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摘 要:新時代,院校軍事職業教育的改革與創新已成為不可逆轉之勢。本文通過解析更新軍事職業教育理念、細化教學培養方案、強化教員隊伍等方面著手,以提高軍隊院校軍事職業教育培訓質量和效益。
關鍵詞:新時代;軍事職業教育;改革
軍事職業教育是我軍實施軍事變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化軍事職業教育改革是適應未來信息化戰爭對軍事人才要求的重大舉措。在新時代,軍事職業教育理念突破了單一職業特點與教育整合機制,它既是一種傳統教育思想與教育理念的轉變,又是一種辦學思路與辦學模式的創新,是謀劃軍事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問題的重要出發點和落腳點。
1 確立軍事職業教育的新理念
軍事職業教育要在軍事教育領域迅速發展,為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發揮應有作用,必須確立全新的軍事職業教育理念。
1.1 樹立以學員為主體的理念
人是教育的主體,軍事職業教育也是如此。在傳統的軍事職業教育中,學員被當作軍事知識和技能的萬能“接收器”,這種只注重單一專業軍事知識和技能培養的辦學理念,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新軍事變革的需求。軍事職業教育理念迫切需要全方位考量,不能僅停留在狹隘的技術性教育層面,而是要注重針對職業軍人全面發展的“職業性”教育。軍事職業教育要以塑造軍人職業品格、職業道德、拓展崗位專業素養、培育軍事創新文化、打造“四有”革命軍人為首要任務,這是建設現代軍事職業教育體系的基礎與根本。
1.2 軍事職業教育要把學校教育與部隊需求緊密相連
軍事職業教育要把學校教育與部隊軍事活動聯結起來。重新塑造軍事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理念和目標,嚴格遵循人才培養規律,在選擇教育內容、開展軍事實踐的過程中必須堅持軍事職業需求導向和全面培養新時代“四有”革命軍人發展的雙重原則,把培養“職業軍人”作為教育質量提升的根本。要注重提高辦學質量,使其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嚴明的職業紀律、熟練的職業技能及終身學習力等多種能力素質兼備的應用型軍事人才。
2 細化人才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是實施院校軍事職業教育教學的必需。人才培養方案要從培訓任務和培訓對象等方面出發,對培訓目標、課程體系、教學內容進行細化,才能把握深化軍事職業教育改革之根本。
2.1 科學制訂培訓目標
培訓目標是軍事職業教育的歸宿與評估的標準,是深化院校軍事職業教育改革的關鍵。制訂培訓目標,一是要準確把握崗位任職的目的和院校所承擔的任務。二是要樹立提升“能力素質”的理念。科學構建以能力培養為導向,包含技能和素質要求于一身的培訓目標。三是要兼顧學員個人需要與部隊崗位需要之間的關系,在確保滿足崗位任職需要的前提下,考慮學員的個人需要,以提高其培訓效益。
2.2 合理構建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目標方案的主體,構建院校軍事職業教育教育課程體系,要根據不同來源的培養對象來科學設置。一要貼近軍事斗爭準備的實際;二要貼近部隊實戰的實際;三要貼近任職崗位的需要;四要貼近學科專業的前沿。從而把學習知識、鍛煉能力、提高素質有機地統一于各門課程體系之中。
2.3 優化調整教學內容
由于院校軍事職業教育具有明確的崗位指向性,因此,軍事職業教育要緊緊圍繞以崗位能力為主的綜合型人才所需的知識結構和本學科知識體系來不斷更新教學內容。一是以貼近部隊,充實專業技術課程內容;二是以貼近作戰任務,強化專業理論學習;三是以貼近崗位需要,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四是以瞄準前沿,提高技術水平。
3 進一步強化教員隊伍建設
教員隊伍建設是我軍軍事職業教育事業的一項重要指標,教員隊伍的質量直接關系院校軍事職業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發展,正所謂“打鐵先得自身硬”。
3.1 優化教員的知識結構
院校軍事職業教育對教員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更高。為了改善教員的知識結構需把好“二關”。一是入口關。要注重優先選拔有部隊訓練管理和任職經歷并適合教學工作的干部,不斷優化教員隊伍的任職結構。二是培訓關。采取以短期培訓方式為主,組織抓好新技能、新戰法的學習研究,分專業抓好經常性業務學習。
3.2 豐富教員的部隊實踐經驗
院校軍事職業教育的學員一般具有部隊的崗位任職經歷和實踐經驗,這就要求任職教員必須具備更豐富的實踐經驗。一要走出去。院校要與部隊、地方職業教育機構廣泛開展交流;二要請進來。聘請軍內有造詣的專家學者、教員、部隊的優秀干部來院校授課,這樣對于開闊知識領域獲取間接實踐經驗,提高教學能力大有裨益。
3.3 提升教員的科研能力
教學和科研是培養人才的重要手段,科研是學科建設的內在動力,是促進教學質量提高的不竭源泉。科研是“源”,教學是“泉”,只有提高教員的科研水平,才能源源不斷地為教學提供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以科研能力提升教學水平,需做到:一是將科研引入教學過程,圍繞院校軍事職業教育的新技術、新戰法、新訓法開展課題研究;二是以科研促教學。用先進的技術和理念來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拓展教學內容和領域。三是以科研推動課程體系的優化。在未來作戰中,教員可通過信息安全、指揮自動化系統、武器控制系統等高新技術領域的研究,為優化體現當代信息技術發展的課程體系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