐漸形成理性的消費意識,由于群眾體育具有顯著的多樣性、娛樂性特點,所以,體育消費需求逐漸呈現多元化發展。擁有廣大受眾群體的體育消費市場,為體育產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所以,要充分發揮全面健身運動對體育產業發展的刺激效果,積極創新體育創業的發展理念,科學調整體育產業的發展思路,滿足群眾性體育消費的個性化需求,創建符合江蘇地區發展特色的體育產業發展體系,這是全民健身視域下體育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可以彰顯時代性、創新性。
3? 基于全民健身視域下江蘇體育發展過程中的問題
如果只從體育競技反映江蘇省體育發展狀況,比較片面。反觀江蘇省體育發展現狀,受到我國競技體育“奧運爭光計劃”和“舉國體制”特有的優勢。但是因為在競技體育的資源投入要超出群眾體育方面的投入,所以,這成為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難以同時發展的重要因素。與此同時,因為我國目前體育業規模尚且有限,結構構成不夠合理,發展不夠均衡,難以滿足市場經濟發展的個性化需求。
3.1 體育產業整體上處于起步階段,市場化運轉水平低,經濟效益不理想
該省體育產業尤其是全民健身服務體系發展不理想,體育資源難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個性化體育需求。市場需求為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經濟效益為產業發展提供源動力。該省體育改革比較落后,整體上依舊處于起步階段,社會化市場化程度不高,企業經濟效益不理想。據相關研究資料表明,如今該省體育產業發展的整體盈利能力不太理想。體育企業的發展與全省其他工商業的發展,依然存在很大差距。
3.2 全省體育發展不均衡,地區、城鄉之間的差距比較大
因為該省社會經濟發展不均衡,各市之間的體育業發展差異比較大,地區之間存在“南多北少”的產業形勢,特別是從事其他體育事業的企業表現更加突出。據相關研究資料表明,南京、蘇州、常州、無錫等蘇南地區城市發展體育產業具有明顯優勢,這種地區之間的顯著差距,隨著各市體育業的拓展,在長時期內依舊不能解決。該省特別是蘇北農村體育產業的發展相對落后,對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具有極大不利影響。
3.3 投資主體多元化程度比較低
該省體育設施建設存在財力不足、融資渠道比較少等問題,盈利效果不明顯,主要的原因有:第一,大部分體育比賽商業化程度不高,場館使用率比較低;第二,現代體育館投資比較大、回本周期比較長、經濟效益比較低,限制了資本向體育業流動。如今省內體育場館經營效率不高,對政府財政具有很強的依賴性。據相關研究結果表明,共有經濟占有主體地位,這是體育產業的重要經濟來源。政府全額投資為財政發展帶來很大壓力,會造成體育場館經營產權不清、政企不分的重要矛盾,這會為政府經濟發展帶來嚴重經濟負擔。所以,體育產業要不斷進行市場化改革,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
3.4 沒有充分發揮產業潛能,體育產業核心競爭力不強
體育產業進入市場要遵守市場發展的規則,通過市場對體育產業的資源配置起到重要效果。體育業資產主要表現為無形資產。如今江蘇省體育業尤其注意發揮有形資產的重要應用價值,比如體育場館的經營、租借,對各種賽事活動的徽標、制定產品、會徽等開發力度不夠。從體育用品市場來看,高檔產品市場被國外著名體育用品企業生產,大部分體育用品企業難以開發新的產品,存在質量低劣、款式陳舊的問題。體育用品制造業藥品積極發展自身的品牌,提升產品的核心管理,占據日益增加的體育用品消費市場。針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該省體育用品企業要不斷發展品牌效應,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實現體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4? 基于全民健身視域分析江蘇體育產業的發展對策
只有不斷提升體育市場的核心競爭力,才可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統籌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綜合發展,針對上述該省體育產業發展中的主要問題,應該實施以下對策。
4.1 加快體育市場化改革進程,提升經濟效益
因為競技體育項目具有觀賞性、娛樂性,所以高水平的競技體育可以贏得市場,那些具有市場潛力的競技項目應該充分發揮其價值。對于該省體育產業發展整體處于初級階段,市場競爭力不強,難以形成品牌效應,要加快企業轉型進程。從國際體育發展來看,要將體育企業的重點放在無形資產的轉化方面,也就是積極發展自身的體育品牌。通過現有體育企業的整合,形成完整的、符合現代制度發展的企業集團,積極創造自己的品牌效應,促進體育業經濟效益的整體發展。
4.2 積極發展體育產業,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
大力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場館設施管理體制、經營手段的創新,充分發揮體育基礎設施資源的重要機制。積極鼓勵非公有資本的發展,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大膽探索體育設施場館市場化經營的全新思路。要以政府為重要指導,充分調動社會各界的資金、項目、人才等優勢,實現體育產業的多元化發展。要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到體育市場化的發展進程中去,鼓勵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到體育業經營開發中,加快體育業的發展。
4.3 注重體育消費市場的培育
如今,該省群眾整體消費水平比較低,體育市場發展不成熟,要想實現體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就要注重體育消費市場的培育。在學校、機關、事業單位等開展多種形式的群眾性體育活動;加強宣傳力度,注重全民健身知識的相關培訓,提升人民群眾的健身意識;努力營造全民健身的良好體育氛圍,大力推進全面健身運動是促進體育也發展的重要路徑。全民健身是體育消費,決定著體育業發展的速度。創建全民健身多元化服務體系,激發群眾的運動興趣,拓展體育市場,實現體育業的可持續發展。
4.4 調整體育結構,實現地區均衡發展
體育產業要想實現長足發展,就要走進市場,適應時代發展的趨勢,滿足群眾體育的個性化需求。在知識經濟時代的重要轉型時期,人們主要以實現個體的全面發展為重要目的,要求現代體育不僅僅是單純的身體開發,更重要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自由轉化,所以,體育產業發展要適時對結構進行調整。為了解決該省地區、城鄉間體育發展不均衡的問題,要充分發揮蘇南城市體育業發展的輻射效應,帶動落后地區的體育產業發展,實現全面體育的和諧發展。
綜上所述,要向實現該省的體育產業發展,就要科學調整體育產業的發展思路和布局,滿足民眾日益增長的體育個性化消費需求,創建良好的體育市場消費環境,促進體育產業健康發展,加強自身的品牌建設。
參考文獻
[1] 朱曉東,蘇錫丹.廣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問題與對策分析[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19(4):67-68.
[2] 胡倩,林宇,周慧.日照市休閑體育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商貿,2018(23):149-151.
[3] 劉忠舉.我國城市體育產業經濟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7(17):68-69.
[4] 李娟.當前體育產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7(5):30-31.
[5] 李建喜.當代體育產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7(27):115.
[6] 史偉.廣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問題與對策分析[J].中國市場,2017(11):77.
[7] 李佳偉.當前背景下我國體育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7,25(3):132-133.
[8] 王芳.安徽體育產業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J].當代經濟,2018(5):46-47.
[9] 張旭光.供給側改革視域下體育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8(5):50-51.
[10]崔康樂.新常態背景下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各界,2018(8):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