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晉江市平山實驗小學 翁月華
很多學生都認為教學知識枯燥,如果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長時間都沒有看到成績的顯著提高,就會缺乏信心,進而抵觸學習。在數學課堂中嘗試變式教學則可以改變這一情況,利用舉一反三的教學方法,給學生帶來全新的知識學習體驗。本文闡述了在核心素養背景下,變式教學模式的具體應用策略,從而創新課堂教學,保證學生在最好的狀態下,吸收知識、提高自身的能力。
在變式教學中,能夠把常規模式的教學方法以及知識學習形式進行轉化,使課堂學習變得出其不意,激發學生思考的興趣;也能夠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找到問題解決的方案,引導學生聚焦于知識的本身以及知識的關鍵性條件,這也是使課堂教學效果得以提升的最為有效的策略。
例如:在教授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圓柱的認識”這一課時,學生根據課本要求剪出圓柱的平面展開圖,把長方形卷成圓形,看一看長方形的長和圓之間會有哪些關系。通過動手操作,學生能夠發現長方形的長正好是圓形的周長,寬是圓柱的高。接著再出示兩個大小相同的圓,引導學生思考:這兩個圓在匹配的過程中,除了能夠匹配一個長方形之外,匹配什么也能圍成一個圓柱?這樣的問題提出之后,學生的思維立刻變得活躍,有的說可以匹配一個正方形,有的說可以匹配一個平行四邊形。在討論的過程之中,學生能夠質疑,然后驗證自己的猜想。
變換圖形,是幾何教學中常用的形式,轉換問題提出的模式,從而激發學生探究的意識,使學生能夠留下更加深刻、清晰的印象,進而打造高質量的課堂環境,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也有著促進作用。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當學生對新知識有初步的了解后,教師就開始使用跟進式的變式練習。變式的呈現可以使課堂充滿趣味,讓學生能夠借助練習,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夯實數學基本技能。
例如:在學習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倍數和因數”時,為了更好地將概念本質突出,針對某個數字進行變換表達方式的練習,從而發現幾種表達中最本質的地方。以數字“12”為例,通過不斷變換表達方式,找出“12”的因數有哪些,哪些數能整除“12”,“12”是哪些數字的倍數,“12”不能被哪些數整除等。這樣倍數與因數的概念變得更加清晰,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學生也會建立起因數、倍數、整除數之間的關系,從而更準確地理解概念。不管變式如何,因數的本質就是必須整除,這一點被學生理解清楚之后,因數這個概念就非常清晰了。
這種方法鍛煉了學生思維的嚴謹性,以及對于數學知識考量的全面性,從而使學生靈活地解決了數學的問題,也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培養良好的核心素養。
對于數學課堂教學活動開展的實際情況來看,最重要的就是需要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有效的拓展,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識,不斷地延伸,確定全新的思考方法,使學生能夠真正地運用數學的技能以及思考的形式來解決問題。這也要求教師能夠拓展變式教學的開展途徑,引發學生形成發散性思維,提高自己的思維空間。
例如:在學習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什么是周長”這一課中,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出示以下幾個圖形(如圖1—6)。說一說:它們都有周長嗎?試一試:怎樣得出周長是多少?
這一組圖形中圖4 是沒有周長的,而其他的圖形都有周長,因為只有封閉圖形才有周長,學生在判斷中加深了對周長的理解。在學生用量、繞等方法求出圖2、圖5 的周長后,引導學生利用圖形的特征用巧妙的方法進行計算。圖1 只要量出長方形的長和寬,計算“長×2+寬×2”就得出周長;圖3 則可以利用移動的方法,把圖形轉化成一個長方形再求出它的周長;圖6 的每一條邊都相等,因此只要量出一條邊的長度,再乘10 就得出周長。這樣,通過反轉跟進拓展等不同的形式,促使學生探究新知識,牢固地掌握知識的基本技能,以此進行延伸,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有深刻的理解,從而形成了良好的核心素養。

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圖6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想要采用變式教學的方法,就需要根據教學的內容,為學生設計出具有變化的課堂情境,引導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感受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這樣才能夠有效地為學生數學內容的探究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搭配中的學問”這一課的學習中,就可以對情境進行改變,使學生對搭配中的數學規律進行深入的探究和理解。
笑笑出門前想搭配服裝,如何進行搭配呢?請大家幫助她計算出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1)假如上衣為1 件,下衣為2 件,如何搭配,有多少種搭配方法?(2)假如上衣、下衣同為2 件的情況下,又有多少種搭配的方法?(3)假如上衣為2 件,下衣有3 件的情況下,又該如何搭配?有多少種方法?(4)如果上衣和下衣分別為3 件,你有多少種搭配方法?
這樣的課堂情境,教師需要充分地了解學生當前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學生的思維能力,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創設課堂情境,組織學生深入探討過程,使整個教學的環節具有趣味性,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從而達到核心素養培養的最終目標。
小學階段數學課堂教學中,游戲教學是常用的教學模式,由于學生天性活潑,教師就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課堂中引入游戲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玩、學結合。
例如:在課堂上對“統計”這部分的知識內容進行講解之后,教師為了能夠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對于統計知識學習的能力以及思想的觀念,就可以把商場中買賣商品的情境帶入課堂之中,以此開展一場別開生面的“家家酒”游戲活動。
在活動開始之前,把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要求第一組的學生作為采購員,為其他同學買鞋墊,因為大家互相之間并不清楚腳的大小,所以買鞋墊的同學還需要清楚地了解其他同學腳的尺碼,把結果進行統計之后再去購買鞋墊。第二組學生負責為其他同學購買衣服,也需要統計其他同學的身高和胸圍等,以此確定衣服的大小,最終統計好再進行采購。第三組的學生是買書包,書包有很多種顏色,所以也需要按照小伙伴的需求進行統計,隨后大家一起去“商場”購買產品。這樣的游戲環節,能夠最大程度地凸顯學生課堂主角的地位,使其學會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提高了學習的效果,促進了學生的進步。
這樣的課堂屬于變式的課堂環境,因為教師完全改變了課堂教學的傳統模式,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生的多種感官得到刺激,全身心地投入課堂知識學習的過程之中,從而了解問題的本質,促進核心素養的培養。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變式教學就是改變事物的非本質特征,從而突出其本質特征,體現在數學課堂中就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針對數學命題進行合理的轉化。通過變式教學能夠改變條件而非改變概念的本身,從而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時機,能夠抓住問題的本質和規律,拓寬學生的思維能力,創建高效、深刻的數學課堂,學生核心素養得到有效提升。小學數學課堂中變式教學的使用希望能夠真正優化課堂教學的效果,從而促進學生未來更好地發展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