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蔚
摘 要: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層面上的培育一直是教育領域乃至全社會都在重點關注的一個問題,習總書記也不止在一次講話中強調立德樹人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要性,因此,身為肩負著教書育人職責的教師,尤其當我們面對的是即將成年踏入另一個人生階段的高中學生之時,在教學中對思想道德教育的滲透就是應有之義,而順應時代的發展以多樣、創新的方式來將思想道德教育付諸實踐也自然就成了我們應有的思考。
關鍵詞:高中語文;道德培育;思想文化;與時俱進
語文是一門具有很強基礎性的學科,它不僅承擔著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著四種基本的交流表達以及信息處理的能力,還需要引導學生在對這些優秀的文學作品進行閱讀體會的過程中獲得優秀的思想道德精神的感知,只是在這個思想道德精神滲透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的便是,只是一味的講授大道理無論是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是當今時代下信息傳播環境都是不相契合的,因為在整個提倡教育理念以及教學方式創新的環境下,我們思想道德意識的滲透也自然需要與時俱進尋求創新。
1 以包容的姿態接納新時代下的文化形式
語文雖然是學生現階段需要學習并且直指目標高考的一個重點科目,但是我們也同樣需要明白,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其實也是在對文學藝術進行賞析的過程,而不同形式的藝術賞析之間本也有相通之處,因此,在如今網絡發展如此迅速的時代,我們的課堂也不必依然堅持以往的“模樣”將那些我們定義為“娛樂”的內容完全摒棄在外,像是新媒體平臺上時下熱度比較高話題、與音樂、表演等藝術相關的節目,我們都可以對其內容進行仔細篩選引入課堂作為我們思想道德培育的“輔助工具”。
就以前段時間一些學生常常會討論的一部綜藝——《演員請就位》為例,雖然這部綜藝屬于娛樂范圍,我們也不提倡學生沉迷于這種娛樂節目之中,但是倘若我們只是一味地用作業等內容去限制學生接觸這些內容,有時反而會適得其反,年輕人易被這些內容吸引是我們必須要承認的一個事實。所謂“堵不如疏”,我們不如就在課堂中大膽的提起這些話題,既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還可以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引導學生去思考這些“娛樂”內容中有可能包含的有利于他們學習與成長的信息,如這個節目中頗受好評《海洋天堂》《我的兄弟姐妹》這些片段,雖然其本身考察的是演員的表演藝術,但是這些片段呈現出的卻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道德系統中極為突出的“親情”這一主題,這一主題既能與學生在高中階段需要深入閱讀的《陳情表》之類作品產生關聯,又能與學生家庭生活中對親人的敬與愛產生關聯。所以說,當我們從學生感興趣娛樂表演話題引入時,反而會更有利于引起學生對親情這一主題的直觀感知與思考,幫助他們更好地獲得思想精神上的提升。
2 知行合一積極促進讀、思、行貫通教學
事實證明,借助大多數學生會感興趣的藝術形式是豐富我們的課堂內容并促進學生對所傳遞的內容加深理解的恰當選擇,而這也就進一步說明了隨著時代的進步與教育理念的更新,我們對學生思想道德的滲透更需要拋開以往的說教,向著閱讀、思考與實踐相互貫通的方向而努力。
以對國家與人民的愛這一道德主題教育為例,這一類主題的作品在高中語文教材中并不少,《紀念劉和珍君》《離騷》《秋興八首》這些作品都是其中的代表。倘若我們只按照以往的那種教學模式,讓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直至分析完文章的內容及主題思想為止,那讓學生能說出“愛國愛民”“憂國憂民”這些主題詞并不算困難,但是能說出口、寫到試卷上的內容卻并不代表學生能真正理解其思想內涵并將其融于自身的思想當中。因此,我們的教學并不能僅停留在這一層,還應當在深入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將所學內容與現實相聯系,比如2019年建國70周年國慶閱兵,再比如每一次那些奮斗在危險的前線為群眾“遮風擋雨”的英雄,甚至是生活中每一個普通人會有的對他人、對社會帶來的溫暖以及每當在新媒體平臺出現一些不太好的言論時,每一位“熱血網友”為自己祖國的榮譽而發聲……只有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通過文章的解讀引導學生去與現實相聯系然后思考,久而久之,這種感知才會更容易促使學生去像那些“榜樣”學習,在現實中付諸行動,獲得思想道德精神的提升。
3 注重配合為學生塑造更好的道德感知環境
思想道德的培育需要我們通過對一些承載文化精神的載體的了解和感知來進行,同樣也需要在學習與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去影響學生,因此,除了需要我們有意安排一些教學內容來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精神,教師的以身作則以及良好的道德感知環境的創設也必不可少。
首先是身為教師的以身作則,在大多數學生的心中,老師都是自己尊重的對象,同時也會是潛意識中學習的榜樣,所以,身為語文教師的我們,當去引導學生理解那些優秀的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道德精神時,首先在學生面前就一定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為每個人的一言一行中很容易透露出自己對某些事的認知與態度,比如每當提到魯迅、杜甫等等這些文豪的作品時,我們就可以時刻以“先生”或者其他表示尊重的稱號來稱呼,這一點在無形中就可以給予學生尊重先人、前輩這樣的意識,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習慣。此外還有班級文化環境的布置,比如班級墻上的格言標語,還有藝術板報內容的設計,我們都要有意為學生選擇與愛國、誠信、互助、禮讓等在學生如今的學習生活中十分重要的思想道德精神有關的內容,除此之外,一些相關主題的演講、辯論活動的舉辦,甚至還可以布置一些與學生閱讀相關的書籍、觀看相關電影而寫讀后感、觀后感的作業,雖然這樣的方式與具體的語文教學看似關聯沒有那么緊密,但是也正是這種融于細節中的道德意識的滲透反而更容易影響學生潛意識對某些問題的認知,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樹立高尚的思想道德意識。
總而言之,在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進行思想道德層面上滲透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有的一種意識,不僅如此,在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多多關注如今學生感興趣的點,結合當下的教育理念,盡力讓思想道德教育的進行能更好地為他們所接受,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 馬何佳.高中語文教材的教誨功能與教學實踐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6.
[2] 羅小鳳.高中語文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分析[J]. 中國校外教育,2017(S1):44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