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新疆農業科學》編輯部在增強學術質量方面重點加大了國家資助基金的刊登比例,重點對學科帶頭人追蹤組稿,優化稿件質量,刊登有地域特色的科技論文,提高刊物內在質量。在此基礎上,從整個《新疆農業科學》組稿、約稿、審稿、編輯加工、出版等方面進行改進和提升,保證高層次、高質量的稿源和審稿的科學性、權威性、準確性,提升刊物的影響力。
《新疆農業科學》重視編輯部出版流程管理的全過程(嚴格執行“三審三校”制,如選題策劃、查重檢測、審稿定稿、編輯加工、校對審讀、出版印刷、質量反饋等);質量流程包括: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和外部質量監控體系,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編委會負責辦刊方向和學術質量,編輯部把關學術綜合質量及人員培訓,學術團隊集作者、審稿專家、讀者多重身份為期刊建設提供內容保障。外部質量監控體系:期刊年檢、繼續教育培訓、政府及行業協會評估表彰、數據收錄機構學術影響力分析材料。
2019 年著力提升國家級省級農業科技期刊刊載層次和水平,使其更具有創新性。共出版12 期,編輯字數500 萬字,校對字數4 000 萬字,刊登稿件255 篇,基金論文比100%。其中國家級項目占65%,省部級項目占35%(圖1);通訊作者高級職稱占61%(圖2);博士碩士生導師占62%(圖3)。

圖1 項目來源比例

圖2 通訊作者職稱比例

圖3 通訊作者比例
2019 年《新疆農業科學》刊登論文的學科分布主要包括新疆的大農業,征稿內容涵養種植業、林果業和養殖業等。其中作物栽培育種占35%,植物保護占19%,土壤肥料占12%,林學與園藝占5%,草業與環境占4%,畜牧獸醫占9%。見圖4。這些前沿的研究成果對新疆的科技進步起到了推動作用。

圖4 學科分布情況
2019 年《新疆農業科學》出版了棉花雙減專刊兩本,即《棉花化肥農藥減施研究專刊》(2019 年第1 期22 篇、2019 年第3 期10 篇),使得本年度機構分布內地比例由過去的1%上升到11%(圖5)。此外通過向課題組約稿、組稿學科系列論文,增加本學科的論文質量。包括棉花高產優質優選論文7篇、玉米產業體系優選論文3 篇,這些專刊及專欄論文擴大了《新疆農業科學》在全國的影響力。

圖5 論文機構分布
《新疆農業科學》出版形態:首發期刊、優先出版、微信公眾號、網站閱覽、淘寶訂閱;功能定位:從內容提供向知識服務轉變;傳播渠道:移動出版促進傳播內容與渠道深度融合;出版平臺:實現出版流程電子化;全球用戶口由5 860 個增加到6 028 個,增加了168 個,期刊計量指標穩中有升,4 年(2015—2018)ALM 僅2015 年有1 篇重合度大于40%,合格率99%。Web 下載量10.73 萬次,單年影響因子0.819,他引率90%,被引用期刊數503,89%的論文被引用。
《新疆農業科學》主辦的三個會議,分別是新疆學術期刊媒體融合與評價研討會、全國民族類期刊2019 年學術研討會暨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民族類專委會換屆大會、新疆科技期刊編輯學會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編輯部5 人次參加了繼續教育培訓獲得了培訓證書,有5 篇論文榮獲“新中國70年新疆科技期刊編輯學會優秀論著評比活動”一、二、三等獎,23 人次參加了區內外有關學術交流研討會。這些都提升了編輯部人員的素質,保證了期刊編輯質量的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