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朋
1 背景描述
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尤其強調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教師的責任心使得教師特別看中學生的品德,總覺得品德問題要早糾正。因此,我們容不得學生品德出現問題,哪怕是比較小的問題。但是,多年教學經驗告訴我,老師對學生的品德的評判,要慎重又慎重,即使學生真的有問題,也要從保護孩子自尊的角度出發,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問題。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孩子的健全人格的發展。
2 案例描述
計算機教室新安裝了電腦,同學們很愛惜。可是不久的一天早晨,我對機房進行巡檢的時候,發現一臺電腦屏幕被深深的劃了一個道子。當時我就火冒三丈,竟有這樣膽大妄為者,我非得讓你知道我的厲害不可。
往教室走的路上,我的頭腦逐漸冷靜下來,不能興師問罪,只能暗中調查。于是我找來最近上過計算機課的班級學生,特別是坐在這臺電腦附近的學生進行細致詢問,他們都認為是小剛干的,但是誰也沒有親眼看見。
接下來,我單獨找了小剛。他矢口否認這事與他有關。看著他一臉漠然的表情,我無計可施。事情不是他干的?可是有幾個同學都認為是他!或許他是要頑抗到底?對,一定是。我的內心反復進行這樣的推測。再看看他,毫無悔改之意。我一時激動,幾乎吼了起來:你不承認也沒有用,有人作證就是你干的!可是話要出口,我頓住了,因為我頭腦中閃現出一件讓我終生難忘的事。
那是1999年,我已是初三畢業班的學生了。元旦前夕,第二次數學模擬考試成績出來了,我這次發揮的特別理想,成績比第一次多了20多分,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然而,隨后的事情卻給我的激情澆上了一盆冷水。考試前夕,有人偷了老師的模擬試卷,由于這次我的成績漲幅較突出,數學老師把懷疑目標對焦在我身上了。班主任和年級組長還給我做思想工作,告誡我這種行為不可取,虛榮心會扼殺我的人生。頓時,我覺得我的天空一片黑暗,我無力掙扎,他們不分青紅皂白,對我的人格進行這樣評估,并且抹殺了教師在我心中的光輝形象。
想到這兒我清醒了。差一點兒我就把我的遭遇在這個孩子身上重演,我差一點兒就抹殺了教師在學生心中的美好形象,我這不是在背叛我自己嗎?我把話咽了回去,平靜了一會兒,我對他說:“老師找你只是了解情況,相信你說的話都是真話。作為班級一員,都有責任去愛護學校每一樣公共財產。”我仿佛看到他眼中閃過的一絲亮光。
3 案例分析
在我與小剛談話的時候,我內心的天秤已經偏向了事情的真實性。由于我調查的片面性,沒有參考小剛平時各方面情況的表現,從而下結論是不正確、不客觀的。在我走訪了小剛各學科老師的意見,發現他是個成績很優秀學生,就是不愛與同學交流。這件事情之后,我與他成為朋友,鼓勵他走進同學之中大膽溝通交流,這樣他會更加快樂。同時,那個真正劃屏幕的學生小宇與我也成為好朋友。他向我承認錯誤并由家長進行事后處理。我首先指出了他劃屏幕的錯誤行為,告訴他事情的危害性。其次,對于他敢于主動承認錯誤,并積極配合學校修復設備的行為進行充分的肯定。他是一個愛運動的活力少年,運動場經常有他矯健的身影。我鼓勵他,讓他把這種好品格繼續發揚,但不是體現在破壞電腦上,而是帶領同學們進行各種體育活動。這樣既發揮了自己的運動特長,而且還帶動身邊的人積極健康生活。
從恨老師到做老師,我始終認為老師與學生是平等的。在教育學生時,不能拿老師的威嚴去壓迫學生,只有仁愛和尊敬,才能為學生鋪設成長的道路!
4 案例點評
當我讀完這篇教育故事,我不禁深深地為這位教師點一個大大的贊!由于他的冷靜思考,用自己的切身歷史事件做論據,從當年被教師誤解到自己站在老師的位置上處理學生的問題,腦海里是無比的清晰,不能再次重蹈覆轍的唯一途徑就是徹底還原事件真相。張老師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行動后,成功避免了一場“錯案”。這個故事再次證明了教育路上,仁愛和尊敬才是教師和學生平等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