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
摘? 要:武術是中國的傳統體育項目,也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武術課程不僅僅是對武術的傳承和發揚,也是為了提高國民的綜合素質。在中學武術教學中,除了要遵循一般的教學規律外,還要根據不同教學模式及中學生的生理心理方面進行科學系統的教學。本文通過在中學武術教學的實踐,采用文獻研究等方法,淺談一下在中學武術教學中的方法與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中學? 武術教學? 注意問題
中圖分類號:G8?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4(a)-0213-02
武術,是中國的傳統體育項目。在中學開設武術課程對繼承和發揚武術、增進國民素質有重要作用。作為一名中學體育教師,除了要遵循一般的教學原則外,還應考慮上好每一節武術課的方法與手段,不斷改進和充實教學的方法和內容,形成正常的教學規律并使之進一步完善,是武術教學的最終目的。本文根據中學生生理與心理特點,通過教學實踐,進行科學的分析與討論,以求對更好地達到教學質量、完成教學任務起到重要作用。
1? 根據中學生生理特點,武術教學中注意的問題
1.1 重視文化傳授,加強武德的教育
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廣大習武者在不斷地實踐當中從優秀的傳統文化中汲取精華,逐步形成了一套武術特有的道德標準,而武德是武術重要組成部分。例如武術諺語:“未曾學藝先學禮,未曾習武先習德”這是強調對老師長輩的尊重。歷代武術家視“德”為根本,也把“德”視為武術最高境界的精神支柱。
作為中華民族的子孫,繼承和發揚武術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1954年武術被列入了全國各大學體院的正式課程,如今武術已經成為我國各級各類學校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但長期以來,武術的發展并不是如人所愿,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注重套路運動、格斗等技術的教學,對武德的傳授一帶而過,以至于學生對學習武術出現錯誤的認識,認為學習武術就是打架斗毆的。從長遠意義上來講,這對于武術的繼承和發展有著極大的危害。時代的變遷賦予了武術新的內容,因此,在現階段教學中抓素質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時,把武德思想教育寓于實踐當中,對武術的發展刻不容緩。
1.2 講解簡明易懂,直觀示范教學
在武術教學中,示范法占著及其重要的作用,這是由于武術的特點決定的。武術的練習動作較為復雜、多變。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各個方面在練習當中都要協調配合。
示范法是在教學中最容易被學生接受的方法,通過教師優美正確的動作示范,可以提高學生的運動學習動機,激發學習積極性。由于武術動作復雜、靈活多變,為使學生能比較清楚地觀察示范動作,突出示范的目的,應注意示范位置和示范面的選擇。
1.3 從實際出發,避免專業化
普通中學學生不宜過多地進行專業化訓練。因大多數學生沒有運動基礎,所以教師對學生的期望值不能太高。筆者認為,教學中應以訓練帶動教學。即教師可以通過課外的時間對班中對武術有條件、有興趣的學生進行單獨的培訓,將所教內容利用課外時間先教給他們,并督促練習,使他們都能達到一定的技術水平,并能在普通的學生面前充當“老師”的作用。這樣“老師”既能幫助教師,減輕教師上課壓力,學會糾正別人的錯誤,同時增加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與討論,從而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教學中,教師應時刻注意“老師”的教學動態,讓“老師”明白不要以為自己是“老師”而沾沾自喜,要尊重學生,愛護學生。
1.4 注重攻防含義,突出精、氣、神
新時期的武術運動是技擊性和欣賞性的統一。要求既要繼承武術技擊性原理與武術積極向上永不言敗的精神,又要適應時代的發展,表現出武術新的運動形式,這是武術新時期下發展的新目標。
2? 根據中學生心理特點,武術教學中注意的問題
2.1 做到師生平等,營造和諧課堂
首先,教師應充分發揮榜樣作用,以身作則,做到一言一行得到表率。這樣學生對教師內心會引起崇敬的向往,這對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非常重要。
其次,教師應學會換位思考,理解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離不開教師對學生全面正確的理解。做到對學生不存在有偏見、有成見,以同樣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學生。在理解學生的基礎上對學生所出現的問題與需求給予合理的滿足,以使師生之間相互相容。
2.2 克服負面情緒,激發學生興趣
學生對武術練習總是表現很被動的原因,大致可分為以下3點,即對武術認識的心理落差;武術教學內容單一,技術動作復雜;學生怕傷、怕累,意志不夠堅強。
出于以上3點因素,要求教師應以適宜的方法來克服學生對武術的抵制情緒,例如,可以經常進行思想教育;以教師的優美示范提高學生興趣;以教師的個人魅力,幽默的言語帶動學生學習等。要讓教師對學生的“要我學”變成學生自身的“我要學”。
2.3 了解實際狀況,及時給予反饋
中學的武術教學中,學生在學習了一段時間以后,往往會對自己練習的成績有所懷疑,都有迫切希望知道自己成績的欲望。這時老師的肯定是學生的催化劑,一旦得到肯定,會使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到武術訓練中去。例如:“在武術的教學與訓練中,可采取‘誰完成的好,誰出來示范,或對完成較好練習刻苦的學生施以獎勵的辦法,激發他們的好勝心理,提高訓練效果。”這種方法就是對學生成績的肯定認可。教師能及時讓學生知道自己練習的效果,學生可以知道自己的錯誤動作并加以改正,以使套路動作更加鞏固與完善,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2.4 啟發式教學,以鼓勵為主
當前一節好的課堂標準都過于強調組織紀律和有序狀態的傾向。以至于有些老師或教練上課中采用嚴格的紀律措施,使教學“軍事化”“一律化”為目標,這種方式嚴重束縛了學生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課堂氣氛會使教學呆板、壓仰、僵化,對啟發性教學原則的實施產生嚴重影響。
其次,缺乏耐心是現如今大多教師的通病。許多教師或教練員在上課中一看到學生完成動作不好或學習動作較慢就訓斥、責備,使學生感情受挫,自信心下降,甚至因此產生逆反心理。因此在教學或訓練中氣氛不能過于嚴肅,教師耐性講解,營造歡快的課堂氣氛,對提高教學效果有促進作用。
最后,要給體育“落后生”多一些表揚、多一些鼓勵。教師應深入的了解每一位“落后生”的不同情況,掌握他們的心理特點,以表揚、鼓勵為主。
3? 結論與建議
在新時期武術教學中,加強武德的思想教育,規范正確的示范教學,正確安排教學的內容與方法,營造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及時給予學生反饋及提高學生的對武術運動的興趣不容忽視。教師在授課中也應善于創設優良的情緒體驗情景,把簡單的動作和學習的教材結合到游戲或競賽當中去,在競爭意識的推動下,通過競賽鞏固運動技能。
那么上好一節武術課的基本目標是什么呢? 筆者認為應該達到3個字:“汗、會、樂”。
(1)“汗”,即出汗。學生一節課結束后出汗的多少說明教師在課堂中安排練習的頻率與次數,也說明了運動量的大小。
(2)“會”,即掌握。由于武術動作較多復雜,路線多變,學習起來難度稍大,教學中學生對武術套路的掌握情況說明教師的教學任務有沒有達到教學目標。
(3)“樂”,即開心、快樂。如果學生對武術的課程很認可,很樂意學習,也就說明對武術產生了興趣,潛在的內驅力會驅使他們自愿的參加武術活動,對武術課程不會產生抵觸情緒。
參考文獻
[1] 唐豪.中國武藝圖籍考[M].太原:山西出版集團,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2] 林崇德.中學生心理學[M].1版.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3.
[3] 李大春.與體育教師談心[M].1版.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