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晗 趙庭萱 謝金波 葛文潔 張鶴立
【摘 要】新冠疫情已經進入了常態化防控時期,社區的功能也相較于之前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本文從我國社區日常五個功能談起,再以此為基礎結合實地調研情況闡述了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的社區功能的發展,并對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出了自己的期望。
【關鍵詞】社區;疫情防控常態化;功能的發展
正文:
2019年12月,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破了社會正常的運行,全國各個地區都受到了疫情的影響。面對疫情的肆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落實到社會治理層面,他也強調“要加強社會治理,妥善處理疫情防控中可能出現的各類問題?!盵1]國家治理體系包括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個方面的協調治理,其中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的根基,是疫情中精準防控、精準施策的重要載體。社區是社會的基本組成單位和重要的“神經末梢”,社區功能的發揮對社會治理質量的提升有著根本性的意義。縱觀本次疫情大考,社區中的黨員干部、政府服務人員、網格員、志愿者們齊心協力,給人民交上了滿意的答卷。我們在已經取得疫情防控初步勝利的基礎上,對社區在疫情中發揮的功能進行總結,并對常態化下社區疫情防控工作進行深入思考。
一、日常生活中社區的功能
1、社區的管理功能
社區的管理功能是指社區管理內部各個群體的社會生活事務。社區為了落實相關的群眾工作,專門設有各級的服務與管理機構,例如我們所熟知的社區居委會、小區物業、志愿者服務站等等。這些機構管理著社區日常的事務,維持著社區的穩定和發展,同時服務了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
2、社區的服務功能
為滿足社區居民的各種需要,社區工作者提供的公共服務是社區工作基本的功能之一,其中主要包括為居民提供的管理服務、福利服務以及生活服務等方式。社區工作的管理服務具體體現在社區工作者通過社區的組織和管理活動來切實改善社區治安環境、化解社區可能存在的矛盾、開展社區文化教育宣傳等。社區工作者在通過管理和組織活動為居民提供服務的同時兼顧了社區發展、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等,在社區開展樂以家庭為主,老人、青少年為重點的等各種社會福利服務以及生活服務。社區同時是社會保障服務工作的基層著力點,在社區中開展社會保障、醫療保健、再上崗再就業等知識的宣傳都是社區福利服務的重要內容。
3、社區的保障功能
如果沒有市場運行中社會保障,市場競爭的消極后果會增加很多社會問題,不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效的發揮作用。特別是對企業來說,如若社會承擔了對員工的社會福利、生活保障等的基本需求,輔之以社區保障功能的實行,企業就能更好的按市場的要求進行生產經營,在角色的扮演中就可以真正成為市場主體。
4、社區的教育功能
有學者將社區教育分為五大功能,其中包括“公民教育、社區凝聚、社區發展、文化建設、資源整合”。
“社區教育是指以社區為范圍,以社區全體成員為對象,同社區民眾利益和社區發展需要緊密相連,旨在以發展社區和提高其成員素質和生活質量為目的的教育活動綜合體”。[2]
5、維護安全穩定功能
社區是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場所,也是化解各種社會矛盾,保證居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陣地。體現在日常的社區工作中比如:守樓護院、調解家庭和鄰里糾紛、法律咨詢、辦理戶口等等。
二、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社區功能的發展
1、社區防控中的組織功能
社區的疫情防控需要各個主體協同合作,在這種協同合作的任務中,社區更多擔任的是“組織者”的角色,包括了日常事項中的安排工作、調配相應人員、做好后勤保障,以此來確保社區工作的井井有條。
(1)組織社區內的責任落實
社區疫情防控工作主要采用“縱橫交錯、聯防聯控”的工作機制:在縱向上構建“社區(村)書記—網格員—樓道長—家長”分級管理機制,以此來確保疫情防控工作的層層落實;在橫向上建立“居委會—物業—社區醫院—公安”等部門的聯防聯控機制,在突發事件發生之前準備好相應的應急預案和具體實施辦法。尤其注意提升社區內防控卡口的工作水平,做到“在崗在職,認真履職”。
(2)社區醫療部門對疫情的阻斷作用
社區醫療機構相比于定點醫院可以更加方便的進行疫情防控。針對社區醫療機構,我們首先要制定有效的措施,將疫情防控任務落到實處,保證其做好隨訪管理和預檢分診兩項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要有計劃的排查社區內不明原因的發熱人員,建立預檢分診和門診登記制度,并通過健康碼反向追查不明原因發熱者14天的行程記錄,如果發現有中高風險地區的旅居史要及時做好轉送工作。
2、大數據與社區疫情防控相結合
(1)大數據應用于社區疫情識別機制
大數據技術在疫情防控中更多用于人口基礎信息的搜集和人口活動范圍的確定。這種技術的應用不僅是疫情常態化下社區防控的基礎,更加是社區在面對突發事件時精準治理的前提。根據實地調研情況,典型的操作流程為:社區工作人員配合公安部門根據社區人口信息登記的結果,可采用手機APP掃碼的方式,以被詢問社區居住人員的信息為基礎,衍生到整個家庭的基礎信息和健康狀況,從而實現社區人員健康信息的持續更新;在疫情風險較高的地區也可以運用人臉識別技術或者智能信息卡技術來進行無接觸采集信息,最大限度的保證疫情防控工作的落實。
(2)大數據應用于常態化預報機制
第一,充分運用社區群聊、公眾號對居民可以進行或不宜進行的活動進行預報。如對于中高風險社區的人群需要進行日?;顒酉拗?,提前一天預報其可出行的范圍、出行時間、須做好的防護措施、出行回來后的身體狀況等[4]。
第二,對周邊地區(社區)疫情風險進行預報。如提前一天晚上預報周邊區域的風險等級,讓社區居民了解身邊的疫情狀況。在社區內也可以發動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建立專門的疫情狀況問詢平臺,快捷準確的解決疫情防控中出現的問題。
結尾:
“只要緊緊依靠人民,我們就一定能夠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笨倳浀脑捳衩@發聵,激發萬眾一心、共克時艱的決心,也指明了新時代疫情防控中的道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今天,我們要看到社區工作所起到的作用,大力提高社區精準治理能力,早日打贏疫情防控戰役!
參考文獻:
[1]左曉瑜;唐照華.從新冠疫情看我國城市社區健康治理的重要性[J].西部學刊,2021,(02):49-51.
[2]楊林楠;李涵;周業勤.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社區行動機制研究[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1(01):68-72.
[3]孟兆敏.社區常態化疫情防控機制研究[J].西北人口,2021,42(02):62-70.
(作者單位:江蘇警官學院)